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璃上下料设备及包括其的玻璃加工系统的制作流程

玻璃上下料设备及包括其的玻璃加工系统的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本技术新型涉及玻璃加工领域,介绍了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及包括其的玻璃加工系统。

所述玻璃上下料装置包括:上料装置(60),所述上料装置(60)中设置有拆垛位(A)以及能够将玻璃原片设置到拆垛位(A)中的模具(1)上的上料机械手(64);下料装置(50),所述下料装置(50)中设置有下料位(K)、堆垛位(B)以及能够将所述模具(1)中加工后的玻璃片取出的下料机械手(51)。

本技术新型提供的玻璃上下料装置能够实现自动上料功能和自动下料功能,可以和上下游设备直接进行连对接,作为工艺设备接入自动化产线当中,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

技术要求1.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60),所述上料装置(60)中设置有拆垛位(A)以及能够将玻璃原片设置到拆垛位(A)中的模具(1)上的上料机械手(64);下料装置(50),所述下料装置(50)中设置有下料位(K)、堆垛位(B)以及能够将所述模具(1)中加工后的玻璃片取出的下料机械手(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60)还包括模具拆垛装置(61)和能够将所述模具(1)开合的上料开模装置(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拆垛装置(61)包括拆垛固定架(611)和能够沿着所述拆垛固定架(611)可上下移动的拆垛移动架(612)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模具(1)的模具推送气缸(63),所述模具(1)堆垛在所述拆垛移动架(6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开模装置(62)包括上料开模气缸(621)、与所述上料开模气缸(621)的驱动轴连接的上料开模杆(622)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料开模杆(622)的一端的上料开模板(623),该上料开模板(623)上设置有上料开模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60)还包括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包括高压氮气吹扫装置和真空吸附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50)还包括下料开模装置(55)和模具堆垛装置(53),所述下料开模装置(55)在所述下料位(K)将所述模具(1)开合,所述模具堆垛装置(53)将所述模具(1)移动至所述堆垛位(B)的设置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堆垛装置(53)包括将所述模具(1)从下料位(K)移动至模具堆垛位(B)的平移装置和将所述模具(1)移动至所述堆垛位(B)的设置表面的上顶装置,所述平移装置包括模具接收气缸(52)和与所述模具接收气缸(52)的驱动轴横向连接的模具承载盘(57),所述上顶装置包括堆垛固定架(531)、设置在所述堆垛固定架(531)的导轨上的堆垛移动架(532)以及用于对所述模具(1)进行夹紧的模具夹紧气缸(5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开模装置(55)包括下料开模气缸(551)、与所述下料开模气缸(551)的驱动轴连接的下料开模杆(552)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料开模杆(552)的一端的下料开模板(553),所述下料开模板(553)设置有下料开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开模板(553)上还设置有模具破真空口(56),该模具破真空口(56)与压缩氮气源连接。

10.一种玻璃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加工系统包括拆垛位(A)和堆垛位(B)、设置架(10)以及从所述拆垛位(A)至所述堆垛位(B)依次设置于所述设置架(10)上的至少一个加热单元(21)、至少一个成型单元(22)以及至少一个退火冷却单元(23),并且所述玻璃加工系统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玻璃上下料装置,该玻璃上下料装置的上料装置(60)和下料装置(50)设置于所述设置架(10)上,所述上料装置(60)设置于所述加热单元(21)之间,所述下料装置(50)设置于所述退火冷却单元(23)之后。

技术说明书玻璃上下料装置及包括其的玻璃加工系统技术领域本技术新型涉及玻璃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玻璃上下料装置及包括其的玻璃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作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计算机、可穿戴式智能产品、仪表板、手机、平板电脑等3C产品的发展新趋势之一,曲面玻璃具有轻薄、透明度好、抗指纹、防眩光、耐刮伤等优点,以及无线充电机能,而且能够解决天线布置空间不足的同时增强收讯功能。

另外,利用曲面玻璃所生产的OLED屏还具有可视面积大,产品更加美观出色的优点。

因而,曲面玻璃以其高颜值、对信号无屏蔽的优势,逐渐将成为各显示领域的主流盖板产品。

曲面玻璃的生产所采用的热弯设备基本上都是单模具生产,人工手动进行上下片操作。

模具从常温状态经过热弯设备开始升温,玻璃热弯成型后经过退火,再将模具冷却至常温状态取出玻璃和装载玻璃,存在自动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能源消耗高等方面的不足,使得曲面玻璃热弯设备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技术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曲面玻璃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玻璃上下料装置及包括其的玻璃加工系统,该玻璃上下料装置及包括其的玻璃加工系统能够在玻璃上下料过程中不需要人员参与,提高整个装置及系统的运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包括: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中设置有拆垛位以及能够将玻璃原片设置到拆垛位中的模具上的上料机械手;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中设置有下料位、堆垛位以及能够将所述模具中加工后的玻璃片取出的下料机械手。

优选地,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模具拆垛装置和能够将所述模具开合的上料开模装置。

优选地,所述模具拆垛装置包括拆垛固定架和能够沿着所述拆垛固定架上的导轨可上下移动的拆垛移动架以及用于推动合模后的所述模具的模具推送气缸,所述模具堆垛在所述拆垛移动架上。

优选地,所述上料开模装置包括上料开模气缸、与所述上料开模气缸的驱动轴连接的上料开模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料开模杆的一端的上料开模板,该上料开模板上设置有上料开模件。

优选地,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包括高压氮气吹扫装置和真空吸附装置。

优选地,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下料开模装置和模具堆垛装置,所述下料开模装置在所述下料位将所述模具开合,所述模具堆垛装置将合模后的所述模具移动至所述堆垛位的设置表面。

优选地,所述模具堆垛装置包括将所述模具从下料位移动至模具堆垛位的平移装置和将所述模具移动至所述堆垛位的设置表面的上顶装置,所述平移装置包括模具接收气缸和与所述模具接收气缸的驱动轴横向连接的模具承载盘,所述上顶装置包括堆垛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堆垛固定架的导轨上的堆垛移动架以及用于对所述模具进行夹紧的模具夹紧气缸。

优选地,所述下料开模装置包括下料开模气缸、与所述下料开模气缸的驱动轴连接的下料开模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料开模杆的一端的下料开模板,所述下料开模板设置有下料开模件。

优选地,所述下料开模板上还设置有模具破真空口,该模具破真空口与压缩氮气源连接。

本技术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玻璃加工系统,所述玻璃加工系统包括拆垛位和堆垛位、设置架以及从所述拆垛位至所述堆垛位依次设置于所述设置架上的至少一个加热单元、至少一个成型单元以及至少一个退火冷却单元,并且所述玻璃加工系统还包括本技术新型提供的玻璃上下料装置,该玻璃上下料装置的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设置架上,所述上料装置设置于所述加热单元之前,所述下料装置设置于所述退火冷却单元之后。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自动上料功能和自动下料功能,作为工艺设备接入自动化产线当中,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

附图说明图1是将本技术新型的玻璃上下料装置应用到玻璃加工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新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新型提供的下料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模具;A、拆垛位;B、堆垛位;K、下料位;10、设置架;21、加热单元;22、成型单元;23、退火冷却单元;40、输送装置;50、下料装置;51、下料机械手;52、模具接收气缸;53、模具堆垛装置;531、堆垛固定架;532、堆垛移动架;54、模具夹紧气缸;55、下料开模装置;551、下料开模气缸;552、下料开模杆;553、下料开模板;56、模具破真空口;57、模具承载盘;60、上料装置;61、模具拆垛装置;611、拆垛固定架;612、拆垛移动架;62、上料开模装置;621、上料开模气缸;622、上料开模杆;623、上料开模板;63、模具推送气缸;64、上料机械手。

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的上、下、左、右。

“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技术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参照图1至图3,将详细说明本技术新型提供的玻璃上下料装置。

本技术新型提供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其包括上料装置60和下料装置50。

如图2所示,上料装置60中设置有拆垛位A以及能够将玻璃原片设置到拆垛位A中的模具1上的上料机械手64。

拆垛位A就是放入模具1的固定位置,并且通过上料机械手64进行放入操作,因此本技术新型提供的上料装置能够准确无误地将玻璃原片放入模具1中,从而代替了以往手工操作,工作效率及工作精度大大提高。

下料装置50中设置有下料位K、堆垛位B以及能够将模具1中加工后的玻璃片取出的下料机械手51。

与上料装置60不同地,本技术新型的下料装置50将下料位K和堆垛位B单独布置,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横向方向上从右到左依次布置,以能够顺应从玻璃加工系统的退火冷却单元接收模具1之后先开模、后堆垛的工序,但上述方向不限于此。

对于将下料位K和堆垛位B单独布置的优点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本技术新型通过上料装置60和下料装置50,在固定位置通过机械手来进行上料和下料操作,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能够实现自动上料功能和自动下料功能,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精度,作为工艺设备接入自动化产线当中,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

关于上料装置60,本技术新型提供更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上料装置60还可以包括模具拆垛装置61和能够将模具1开合的上料开模装置62。

模具拆垛装置61用于将堆垛的模具1进行拆垛,并将单个模具1逐一放入加热单元的结构。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新型提供的模具拆垛装置61可以包括拆垛固定架611和能够沿着拆垛固定架611上的导轨可上下移动的拆垛移动架612以及用于推动合模后的模具1的模具推送气缸63,模具1堆垛在拆垛移动架612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