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秋学期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题纸和答案)

2020年秋学期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题纸和答案)

2020年秋学期三年级语文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卷小朋友,不知不觉半个学期过去了,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知识。

我们来检测一下怎么样?请你先在心里默念三遍---我能行!老师告诉你,关键要细心哟!(小提示:书写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第1~8题中,根据拼音或积累,在括号相应位置书写相关内容。

(18分)1.看拼音,写词语。

(8分)fēng shōu gào su liúlèi qiáng bìfúzhuāngdízi shuāng xuěyuàn zi2.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1分)3. ,泰山移。

,理不辩不明。

(1分)4.“有理走遍天下,”强调了“理”的重要性。

(1分)5. 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1分)6.《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金色巴掌”指的是。

(1分)7.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带给小朋友的是。

(2分)8.《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的种种幻象。

其中第二次看到了,第四次看到了。

(3分)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24.5分)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洁.白(jié)线段.(dàn)君.子(jūn)B.凌.乱(lín)靴.子(xuē)挣.钱(zhèng)C.锯.子(jǜ)稍.息(shào)介绍.(shào)D.萝卜.(bo)愤怒.(nù)讨厌.(yàn)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2分)A.雨一来,他们便放假.(jiǎ)了。

B.知有儿童挑.(tiāo)促织。

C.她的一双小手几.(jǐ)乎冻僵了。

D.谁偷嘴就要处.(chǔ)罚谁。

1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A.漂扬影子狂欢功课B.来得及消化做梦围群C.互相救命蜡烛痛苦D.暖和青凉暴风雨邮票12.下列词语不是一类的一项是()(2分)A.摇头晃脑手忙脚乱B.死气沉沉果实累累C.再接再厉洋洋得意D.五谷丰登层林尽染1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1)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2)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3)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告..了一件事情。

(4)你听我怎么叫,尽可能模仿..我。

14.选择正确的词语(2.5分)A.虽然B.居然C.果然D.仍然E.固然(1)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它()到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

(2)蚂蚁队长下令让大家休息一会儿,可大伙()不肯离开。

(3)你爱学习()好,但也要花时间锻炼身体。

(4)()小女孩冻死了,但是她摆脱了痛苦。

(5)红头听了青头的话,最后()从牛肚子里出来了。

15.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1)停车坐.爱枫林晚。

() A.因为 B.坐着(2)荷尽已无擎.雨盖。

() A.手柄 B.举,向上托(3)知有儿童挑.促织。

() A.挑拨,挑动 B.用细长的东西拨弄(4)夜深篱落..一灯明。

() A.篱笆 B.篱笆落下16.选出下列句子中“闻”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A.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用鼻子嗅气味)B.他只专心读书,外界的事情,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用嘴巴说出来)C.爸爸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新闻.。

(听见的事情,消息)D.这里的风景优美,许多闻.人名士都曾为这个地方提过词。

(有名望的)17.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小明穿着一件夹克和一顶帽子。

B.我在公交车上经常会给老人让坐。

C.《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

D.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18.《花的学校》的作者是()(2分)A.印度的泰戈尔B.法国的雨果C.英国的拜伦19.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中的“君”指的是()(2分)A.苏轼B.刘景文C.辛弃疾20.《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让我们知道了牛有()个胃。

(2分)A.二B.三C.四第二部分阅读部分四、读书吧必读书目考察。

(10分)21.下列童话故事选自《格林童话》的是( )A《海的女儿》 B《丑小鸭》 C《灰姑娘》 D《小木偶奇遇记》22.青蛙变回王子后,第二天是谁来接王子和公主回家的?()A王子的父亲B王子的姐姐C王子的仆人亨利23.白雪公主第一次来到七个小矮人家时,她睡的是第几个小矮人的床?( )A第1个 B第7个 C第5个24、列那用什么方法偷走两个鱼商的鱼的?()A装死 B偷偷爬上车25、列那、毛驴、公绵羊在狼群追捕它们时躲到了哪里?()A树上 B城堡中26、()愚蠢又笨拙,没有什么本事,就是喜欢用高大的身材来摆摆架子。

A雄狼叶森格仑 B狗熊勃伦27、列那告诉叶森格仑,在还没被接受做修道士之前,不能吃任何东西,只有立即入会,接受()才行。

A剃发仪式 B在外面露宿一个晚上28、匹诺曹深夜出门寻吃的结果是()。

A.闪了一下腰B.烧了一只手C.烧了两条腿D.鼻子变长了29、杰佩罗在鲨鱼肚子里是靠()生存下来的。

A.游进来的鱼虾B.金枪鱼的援助C.沉船上的食物D.仙女30、杰佩托用()给匹诺曹做了一套衣服A.树皮 B.面包心 C.花纸 D.布匹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7.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4分)31.晨晨喜欢在睡前吃东西,从消化时间看,吃()最合适。

(2分)A.牛肉B.牛奶C.猪油煎鸡蛋32.明明比较偏食,晚上也总是喜欢吃肥肉、油炸食品,还喜欢吃香蕉,请你给他提一些建议,使他的饮食更健康、合理。

(2分). .. . (二)课内阅读。

(6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节选)“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几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

好吧,我就再站二十几天。

”二十多天后,老母鸡从门上的破洞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33.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分)34.照样子,写拟声词。

(2分)叽叽吱吱呀呀3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对的打“√”,错的打“×”)(3分)①画横线的句子是老屋对老母鸡说的话。

()②从短文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屋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③从“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可以知道老屋快要倒下来了。

()(三)课外阅读。

(7.5分)四季的色彩一年有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

每个季节我都喜欢,因为春季是绿色的,夏季是五颜六色的,秋季是金色的,冬季是银白色的。

我爱绿色的春季。

那刚刚出土的小芽儿是嫩绿色的,甚至连天上会眨眼睛的星星也隐隐约约显出淡淡的绿色。

我也爱夏天,夏天的色彩是最丰富的了!那春天出土的小芽儿变成了深绿色,柳树结着白色的柳绒儿,草地上的鲜花五颜六色,引来了许多五彩缤纷的蝴蝶和金色的小蜜蜂。

金色的秋天也美,象征着成熟,象征着收获。

农民伯伯从地里取出一捆捆橙黄色的稻子,露出满脸的笑容。

银白色的冬天也特别美,雪花像鹅毛,像棉絮,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我爱春天的绿,夏天的多彩,秋的金黄,冬的银白。

36.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分)模模糊糊——()五彩缤纷——()37.作者眼中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色彩:春季是的,夏季是的,秋季是的,冬季是银白色的。

(1.5分)38.细读语文,用“”画出一句比喻句。

(1分)39.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3分)①短文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我爱绿色的春季”。

()②我爱秋天,因为秋天是五彩缤纷的。

()③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文中的小作者都喜欢。

()第三部分习作(30分)六、40.半个学期过去了,你一定有不少熟悉的同学吧,请选择一个同学,写他(她)的外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写一写发生在他(她)身上的故事,让我们也认识一他们吧。

要求:1.题目自拟。

2.按一定的顺序写,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300字左右。

2020年秋学期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答题纸第一部分 积累和运用1.2. .3. .4.5.6. .7. .8. .第二部分32. . 33. .34. . 35.①( ) ②( ) ③( )36. 37. . 38. .线内不要答题) 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9.①()②()③()习作(30分)2020年秋学期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答案一、1.丰收 告诉 流泪 墙壁 服装 笛子 霜雪 院子2.远上寒山石径斜 3.人心齐 灯不拨不亮 4.无理寸步难行 5.菊花仙子 6.梧桐树叶7.一曲丰收的歌 一首欢乐的歌 8.五 烤鸭 奶奶 二、9.D 10.D 11.C 12.C 13,C 14. BDEBC 15.ABBA 16.B17.D18.A 19.B 20.C四、21-25 CCBAA 26-30 BACCC 五(一)31.B32.示例:晚上应少吃点肥肉、油炸食品,多吃西瓜、苹果、桔子等,可以多吃蔬菜,更容易消化。

(二)33.f ū j ī 34.呼呼 哗哗 叽叽喳喳 滴滴答答35.①× ②√ ③√(三)36.隐隐约约 五颜六色 37.绿色 五颜六色 金色 38.银白色的……飘落下来。

39.①√ ②× 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