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概论》结课试题一单项选择(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人类最终与动物划清界限的重要标志是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饮食生活而 BA.用鼎熟食 B.用火熟食 C.以水煮食 D.以汽蒸食2.古代最早煮粥的炊具是 B 。
它开始了蒸煮这种中国传统烹调方法。
A 鼎B 鬲C 豆D 釜3. 古代有一种下部烧水煮汤,上部蒸干食的复合炊具,称作 C 。
A 斝B 簠C 甗 D簋4.“钟鸣鼎食”是指 B 的饮食文化特征。
A 新石器时代 B青铜器时代 C 铁器时代 D 瓷器时代5.现代食物名称中还常用的“八珍”一词源于 A 。
A 周天子B 商汤王 C夏禹 D 秦始皇6.强调“长生不老”的饮食文化观的是A.儒家B.释家C.道家D.医家7.“佛跳墙”的创始人是 C 。
A 、文思和尚 B、高贵有 C 、郑春发 D、丁宝桢8.“烧尾宴”是 A 代的大型筵席,没有它也没有清代的“满汉全席”A 唐B 宋C 元D 明9.元代忽思慧的饮食专著在继承我国古代饮食学的经验上,第一次从营养学的角度提出了关于身体健康的重要观点,这部著作是 A .A 《饮膳正要》 B《千金食治》 C《神农本草》 D《宋氏养生部》10.《黄帝内经》中提到一种古老的酒,是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即A.醴酪B.猿酒C.秬鬯D.醍醐1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语出自A.《老子》B.《论语》C.《墨子》D.《孟子》12.“为腹不为目”的饮食观是提出的。
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13.从饮食文化的角度看,指膳食结构的理论是。
A 五味调和 B药食同源 C 养助益充 D 以脏补脏14.中国烹饪的核心理论是 A 。
A 五味调和 B本味论 C 气味阴阳论 D 适口论15.《周礼•天官》要求“凡和,春多,夏多,秋多,冬多”A 酸甘辛苦B 酸苦甘辛C 酸苦辛甘D 苦酸辛甘16.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C .A.色泽B.形状C.营养D.味道17.古代礼仪中,堂上座次排位时以 A 为尊。
A.东向 B.西向 C.南向 D.北向18. 以脏补脏理论是由 B 创立的。
A 忽思慧B 孙思邈 C葛洪 D 陶弘景19.“蟹粉狮子头”是属于 D 菜系的名菜。
A 鲁B 粤C 川D 苏20. 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描写推向了极致的、堪称饮食文化百科全书的名著是 B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21. 我国“围坐合食”习俗是在 C 完全形成。
A 周代B 秦汉C 唐代D 宋代22. 与道教有关的食俗是 C 。
A 过午不食B 守斋月C 辟谷D “药食”23 以下食物中不是伊斯兰教禁食的食物是 D 。
A马肉 B驴肉 C狗肉 D兔肉24 鲁菜系的代表菜之一是 C 。
A.清蒸鲫鱼 B.干烧岩鲤 C.九转大肠 D.松鼠鳜鱼25.相传,豆腐的发明者是 B 。
A 宋徽宗赵佶B 淮南王刘安C 齐桓公D 汉武帝26. 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CA.色泽B.形状C.营养D.味道27.以下不属于佛教禁用的“五辛”的是 C 。
A蒜 B葱 C 辣椒 D韭菜28.包子的创始人是 A 。
A黄帝 B女娲 C诸葛亮 D盘古氏29. “冬至吃饺子不会冻掉耳朵”的传说来源于神话故事。
A盘古开天地 B女娲造人 C女娲补天 D夸父逐日30. 面条是历史久远的传统食品,汉代人刘熙在其《释名》一书中把面条称为。
A.汤饼B.胡饼C.蒸饼D.烙饼31 筷子由“箸”改称为“筷子”主要缘于。
A吴中一带方言 B吴中一带的忌讳 C 白话 D 别称32. 中国最古老的饮料酒是 B 。
A.葡萄酒B.黄酒C.白酒D.啤酒33. 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我国蒸馏酒始于 C 。
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元代34. 屠苏酒是在 C 时饮用的酒。
A 端午节B 重阳节C 新年D 中秋节35.在古代饮酒的礼仪中,主人向客人敬酒后,给主人斟酒和给自己斟酒叫 B 。
A献 B 酬 C 酢 D 巡36. “德吉拉的礼节”是 B 的饮酒待客习俗。
A 藏族B 蒙古族C 壮族D 佤族37.“曲水流觞”的典故与 D 有关。
A 霍去病B 阮籍C 阮咸D 王羲之38.甘肃酒泉市的得名与 A 有关。
A 霍去病B 李靖C 张骞D 李陵39.当酒中含有过量的甲醇时,饮用后人体的反应是 D 。
A 头晕B 恶心C 腹痛D 视觉模糊40. 规定了严厉禁酒措施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典是 B 。
A.《酒诰》 B.《断酒肉文》 C.《北山酒经》 D.《酒谱》41.“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
诸君何为入我裤中?”这是 A 酒后爆的笑料。
A 刘伶B 阮籍C 郑泉 D阮咸42 喝酒后脸红的人是因为体内 B 。
A含高活性乙醇脱氢酶和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 B 含高活性乙醇脱氢酶、缺少乙醛脱氢酶C含高活性乙醛脱氢酶、缺少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 D 缺少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43.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了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的礼仪,后人称为A.觞政B.燕射C.投壶D.射覆44.下列古代酒具不属于饮酒器的是 B 。
A 爵B 盉C 觥 D觯45.根据史料记载茶成为饮品最迟在 D 。
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代C 汉代D 唐朝46. “茶”字到代由“荼”去掉一横,开始普及使用。
A 汉B 秦C 唐D 宋47. “斗茶”是 C 时流行的茶事活动。
A汉 B秦 C唐 D宋48.唐代制茶的方法是 B 。
A 晒干收藏B 蒸青作饼C 制成龙团凤饼D 炒青散茶49. 开辟饮茶的新境界,把饮茶由一种习惯爱好升华为一种修养、一种文化的著作是A.《茶录》B.《茶经》C.《大观茶论》D.《煎茶水记》50.外形扁平光滑、颜色翠绿、叶片肥大的是 D 。
A安溪铁观音 B六安瓜片 C信阳毛尖 D西湖龙井51. 具有“蜻蜓头,青蛙腿”的外形特征的是 B 。
A 君山银针B 铁观音C 碧螺春D 西湖龙井52. 冲泡后叶片呈“绿叶红镶边’ 的是 B 。
A 大红袍B 君山银针C 碧螺春D 西湖龙井53.古人饮茶“品水五字法”中可以表征水硬度的是 D 。
A 清B 轻C 甘D 冽E 活54.供欣赏干茶并投入茶壶之用的茶具是 A 。
A 茶海B 茶池C 茶则D 茶盘55.品茗环境装饰首选的植物是 A 。
A 竹B 松C 梅D 菊56.碧螺春冲泡时宜采用 B 。
A 上投法初沸开水B 上投法 80~90℃开水C 中投法初沸开水D 中投法 80~90℃开水57.把茶誉为“原子时代的饮料”的是 C 。
A英国 B韩国 C日本 D印度58.饮茶方法上的煮饮改为冲泡,通常被视为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期,它始于D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59.茶叶中具有护齿作用的成分是 D 。
A 咖啡碱 B氟 C维生素C D茶多酚60.“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吃七碗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再拿一壶酒来。
”这副对联中“七碗茶”出自 D 的作品。
A 乾隆B 赵佶C 皎然D 卢仝二连线题(20分)1. 将人名与始祖连线杜康彭祖仪狄陆羽伊尹诸葛亮茶祖陆羽酿祖杜康仪狄食祖诸葛亮伊尹彭祖2. 将茶归类1碧螺春 2滇红 3龙井 4君山银针 5大红袍 6潽洱茶 7铁观音 8白毫银针红茶2 黄茶4 绿茶31 白茶8 黑茶6 乌龙茶75三案例分析题(20分)案例:以茶代酒渐成餐桌文化时尚过去吃饭会友无酒不欢,无酒不成宴。
警方严惩“酒驾”后,喝酒风气有所改变,如今餐桌上的酒瓶骤减,客人大多以茶代酒互敬,场面文明,气氛也更加融洽。
温州市开展百家饭店餐饮企业劝诫酒后驾驶,在餐桌上摆放了“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警示卡,还有专门的服务员、门卫或保安劝诫司机不要酒后驾车。
近段时间来,各大酒店的酒销量明显下降,茶叶的销量增加近三成。
结合上述材料,对相关的饮食文化进行论述。
《饮食文化概论》结课答题纸姓名学号成绩一填空题(60分)二连线题(20分)1. 将人名与始祖连线杜康彭祖仪狄陆羽伊尹诸葛亮茶祖酿祖食祖2. 将茶归类碧螺春滇红龙井君山银针大红袍潽洱茶铁观音白毫银针红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乌龙茶后发酵茶发酵茶不发酵茶半发酵茶轻微发酵茶三案例分析题(20分)西江都市报讯(记者胡春妮)仿佛一夜春风来,梧州市的大街小巷上抬眼即是茶店茶庄。
“喝茶品茶文化”,不仅成为广大市民日渐认同的休闲方式,而且以茶代酒也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餐桌文化。
饮茶休闲愈受青睐新兴一路一位经营茶叶多年的老板莫志介绍说,2000年之前,梧州市只有几家专门茶店卖茶叶。
但从2003年起,梧州市的茶庄和经营茶叶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落户营业,发展到了目前的100多家。
随着茶叶市场的扩大,饮茶人们的增多,带有休闲色彩的茶庄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上茶馆品茶,是因为茶馆相对于酒家饭店比较幽静,三五知己可以边品茶边聊天,商业伙伴也可边品茶边洽谈生意业务。
但也有不少“茶友”反映,在茶文化繁华的背后,一些茶铺、茶行卖假茶叶、以次充好来欺诈顾客的现象不在少数。
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建立相关的行业法规来规范茶业市场,维护梧州六堡茶的健康发展劝酒渐被劝茶取代近日,记者走访一些酒楼饭店了解到,自从警方重拳打击“酒驾”后,餐桌上不少客人以茶代酒互敬对方,场面文明多了。
玩具批发商郭铭中告诉记者,过去谈生意,经常因为陪客人喝酒而醉得不省人事。
自全国严查“酒驾”以来,每次吃饭,他都带上一些好茶叶主动推荐给客户品尝,几次下来就形成了习惯,生意也没受到影响。
而在市内某单位从事接待工作的何坚也表示,他不喜欢喝酒,所以最怕饭桌上频频递来的酒杯。
酒后自己难受不说,还要费力安顿喝醉的客人。
如果能够以茶代酒,既增进感情,还能养生,一举两得。
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表示,希望通过整治“酒驾”来使餐桌文化逐渐由“敬酒令”向“敬茶令”过渡,这在湛江市政府部门从事接待工作的何先生则表示,他不喜欢喝酒,所以最怕“饭局”,遇上难缠的“酒鬼”,非得灌醉你才罢休。
酒后自己难受不说,还要安顿喝醉了的客人。
如果能够“以茶代酒”,边饮茶边品尝美食,既增进相互感情,喝茶还能养生,一举两得。
“整治酒驾遏制了过往的野蛮酒风使餐桌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时下,以茶代酒已渐成风气”。
何先生还表示,最近,朋友圈子喝茶时兴起“敬茶令”。
与“敬酒令”最大的区别在于,“敬茶令”更有文化内涵,也更为幽默和注重健康,很符合都市人追求和谐的主旋律。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人历来都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可以与酒文化媲美。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不但具有物质文明层面的意义,还能深层次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以茶代酒,将其普及到人们日常交往的餐桌上,更能融洽彼此间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