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7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与光电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光电子和电子工程实践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在光电子、物理电子和光电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开发、管理、研究、教育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光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光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处理、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2、掌握电子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应用,具有较强的电路及嵌入式系统分析、设计、应用能力,以及信号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应用能力;3、掌握光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应用,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光电系统测试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光电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应用能力;4、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获取本领域国内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开拓创新、技术管理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有效的交际能力、较好团队精神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8、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专业方向1、光电子技术方向:掌握光电子技术及应用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较强的光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光电子技术及其它相近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开发及管理工作。
2、光电信息处理方向:学习和掌握光电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和电子技术知识,具备较强的光电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的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光电信息处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五、学制与学分1.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2.学分最低修读169.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35.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满34学分。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全学程时间安排总表(表二)八、实践性教学环节(表三)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表四)十、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
十一、核心课程1、激光原理与技术(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laser)学时:54(理论课学时42、实践课学时12 其中企业行业专家授课学时8个学时。
)学分:3(理论课学分2、实践课学分1 其中企业行业专业授课学分0.5学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光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内容包括谐振腔理论、光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以及激光器振荡特性,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是要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光谐振腔理论、激光振荡理论。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启发式、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教学评价:以总结性考核为主,结合过程性考核,其中总结性考核70%,过程性考核30%。
教材选用:(1)选用教材安毓英编著.激光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10年.(2)参考用书1)阎吉祥编著.激光原理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李相银编著.激光原理技术及应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4年.2、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The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embedded system)学时:54(理论课学时42、实践课学时12 其中企业行业专家授课学时8个学时。
)学分:3(理论课学分2、实践课学分1 其中企业行业专业授课学分0.5学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原理及系统的开发技术。
主要内容有嵌入式系统概论;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嵌入式处理器指令系统;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基础;典型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移植和嵌入式系统设计实例等。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案例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教学评价:总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其中总结性考核50%,过程性考核50%。
教材选用:(1)选用教材:1) 自编实践指导教材;2) 徐光宪,赵常松等主编. ARM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参考教材1) 冯新宇,初宪宝,吴岩等主编. ARM11嵌入式Linux系统实践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 陈启军,余有灵,张伟等主编.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基于Cortex-M3内核和STM32F系列微控制器的系统设计与开发.同济大学出版社。
3、光电探测与信息处理(Optoelectronic Detect & Signal Processing)学时:54 理论学时:42 实验学时:12 其中企业行业专家授课学时8个学时。
学分:3 其中企业行业专业授课学分0.5。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光电探测的基本物理理论、各类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负载电路的设计规则和思路、光直接探测与光外差探测两类体系的性能及最佳信号处理策略、光电成像器件的原理(含功能)即光电成像的特征、光接收机信号探测的基本理论、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等。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案例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教学评价:总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其中总结性考核70%,过程性考核30%。
教材选用:(1)选用教材安毓英等主编. 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科学出版社。
(2)参考教材1)王庆有主编. 图像传感器应用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王庆有主编. 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4、EDA技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学时:44(理论课学时0、实践课学时44 其中企业行业专家授课学时8个学时。
)学分:2.5(理论课学分0、实践课学分2.5 其中企业行业专业授课学分0.5学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件及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开发工具,自动完成电子系统设计的全过程。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案例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教学评价:总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其中总结性考核50%,过程性考核50%。
教材选用:(1)选用教材江国强主编.EDA技术与应用.第三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2)参考用书1). 潘松主编. EDA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10年.2). 何宾主编. EDA原理及Verilog实现.第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5、通信原理(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学时:54(理论课学时42、实践课学时12 其中企业行业专家授课学时8个学时。
)学分:3(理论课学分2、实践课学分1 其中企业行业专业授课学分0.5学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内容包括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确定信号及随机过程、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输、信源和信源编码、信道和信道容量、信道差错控制编码、扩频通信、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调制技术、通信系统的优化、通信网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案例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教学评价:以总结性考核为主,结合过程性考核,其中总结性考核70%,过程性考核30%。
教材选用:(1)选用教材樊昌信主编.通信原理.第七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2)参考用书周炯槃主编.通信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6、光电子技术(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学时:54(理论课学时42、实践课学时12 其中企业行业专家授课学时8个学时。
)学分:3(理论课学分2、实践课学分1 其中企业行业专业授课学分0.5学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光的波动理论、光波在电光晶体中的传播、光波在声光晶体中的传播、电光调制、声光调制、直接调制、光束的扫描技术、光辐射的探测原理、光电导效应、光伏效应、热释电效应、光电探测器的噪声、光敏器件、CCD成像器件、液晶显示技术、光存储等。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案例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教学评价:以总结性考核为主,结合过程性考核,其中总结性考核70%,过程性考核30%。
教材选用:(1)选用教材姚建铨编著.光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参考用书1)安毓英编著.光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朱京平编著.光电子技术基础.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9年7、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学时:64(理论课学时52、实践课学时12 其中企业行业专业授课学时8学时。
)学分:4(理论课学分3、实践课学分1 其中企业行业专业授课学分0.5学分。
)本课程主要介绍信号分析和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确定性信号及确定性信号经过LTI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确定性信号、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和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等;了解上述各种分析方法相互间的联系及其具体应用;初步具备应用信号与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结合案例法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教学评价:以总结性考核为主,结合过程性考核,其中总结性考核70%,过程性考核30%。
教材选用:(1)选用教材:陈后金主编.信号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参考用书:1) 郑君里主编.信号与系统. 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郑君里主编.信号与系统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吴大正主编.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十二、教学进程表(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