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3年山东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标准(试行)
2013年山东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标准(试行)
3.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对清洗消毒设备技术参数及性 三、设备、 能进行定期检查与确认。 设施、及耗 (三)检查、包装设备
材要求 应配有带光源放大镜的器械检查包装台、器械柜、敷 料柜、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热封机及清洁物品装载 设备等。
(四)灭菌设备及配套设施
1.应配有压力蒸汽灭菌器、无菌物品装、卸载设备 等。根据需要配备压力蒸汽灭菌用蒸汽发生器、干 热灭菌和低温灭菌装置。各类灭菌设备应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并设有配套的辅助设备。
(一)地理位置及环境
1. 建筑位置合理,新建消毒供应中心不宜建于地下 或半地下。
2. 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 3.CSSD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与手术室宜 建立直接通道。 4.有安全通道、灭火装置,防火疏散标记明显。
(二)建筑面积
1.平面布局设计符合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原则以 及卫生部CSSD第一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09),满足医院发展需要。
2.各区域工作面积能满足工作需要。参考医院总床位 数、日均手术量、重复使用器械的工作量、周转率 等主要因素。床位与建筑面积之比达到≥1:0.7m2。
(三)内部建筑及布局
1.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2.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
库房、休息室、卫浴间等。
3.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
1.有专人负责耗材管理,应有接收物品的登记、核
查、分类和处理物
品的收、发、出入库等记录,准确完整,根据需要
定期清点,帐物相符。
2.清洁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根据器械的
材质、污染物种类,选择适宜清洁剂。
3.消毒剂:应选择取得卫生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安
全、低毒、高效的消毒剂。
4.润滑剂:应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
2.回收污染物品的分类清点应在去污区的接收区域进
行,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进行分类。
3.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
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
四、技术要 闭包装并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
求
独回收处理。
4.根据临床科室需要确定回收次数和时间,病区一般
用、摆放合理。物品包装松紧适宜、体积及重量符 合WS310.2相关要求。 5.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 装,应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两层包装材料分2次 包装。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 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 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 持管腔通畅。 6.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GB/T19633的要求。开放式的储 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棉布包装材料应为非 漂白织物;包布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不应有缝 补;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脱脂去浆、去色;应 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硬质容器 应设置安全闭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 识别。 7.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应检查与确认参数的准确 性和闭合完好性并记录。 8.按规范要求封包及使用灭菌化学指示物。 9.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包括:物品名称或编号、包 装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 期,标识应具有可追溯性。
1.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 之间应设实际屏障。
2.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应设物品传递通 道。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带)。
3.缓冲间(带)应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 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洗手池。
4.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专用洁具间应采用独立封密式设 计,通风换气良好,干燥无异味。地巾、擦巾一用 一清洗消毒。
5.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 清洗和消毒;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应为弧 形设计。
6.水处理间、洁具间、洁污车清洗间电源插座应采用 防水安全型。 7.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应采用防返溢 式。 8.污水应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五)蒸汽、水、电
1.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用水应用软水或纯化水。符合 WS310.2-2009标准。
3.CSSD负责人属于科护士长编制(鲁卫医发〔2009〕2 号),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
4.清洗去污、检查包装、灭菌等操作岗位应有护士在 班工作;区域组长及质检人员应由护士担任。
5.工作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体检,患有传染性疾病及 精神障碍等人员不
宜从事CSSD的工作。
(三)培训管理
诊疗用品每日定点回收,专科器械、手术器械用后
及时回收。
5.回收工具及容器正确处理,清洁干燥放置。
(二)清洗与消毒
1.器械清洗、消毒流程及方法应符合WS310.2的相关要 求。 2.消毒剂和清洁剂浓度比例达标,并能正确使用及按 规定更换。 3.消毒的方法正确有效,不损伤器械。
(三)物品干燥、检查与保养
料应符合YY/T 0698.5-2009等相关技术参数的标
准。医用敷料应符合YY/T 0506.1的要求。
6.消毒灭菌监测材料:应有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
批件,在有效期内使用。自制的测试标准包应符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要求。
(一)回收与分类
1.及时回收污染物品。在回收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和 物品的过程中,应保持密闭,使用密闭容器或车 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原则,不得污染医院环境和 回收人员。
(四)制度管理
1.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保证工 作质量。包括: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消毒隔离、质 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职业安全、 交接班、查对、召回、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 理、质量追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相关科室的 联系制度等制度。
2.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及时修订、完善, 体现持续改进。
山东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标
准
(试行)鲁卫医发〔2013〕5号
内 容 项目
基本标准
(一)CSSD管理
1.医院CSSD采取集中管理方式。即对全院所有需要消
毒或灭菌后重
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
具和物品由CSSD统一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
和供应(包括手术器械、外来器械等)。
2.手术器械不能集中到CSSD处理的,应由CSSD实施集
2.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对灭菌设备技术参数及性能进 行定期检查与确认。
(五)储存、发放设施
应配备无菌物品存放设施及运送器具等。
(六)防护用品
1.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 用品,包括圆帽、口罩、防水罩袍或围裙、手套、 专用鞋、护目镜、防护面罩等。
2.去污区应配置洗眼装置。
(七)耗材管理
(六)储存与发放
1.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2.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 品存放区。 3. 物品放置应固定,设置标识;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 高度为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宜 使用开放式的储物架。 4.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5.有效期: (1)使用棉布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7-14 天。 (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 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无纺布、纸塑袋以及 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6.发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7.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不得发出散包、 湿包、落地包、不洁包、失效及标识不明确、灭菌 不合格的包。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 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8.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 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 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9.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消毒处理干燥 存放。
性,不破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性
能。
5.
医用包装材料应符合WS310.1、310.2标准和
GB/T19633及 YY/T 0698.2-2009的标准。医用包装
无纺布应符合YY/T 0698.9-2009、YY/T 0698.10-
2009、医用纸袋应符合YY/T 0698.3-2009、纸塑材
1.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 2.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 3.无干燥设备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
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管腔类器械应使用 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不应使用自然干 燥方法进行干燥。 4.采用目测或用带光源的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 械、器具、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 处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 能完好,无损毁;穿刺针配套,针尖锐利无钩、针 梗通畅无弯曲; 5.带电源器械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 6.器械维护、保养方法正确,不得使用石蜡油等非水 溶性产品作为润滑剂。
2.总务部门对CSSD的水、电、压缩空气及蒸汽的供给 能保证质量,定期进行设备、管道的维护和检修, 并做好记录。
(二)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
1.应配有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高压 水枪、高压气枪、超声清洗装置、干燥设备及相应 清洗用品等。
2.三级医院应配备机械清洗消毒设备。二级以下医院 宜逐步配置机械清洗消毒设备。
中管理,其设施及质量要求应执行卫生部2009年卫
生行业标准WS310.1、WS310.2、WS310.3的要求。
(二)人事管理
一、组织管 理
1.CSSD总人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数相适应;人数与实际 开放床位数之比按照2-3:100进行设置。
2.医院根据CSSD的工作量及各岗位需求,科学、合理 配置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工作人 员,其中注册护士所占比例≥1/2。
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如使用单开门灭菌器应设独立
二、建筑要 灭菌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的
求
基本原则如下:
(1)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