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的复习

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的复习

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的复习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在2010年司法考试中凸显了其应有的重要性。

在2010年司法考试中,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部分可获分值为66分(单选16分、多选22分、不定选8分、案例分析20分)。

程序法治是法治建设的基石,重视程序必然先得重视程序法,本年度司法考试中对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大比例考察,正体现了国家对程序法的重视。

这既体现了国家对未来法治建设的基本预期,也具有对当前诉讼实践中轻视程序、淡化程序乃至践踏程序现象的警示功能。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法律,不经过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搭建的程序之桥,实体法就难以应用到民事纠纷的解决中。

因此,本年度司法考试中对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大比例考察,也是其在法律职业者的法学知识体系中应有地位的反映。

成熟的司法考试命题应兼顾法学知识覆盖度、均匀度、探测度,题目的常识度、新颖度、精确度。

应该说,这六项标准就构成评价司法考试命题的“三维空间”。

从这六方面评价,今年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的命题基本上是成功的。

1.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的覆盖度从民事诉讼法的知识结构看,其包含了六项民事诉讼特有的基本原则(不告不理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法院调解原则、同等原则。

)、三项基本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两审终审制度)、四项核心制度(主管与管辖制度、当事人制度、证据与证明制度、诉讼保障制度)、四类诉讼程序(一审普通程序、一审简易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一类非讼程序(督促程序)、执行制度与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的制度与程序。

从仲裁法的知识结构看,其包含了仲裁协议、仲裁裁决、法院对仲裁的支持和监督三个方面的内容。

从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命题分值分布情况看,本年度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的命题基本上体现了对这两部法律知识结构的覆盖度。

2.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的均匀度司法考试应该能够考测出考生对考试科目知识体系的整体掌握水平。

如果命题在分值分布上畸轻畸重,则不能实现这一目的。

好的司法考试命题应该保持分值分布上的均匀度。

当然,这种均匀度不是在各门法律的各个部分平均分配;这种均匀度是分值比例的相对均匀。

就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而言,均匀度的相对性一方面应体现学科体系中各部分应用性的强弱,因为司法考试毕竟是司法职业者的入门考试;另一方面,也体现命题者对学科体系中各部分重要程度、可考性的判断。

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部分比较明显的特点是二审程序部分的可获分值达到14分。

笔者认为,二审程序部分的这一分值比例比较恰当。

司法考试作为职业资格考试,操作性、知识性考察是其基本特征。

二审程序作为民事诉讼的重要程序,在实践中运用性和操作性极强,是每一位想进入法院工作或实习的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部分,在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核心制度、诉讼程序方面的分值分布妥当。

基本延续了民事诉讼法历年以来的考察习惯。

2010年司法考试对仲裁法的考测总体上是适中的,与往年相比稍稍偏弱,不过,各部分的分值分布相对均匀。

3.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的探测度司法考试应能够考测出不同考生对应考科目掌握的深度,好的试题应具有比较灵敏的探测度。

在探测度方面,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是值得嘉许的。

衡量不同考生对应考科目掌握的深度,一方面要看考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是否全面、准确,另一方面要看考生对知识点的分析应用能力。

较为复杂的综合性试题和案例分析题可以实现这两方面的考测。

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部分综合考察涉执行程序中被告的确定问题、管辖权异议、第三人制度、人身损害案件被告的确定、个人合伙的诉讼主体资格、先予执行裁定的申请再审、仲裁协议的效力具有一定难度,能考测出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否全面、准确,理解是否深刻。

这部分考题的分值为15分。

本年度民事诉讼法部分考题比较好地运用案例分析形式考察了管辖制度、当事人制度、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

这部分考题的分值为20分。

2010年司法考试仲裁法部分也比较好地运用案例分析形式考察了仲裁协议的效力和仲裁裁决超范围的问题。

这部分考题的分值为4分。

总体而言,这39分题目具有较明显的分水岭功能。

考生在这部分具有明显探测意图的题目中的得分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的得分档位。

本年度试题既考测了考生知识掌握深度,也没有使题目失于“刁、偏、险、怪”。

在这方面比较成功。

4.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的常识度司法考试应能够考测出不同考生对应考科目常识部分的掌握程度,这也是司法考试作为司法职业者入门考试的必然要求。

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充分运用选择题、简单案例分析题对基本原则、基本制度、证据的分类与种类、自认制度、当事人制度、诉讼保障制度、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执行制度与程序、涉外程序、仲裁裁决超范围的处理、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提出时间、仲裁调解等内容。

本年度的案例题,主要考察了协议管辖、一审程序、当事人的地位、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

基本上都是常考知识,重点中的重点,没有出现“刁、偏、险、怪”,从这方面讲,这道案例题还是非常成功的。

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考察的试题基本上都是常考性知识,没有偏离司法考试作为入门考试的基本特征。

5.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的新颖度司法考试既是选拔司法职业者的方式,也是普法的捷径。

司法考试应能反映当年立法新信息。

在这一点上,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体现了应有的新颖度。

在民事诉讼法部分对2009年7月2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进行考察,虽然仅占1分,但体现了司法考试对新增法规考察的及时性;仲裁法部分命题集中考察了《仲裁法》和《仲裁法解释》。

从理论上讲,考题形式具有一定的新颖度,以翻新、变化的形式考察常规性知识点比一成不变的形式要好。

因为要考虑到考生的适应性,这种形式新颖度在实际操作中的实现难度较大。

2010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部分在这方面的处理较为持重,考生没有因考题的突兀感而茫然失措。

如何复习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作为一门程序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在民事案件中的行为方式、权利义务,是一套完整的有始有终的办事规程,有很强的体系性,或者说程序性,应当说比较容易把握;但是也正是因为其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其知识点较为琐碎,甚至有些知识点并无太多法理可言,就是一种习惯,一种通行的惯例,并无道理,而这些知识点正是司法考试命题所关注的考点。

因此给我们的学习和掌握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我们必须针对民事诉讼法本身的特性和司法考试的特点,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结合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特征,我们主张在司法考试的复习中,应当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行为方式,在每一个诉讼阶段,人民法院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十分烦杂的,因为作为一个程序性的规定,尽可能地考虑到了在诉讼程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此作出规定。

很难想象,没有一个体系,这些细节的规定如何才能连贯起来。

因此建构一个完整的诉讼法体系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而对于对于一部法律的内部体系结构的把握,必须借助法学理论才能完成。

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完成的第一步是解决法理学和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建构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体系结构。

例如,民事诉讼是一种社会纠纷解决方式,因此民事诉讼法是围绕着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加之下解决当事人的纠纷这一基本目的进行的。

而法院解决纠纷的模式就是通过审判,为了保证审判的正确和当事人可以得到救济,我国设计了二审终审制度,并设立了再审这一基本上算是“有错必究”的制度。

并根据当事人履行法院裁决结果的情况,设计了强制执行程序,以最终的国家强制力保证了法院解决纠纷的权威性。

其实民事诉讼法中的法院除了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以外,还可以通过特定的程序确认某些与民事权利密切相关的事实或法律关系的存在与否,这就是特别程序和三大非讼程序。

这只是一个宏观的描述,考生可以借助对于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知识对民事诉讼法的微观的结构作出梳理。

如果自身的理论素养不够,考生可以借助有关书籍或课程讲授来完成这一工作。

二、学会知识体系链接法条体系对于司法考试的命题来讲,并不是直接起作用的。

对于司法考试的试题,它所直接考查的是法条的规定,而不是理论体系。

因此我们在把握体系的基础之上,要将民事诉讼法的所有法条附着于这个体系之上,由理论体系链接出所有的民事诉讼法的法条条文,当然在司法考试中我们可以只关注司法考试所要考及的法条。

这些条文可以是贯穿于体系的整体(如关于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的规定),也可以是关于体系中的若干节点(如起诉、二审的裁决等),而且更多是与这些节点直接相关。

这些节点已经比整个体系更接近司法考试的命题。

要注意,体系不是司法考试的直接考查对象,并不是标明体系在司法考试中是不重要的。

通过体系将这些法条链接出来,以准确理解这些法条的地位和含义,弄清法条与法条之间的关系,也便于我们掌握这些法条。

同时要注意,链接法条的时候,要注意将司法解释中的相关法条提炼出来,以全面地把握相关的知识点。

如二审的判决,它直接链接出来的法条是《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而与此相关的司法解释包括《民诉解释》第181-187条(限于篇幅,不再介绍这些法条之间的理解关系)。

三、法条源于理论,注重对法条背后法理的把握我们谈到,法条是司法考试的命题所直接关注的,而法条是琐碎而繁多的,要独立地去理解和记忆法条是很难准确把握的,可能错误理解法条,可能是不能准确记忆,而这些都是司法考试的大忌。

尤其是司法考试中对于诉讼法的命题,经常考查一些细节的规定,因此要求考生必须准确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司法考试中的重点法条。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法条由于诉讼和仲裁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考生在复习民事诉讼法时,很难像复习民法、刑法等实体法一样,通过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和记忆这些法条。

然而在学习和复习民事诉讼法的法条时,如果一直无法想到具体的案例,不仅无法真正理解这些规定,也很难记住这些规定。

即便通过自己的努力记住了这些规定,当面对试题时,也无法将这些规定与眼前的试题结合起来。

要克服上述问题,必须结合具体的案例理解和记忆民事诉讼法的法条,老师们的课堂讲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帮助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可能会考到的法条。

虽然司法考试的大纲还没有颁布,但民事诉讼法的法条没有大的变化,因而整个民事诉讼法部分的大纲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对于从现在就开始准备今年司法考试的考生来讲,现阶段复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任务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在整个民事诉讼中处于原则性和基础性地位的法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