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公路工程施工涉及专业面广、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多,如何保障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防止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表述笔者的见解。
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以保证公路工程项目建成以后以及施工过程中以安全为目的的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
而公路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尤其重要,其基本任务是发现、分析和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建立安全管理系统,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企业内部实施安全监督、检查,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减少有关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对于所有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和施工单位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1.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是由公路工程产品特点、技术特点、和施工特点决定的。
产品特点包括:公路工程产品的固定性、体形庞大、多样性、易损性、社会性。
技术特点包括:线长点多、工种复杂、形式多样、特种作业多、作业技术含量低。
施工特点包括:施工流动性大,作业场所不可能永久固定,一线岗位多是短期劳动雇佣关系:施工周期长,少则几月,多则几年;施工涉及到的材料、机械设备,人员、工种多;施工参与人员和单位之间协调性高;施工受自然环境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大。
因此,公路工程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强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具体细致,安全管理要注重协调性。
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1.2.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1.2.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责任制原则;1.2.3安全生产计划性原则,即安全管理要进行安全目标管理;1.2.4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原则;1.2.5安全管理系统性原则;1.2.6安全管理效果原则;1.2.7安全管理奖惩原则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主要控制措施作为施工承包单位,不仅要高标准和严格按照合同履行业主提出的“质量、工期、投资”的“三控制”要求,同时必须落实好对整个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全方位控制。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主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促进安全生产"五要素"的落实:一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二是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为;三是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四是推进安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五是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机制。
2.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安全意识,实现安全观念规范化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的思想意识体系。
欲求同心,先求同识。
现代化安全管理理念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
"预防为主"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提高认识,完善安全管理措施,采取科学的施工技术,我们相信,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通过我们的努力,所有事故都应当可以预防;任何隐患都应当可以控制。
2.2安全系统工程学的观念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而且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特别强调"管理",认为安全管理缺陷是根本性的事故隐患。
只要各级安全管理到位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可以克服,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可以消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可以改变。
所以推行安全系统工程能使我们的安全管理层次提高,使我们能从生产系统的全局出发,全面地考虑规划施工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2.3建立健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安全是与生产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和条件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的,不考虑这些联系和制约关系,只是孤立地从个别环节或在某一局部范围内分析和研究安全保障,是难以奏效的。
建立并完善公路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能落实到人。
明确各级部门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责任制原则。
例如: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者相类似的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任主任,下设办公室,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建立安全员管理网络。
安全管理机构设安全科,各施工作业区(包括物资储存区)设作业区级兼职安全员,分别由各作业区作业长兼任,各班组各设班组级兼职安全员1名,分别由各班组长兼任。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后,还需建立各级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人员安全职责包括单位负责人及其副手、总工程师(或技术总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施工队长、班组长、部门或者施工队安全员、班组安全员、作业工人的安全职责。
《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十九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布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安全条例》规定:第二十一条“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施工单位的项日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
”,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2.4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依据施工企业的自身特点,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总则》、《“三同时”管理制度》等指导性安全管理文件,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工艺技术安全生产规程》、《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巡视制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有毒有害作业管理制度》、《劳保用品管理制度》、《厂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管理制度;对工伤事故应建立《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伤亡事故责任者处理规定》、《职业病报告处理制度》等制度;对设备、工机具等应建立《特种设备管理管理责任制度》、《危险设备管理制度》、《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吊索具安全管理规程》、《蒸汽锅炉、压力容器管理细则》等制度;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应建立《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日常安全教育和考核制度》和《临时性安全教育》等制度;对检修、动火和紧急状态,应建立《设备检修安全联络挂牌制度》、《动火作业管理规定》、《临时线审批制度》、《动力管线管理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等管理措施;对特殊工种应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持证上岗管理规定》等制度;对外协、临时工和承包工程队的安全管理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等等。
2.5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考核在建立了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落实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后,安全管理措施所要涉及的内容是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公路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的一线操作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安全生产法》第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