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
BrunnstormⅣ-Ⅴ级治疗方案
此期病人的特点:痉挛进一步降低,开始出 现分离运动。手指也能出现各种抓握。
训练的重点:抑制共同运动模式,促进分离 运动,使运动模式逐渐趋于正常。
.
改善肩臂功能的作业活动
.
改善肩臂的作业活动
.
BrunnstromⅥ级
进一步增强肩臂的控制能力
.
2.改善腕关节的活动
主要预防措施
早期应正确摆放肢体,给上肢适当的支撑,以 预防或减轻痉挛;
在活动肩部时动作应轻柔,避免产生疼痛 正确进行被动运动,保持正常的肩肱节律 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牵拉患肢等
.
肩部并发症作业治疗的主要手段
痉挛所致的僵硬和肩痛者可先进行肩胛骨的被 动活动,改善肩胛骨和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 常肩肱节律
.
二、恢复期的作业治疗
以改善和加强残存功能,预防并发症,最 大限度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治疗目 的。
.
(一)改善上肢和手功能的作业活动
1.维持ROM的作业活动 ➢ 患者病情稳定,在脊柱外固定或不影响脊柱稳
定的条件下,尽早开始 ➢ C4、C5损伤者易出现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前位的挛缩,应予以注意 ➢ 注意保持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尤其是大拇
.
新疗技术的应用
运动再学习 强制使用 运动想象 神经肌肉电刺激
.
(三)ADL训练、生活辅助具及自助具使用
有关训练与使用方法见第四章、第九章
在临床上偏瘫患者跌倒较常见,首先要训练患 者在地面上移动,以便在跌倒后能够移动到安 全或有支撑物(沙发、家具等)的地方,并指 导患者安全站起来的方法。
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辅助器具并指导其熟练应用 常用的有万能袖带、翻书器、定制键盘敲击器等
对于肌张力低者,可以刺激肩关节周围稳定肌 以增加其张力,增加肩部的稳定性
尽可能让患肢在无痛下进行各种主动活动,抑 制痉挛,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
.
第三节 脊髓损伤作业治疗
.
一、急性期的作业治疗
治疗目标: 预防并发症 维持关节活动度和瘫痪肌肉、软组织的正常
长度,防止废用。
.
(一)体位摆放
摆放肢体处于功能位 高位脊髓损伤者可以佩戴短支具来保持掌弓并
BrunnstromⅠ~Ⅱ级: 日常训练中注意尽量保持腕背伸位 BrunnstromⅢ级: 采取抗痉挛体位抑制腕关节掌屈痉挛 BrunnstromⅣ~Ⅴ级: 腕关节主动背伸及桡侧屈
.
3.改善手指的活动
BrunnstromⅠ~Ⅱ级 可以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患手抓握活动(
如抓握木钉或网球等),诱发手指的主动屈 曲。
.
BrunnstromⅢ级: 主要是抑制手指屈曲痉挛,诱发手指伸展。
.
BrunnstromⅣ~Ⅴ级: 可训练在腕关节背伸下伸展手指,进行各种抓
握和捏的作业活动。
.
.
BrunnstromⅥ级: 主要是进行患指的精细运动以及双手协调性
训练,进一步提高速度、协调性和准确性。
.
训练手指灵活性与双手协调能力
使拇指于外展对掌位 定时变换体位,预防压疮。一般每2小时一次 在搬运或帮助脊柱不稳定者变换体位时要由2
~3人共同进行,并注意保持其身体纵轴的一 致性,避免扭曲、旋转和拖动 正确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 痉挛等
.
(二)呼吸功能训练
包括腹式呼吸训练、辅助咳嗽排痰训练及体位 排痰训练,每天应进行2~3次以上。
判定回归场所,并进行相应训练 ➢ 辅助技术的应用指导 ➢ 职业前训练 ➢ 提出环境改造的建议 ➢ 提供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 ➢ …… ➢ 帮助其参与社会生活
.
四、并发症的预防和作业治疗
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是脑损伤 患者常见的肩部并发症
在早期加强宣教和指导对于预防这些并发症 非常重要
.
臂支持架、上肢机器人、肌电生物反馈等 ➢ 传统作业活动:如磨砂板作业、手工编织、橡皮
泥作业等(见本书第三章治疗性作业活动) ➢ 与ADL训练结合:既可提高自理能力,又增强肌
力。一般从较轻的物体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
(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及辅助具的应用
脊髓损伤的节段和损伤程度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 动有密切关系;
.
(一)运动功能评估
3.肌张力评价 Ashworth分级及其改良分级 4.脊髓损伤ASIA分级 用于脊髓损伤患者;
zancolli颈髓损伤瘫痪上肢功能分类.docx颈 髓损伤瘫痪上肢功能评估可以更加详细地对颈 髓损伤水平进行分类,明确颈髓损伤水平与肘 、腕和手指运动功能的关系,对于指导作业治 疗非常有益。
.
4.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取床上或床边坐位
.
二、恢复期的作业治疗
主要进行恢复功能的作业活动如功能性作 业治疗,旨在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
.
(一)上肢功能训练
根据相关作业治疗理论设计活动,如Bobath方 法、Brunnstrom方法、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通 法(PNF)、Rood方法、脑中风病人的运动再 学习方案等。
此期病人的特点:肌张力开始增高,出现共 同运动。手能全指屈曲,钩状抓握,不能伸 展
训练的重点:抑制痉挛,抑制共同运动,诱 发分离运动
.
作业活动之前的准备活动
肩胛骨周围肌肉的放松,保持肩胛骨的正常
活动度。肩痛 !
胸大肌的放松 盂肱关节的松动(滚动、滑动、分离)
.
改善标:抑制共同运动、诱发随意运动、建 立正常的运动模式、改善随意运动的协调与控 制、增加双手的协调性及灵活性的目的;同时 改善躯干平衡及控制能力,提高自理能力。
.
以Brunnstrom分级为例,介绍一些常用改善肩 臂、肘、腕和手功能的作业活动方法
.
1.改善肩臂功能的作业活动
.
BrunnstormⅠ、Ⅱ级的治疗方案
.
(二)感觉功能评估
脑损伤患者:通常评估浅感觉、深感觉以及 某些特殊感觉,如视觉等。
脊髓损伤患者:还需要详细的分别评估身体 两侧感觉的皮节分布区以确定感觉损伤平面
.
(三)认知及知觉功能评估
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脑损伤患者可以 表现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认知、知觉障碍。 见本书第七章(认知与感知障碍的作业治疗)
.
改善感觉的作业活动举例
在桌面上滑动手掌或擦掉黑板上的字 在一个宽平的容器中放置沙子、大米、玉米
粒、黄豆等,让患者在其表面画图案或从其 中拣出埋入的物品(如核桃、玻璃球等) 从布袋中摸找指定的物品 将手支撑在不同质地的材料上(如:木板、 金属板及不同质地的布料)进行负重练习 在木钉外侧缠绕各种材料(如砂纸、棉布、 橡皮泥、铁皮等)进行木钉作业。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作业治疗
.
内容提要
概述 脑损伤作业治疗应用 脊髓损伤作业治疗应用
.
第一节 概述
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主要有 局灶或弥漫性脑组织受损:如脑卒中、颅脑外
伤、脑炎、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性瘫痪等 脊髓部分或完全性损伤:如脊髓损伤或脊髓的
炎症、肿瘤、血管病变等 小儿脑性瘫痪见本章第三节发育障碍; 此章侧重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作业治疗
.
一、急性期的作业治疗
主要目标:为预防并发症以及继发障碍,视 患者的病情可以进行基本日常生活活动的指 导训练。
.
1.在各种卧位下正确摆放肢体,定时变换体位
.
2.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活动
肢体被动活动 意识清醒且病情允许,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自助
被动运动
.
3.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自理活动
进食 排便、更衣时抬高臀部 ……
可以从练习夹泡沫或海绵等轻而不易滑掉 的物体开始,逐渐过渡到夹花生豆、玻璃 球等;
由木筷到涂漆筷子,逐渐增加难度,直到 能够使用餐具进食。
.
辅助手的训练
患手的固定的能力
.
辅助手的训练
日常生活中使用患手
.
辅助手的训练
.
利手转换的训练
当患手的预后较差时即可进行利手转换的训练 (书写、进食等)
.
在地面上的移动方法
.
从地上站起方式 1 坐位→双膝立位→单膝立位→立位
.
从地上站起方式2
.
从地上站起方式3
.
(四)认知功能训练
详见本书第七章(认知与知觉障碍的作 业治疗)
.
(五)改善感觉障碍的作业活动
浅感觉训练:拍打、摩擦皮肤等刺激 深感觉训练:应与运动训练结合,即进行
感觉——运动训练,促通外周肌腱、关节 感受器与中枢神经系统,如患肢关节负重 训练、手法挤压关节、肢体在一定空间位 置的保持训练、应用PNF技术以及平衡功 能训练等
.
一、常见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障碍 呼吸功能障碍 排便功能障碍 心理障碍 情感障碍 …… 部分脑损伤患者还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
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
二、作业治疗评估
(一)运动功能评估 (二)感觉功能评估 (三)认知及知觉功能评估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五)作业需求评估 (六)环境与工作能力的评估 (七)生活质量评估
.
(一)运动功能评估
1.上肢功能评估 ROM、MMT、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法 、Jebsen手功能评估、普渡钉板测验、 Minnesota操作评估、Bennett手工具评估、 Crawford手小件灵活性评估等。
2.整体运动功能评价 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 ( 分级粗略,可明确运动功能恢复的阶段、省 时,被广泛应用) 、上田敏评价、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价等可评定脑损伤偏瘫患者的运动 模式和功能障碍程度。
.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改良Barthel指数(MBI) 四肢瘫功能指数(quadriplegic index of function, QIF) 神经源性膀胱的评估 排便功能 性功能障碍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