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装概念

涂装概念


表二十五
涂料与涂装的实践之路 涂料之路
涂装之路
华润之路
个人之路
中国之路
表二十六
涂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等级及评级标准
涂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等级评级标准
华润涂料集团总工程师叶汉慈先生从行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这样一个可操作性较强的评级标 准,该标准以简练的语言和规范性为企业涂装工程技术人员的评级和管理提供了参照标准,适用 于涂料厂应用部门、家具厂涂装部门等。本刊予以发表,供家具企业参考,并欢迎提出修正意见。 见习技术员

各种基本
的涂装工 具。
行一般涂装操作, 能作出示范性操
解决一般涂装问 题,某一工种操 作有特长。 作,培训涂装工
装生产线。从白坯开
始,从头到尾独立完
一个50支以上喷枪或
月产值500万以上的 家具涂装车间。
人。从白坯开始, 成一套(件)家具的 从头到尾独立完 一套(件)家具 的涂装,质量达 6000元/套以上的 市场商品级家具 的涂装工作。 涂装,质量达10000 元/套以上的展示样 品家具。
三分木工——七分油漆 稠度——粘度
底——面 温度——湿度
腻子——底漆
表干——实干 气泡——消泡 各向异性——各向同性
封闭——渗陷
发白——化白
表十九
性能与评价
之一 涂料性能
细度 外观
固体份
稠度 色差 贮存稳定性 遮盖力
表二十
性能与评价
之二 涂装性能 混容性 流平性 流掛 活化期
干速
发白
表二十一
性能与评价
表十四
通用涂装工艺 之三 中纤板贴木皮的涂装(半开放)
1、中纤板——贴木皮——水性着色剂(擦或喷)—
—PU透明底漆——PU透明面漆
2、中纤板——贴木皮——有色士那——PU透明底漆— —PU透明面漆
表十五
通用涂装工艺
之四 中纤板贴纸涂装
中纤板——刮水灰——贴纸——PU或PE 底漆—
—面漆(修色)(亮光或哑光)

表二十七
书: 涂料工艺 涂装工艺
书刊推荐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年8月 第2 版
刊:
涂料工业
中化寻建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出版
单月刊 单月刊 季刊 双月刊
涂料技术与文摘 中化建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出版 上海涂料 中国涂料 上海市涂料研究院出版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出版
工具书:化工词典 英汉涂料技术词典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3年4月 第3版 1994年8月 第3版 1994年3月 第 1 版
英汉涂料涂装技术辞典 中国工业出版社
装修工程须知(对外)
1、大环境 2、小环境
3、功能及转换
4、服务对象 5、客户特殊要求
6、客户经济承受能力
7、客户工时承受能力 8、工程主要特点是:工时短、临时; 质量好、永久。 9、总体与分工程之间的关系 10、主要及次要客户决策者之情况 11、建议及让及之原则 12、客户诚信
表二十四 装修工程须知(对内)
正确掌握最
技术员
初级技师
深入、全面、正
中级技师
能胜任家具厂油漆
高级技师
能够按要求对油漆品种、
全面、正确地掌
基本的油漆
握涂料及涂装概
念,运用理论分 析一般涂装质量
确地掌握油漆及
涂装理论,并熟 练地运用理论去 分及析解决较难
班长及本公司技术
的培训工作, 能 讲课及答疑。理论 上解释重大涂装质
工艺配方、施工操作
表十一
涂装三要素: 材料
涂装概念
方法与设备
工艺与管理
表十二
通用涂装工艺 之一 中纤板实色涂装
中纤板——水灰——底漆(PU或PE) ——
实色面漆(亮光或哑光)
表十三
通用涂装工艺
之二 中纤板贴木皮的涂装(全封闭)
中纤板——贴木皮——有色水灰——有色士那—
—PU透明底(无色)——面漆修色——哑光清面漆
设备厂房、功能效果、 人员安排等进行设计, 并指导涂装部分的安
理 论
涂装概念
问题成因与解决
方法。
的涂装施工质量
问题。
量问题,并懂木工。 装调试及生产。作为
家具厂的高参胜任高层 管理职位,精通木工。 胜任家具厂油漆主管及
本公司技师的培训工作。
正确使用
熟练、正确地进
对涂装各工种均
能纵向管理好一条涂
能纵向及横向管理好
表十六
通用涂装工艺 之五 实木涂装
实木

水性着色剂
有色士那
}——PU 透明底漆
——PU透明面漆
表十七
通用涂装工艺
之六 红木涂装
1、红木——封油士那——有色士那——有色底灰—
—封油士那——PU底漆(三遍)——PU 面漆(二遍)
或最后大漆五遍
2、全部用大漆
表十八
涂装过程中的问题
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
之三 涂膜性能
附着力、硬度、光泽、柔韧性、冲击、弯曲;
透明度、保光性、保色性、耐磨性、耐刮伤性;
耐盐雾、耐候性、后期发白、耐玷污、耐水性;
耐人工汗水、冷热
功能设计 品种选定 操作设备 环保处理 效果设计 施工工艺 厂房布置 质量检验
人员培训
经济核算
表二十三
1、工艺目的、油漆品种、施工工艺。 2、原料及工时计算,工> 料。 3、报方案、报价、合同(保用、m2/kg。) 4、原料准备、余量、贮存期。 5、人力准备 6、工时精确计算(气象资料)
7、工具准备(选、用、管、备)
8、小面积试样: 先小后大 先背后正 9、全面施工开始之后的回顾检讨 10、阶段性的改变及新的决定。 收口,一日功夫千日看。 11、质量的掌握,毫不犹豫地返工。 12、施工安全,施工卫生,施工文明,环境保护。 先浅后深 先次后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