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大气还大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大气作用:
⑴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使夜晚不太冷
⑵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白天太不太热
削弱作用表现在:
⑴反射
⑵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
氧气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⑶散射:空气中微粒和水汽起散射作用。
日出前天已经亮,日落后天没完全黑。
结论:晴天时,昼夜温差大。
阴天、雾霾天气、雨雪天昼夜温差小。
例1、农村秋末制造浓烟抵御寒冷空气,增强大气的逆辐射。
3、影响光照(太阳辐射能)的因素:海拔、天气、纬度
例1、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的原因:
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且日照时间长,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但是大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弱,且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低,热量不足。
)
例2、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大气稀薄,使太阳能丰富
例3、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能最不丰富地区的原因:多阴雨天气。
二、热力环流
D
C
1、形成过程:同水平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水平面的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风)
气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2、高压与低压是同水平面相比较而言的
3、气压值大小顺序B>A>D>C
4、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时气压越低。
同水平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5、低压控制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高压控制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
三、几种特殊的热力环流
1、热岛效应:城郊风
⑴市区建筑物密集,人口多,城市尾气多;树木少,所以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⑵绿地和河流能调节气候,降低气温。
2、海陆风
⑴夏季海风凉爽湿润,冬季海风温暖湿润
⑵夏季陆风炎热干燥,冬季陆风寒冷干燥
⑶夏季陆地气温高,冬
季海洋气温高。
4、山谷风
⑴山谷升温慢,降温也慢
⑵山谷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黎明时分容易出现逆温现象(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⑶山谷多夜雨的原因:山谷河流众多,水汽充足;夜晚山坡气温低,冷空气下沉,山谷暖空气被迫上升,容易形成降水。
四、风的形成
1、北半球近地面的风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决定初始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②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即改变方向,又改变大小。
③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只改变方向,不改变大小。
风向:近地面与等压线斜交,在高空与等压线平行
2、北半球高空的风
五、三圈环流
六、
气
候
类
型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地区: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
非地带性: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北部、巴西东部、中美洲的东部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北半球湿季:5-10月
分布地区:非洲、澳大利亚、巴西高原、墨西哥高原
非地带性:东非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地形抬升造成)
3、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与副高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燥。
分布地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巴基斯坦、墨西哥高原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
非地带性:秘鲁西海岸、非洲本格拉沿岸
4、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分布地区:地中海沿岸、旧金山、智利北部、澳大利亚珀斯、南非开普敦
补充:地中海的北侧降水总量较丰富且冬雨率较低,因为受西风影响时间长。
5、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分布地区: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南美西部、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
6、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与特征: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分布地区: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
只有北半球有热带季风气候。
雨季是5-10月,旱季是11月-次年4月。
多旱涝灾害。
夏季西南风(东南信风穿过赤道,受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冬季东北风。
7、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与特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分布地区:中日韩南部、美国东南部、南美东南部、澳大利亚东部
8、温带季风气候:
成因与特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分布地区:只在北半球的东北亚地区。
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副高的影响只保留在海洋上。
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2、1月,副极地低压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的影响只留在海洋上。
亚欧大陆: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澳大利亚北部:夏季东南信风,冬季西北风(东北信风穿过赤道,受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八、气候类型的判断: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全年高温,最低气温在15度以上
热带沙漠气候:降水极少。
20mm以下热带雨林气候:降水极多,且较平均。
2000mm以上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降水最多月的降水量超过500mm。
全年1500--2000mm
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集中。
降水最多月的降水量一般300mm,全年750—1000mm
2、最低气温在0—15度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平均。
700—1000mm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300—10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800mm以上
3、最低气温在0度以下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400mm—800mm
温带大陆气候:400mm以下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气旋和反气旋
1、气旋: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北逆南顺
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
水平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
影响:台风副热带洋面的气旋中心
2、反气旋:高压中心,天气晴朗干燥,北顺南逆
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
水平方向: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影响: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二、冷锋与暖锋
1、冷锋
气团运动: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
封面符号:
过境前天气:晴天、温暖湿度高、气压低
过境时天气:阴天、刮风、下雨、降温
过境后天气:温度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降水时间:时间短,强度大 降水位置:锋后(冷气团一侧)
典型天气:寒潮、春季沙暴,北方夏季的暴雨;一年四季都有,冬半年更常见
2、暖锋
气团运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靠近 封面符号:
过境前天气:晴天、温暖湿度低、气压高 过境时天气: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天气:温度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降水时间:时间长,强度小
降水位置:锋前(冷气团一侧)
典型天气:一场春雨,一场暖;多在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 3、 准静止锋:冷暖空气势力相当
⑴ 江淮准静止锋:6月份,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受太平洋水汽影响 ⑵ 昆明准静止锋:冬春季节,受印度洋水汽影响 ⑶ 天山准静止锋:冬春季节,受大西洋水汽影响
4、锋面气旋
⑴ K 、C 受冷空气影响,位于冷锋后雨区,天气阴湿。
,P 位于暖锋前,受冷空气影响,天气阴冷潮湿
⑵ Q 位于暖锋锋后,受暖空气影响,天气晴朗干燥
⑶ M 是反气旋,D 是气旋
5、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⑴ 4、5月份在锋面雨带东南沿海登陆
⑵ 6月江淮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形成阴雨绵绵的梅雨天气。
⑶ 7、8月份锋面雨带到达东北,华北地区。
江淮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形成晴朗干燥的伏旱天气
⑷ 9月份锋面雨带开始南撤,10月份基本上退
出我国大陆。
P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