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人口迁移对迁入
地和迁出地的影
响
对人口迁出地:减
少迁出地人口密
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
政治:政策、战争,政治中心变更,
社会:教育、家庭婚姻、宗教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
气候:中低纬(温度)。
沿海(降水)
河流,供水,运输,军事
人文:矿产。
交通。
旅游。
政治。
宗教。
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