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二.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①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③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④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 年制定的KOA 诊断标准:①临床标准:a.近1 个月里大多数日子时间有膝痛;b.有骨摩擦音;c.晨僵≤30min;d.年龄≥38 岁;e.有骨性膨大;满足a+b+c+d 条,或a+b+e 条或a+d+e 条可诊断KOA。

②临床+放射学标准:a.近1 个月里大多数日子时间有膝痛;b.X 线片显示有骨赘形成;c.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d.年龄≥40 岁;e.晨僵≤30min;f.有骨摩擦音;满足a+b 条,或a+c+e+f 条或a+d+e+f 条可诊断KOA。

三.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

防风10g 防己10g 黄芪10g 羌活10g,独活10g 桂枝10g,加减:关节肿胀或积液,加茯苓30g、泽泻20g;服药后有咽干、咽痛者,加玄参10g、麦冬10g、知母10g。

中成药:风湿骨痛胶囊、追风透骨丸、蠲痹口服液等。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5g 当归12g 甘草6g 羌活12g防风9g 白芷12g 熟地10g 茯苓9g石膏30g 川芎9g 白芍12g 独活9g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细辛3g加减:关节热甚者,加忍冬藤30g;关节肿胀明显者,加防己15g、薏苡仁30g;关节游走痛者,加海风藤15g。

中成药:正清风痛宁、追风透骨丸、通络开痹片、四妙丸、三妙丸等3.瘀血闭阻证:曾有外伤或扭伤史,或痹病反复发作,日久入络,关节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不得屈伸,或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皮色暗紫,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 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10g羌活15g 独活15g 乳香6g 没药6g五灵脂10g 川牛膝10g 全蝎6g 蜈蚣2条穿山甲10g 炙甘草6g加减:痛在腰腿者,加乌梢蛇10g 、土鳖虫10g;痛在肩颈者,加片姜黄15g 、葛根15g。

中成药: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舒筋活血片、九味通痹散等,4.肝肾亏虚证: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致骨节变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难以屈伸,腰酸肢冷,尿少便溏,或心悸气短,或头晕耳鸣,舌质淡白,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0g 桑寄生20g 杜仲15g 怀牛膝15g川断15g 秦艽15g 防风10g 细辛3g当归10g 白芍10g 生地10g 党参15g云苓15g 炙甘草6g 川芎10g 肉桂6g。

加减:腰膝疼痛较重者,加骨碎补20g、补骨脂10g、狗脊20g;兼头晕耳鸣者,加天麻15g、枸杞子15g中成药:壮骨伸筋胶囊、壮骨关节丸、珍牡肾骨胶囊、尪痹冲剂等。

对各证型膝骨关节炎可选择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或血塞通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注射剂静滴。

(二)中药外治疗法1. 膏药贴敷:通络祛痛膏(骨质增生一贴灵)、狗皮膏、活血止痛膏、麝香壮骨膏、奇正消痛贴等等。

2. 中药热敷治疗:是用加热的“通络热奄包”蒸热后敷于患病关节。

一般30~60min/次,1次/d。

3. 中药熏洗疗法:将诸药置于盆中,加水1500〜2000ml煎沸20〜30分钟,将患肢放在盆口上方高于药液30cm左右,并在膝关节处盖上毛巾,熏蒸10〜15分钟〔注意防止烫伤〕,待药液温度在60℃左右时,将患膝放入盆中浸洗,边洗边按摩膝关节,并做主动伸屈关节的运动至药液变凉。

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也可借助腿浴治疗器、熏蒸床(坐式〉等设备进行治疗。

外洗方:麻黄20g 桂枝20g 细辛10g 制南星20g,威灵仙20g 白芷20g 鹿含草20g 花椒10g。

4. 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法: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使药物离子经过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称为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离子导入的优点是药物在局部组织浓度较高,作用持续时间长,且导入的是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兼有直流电和药物的综合作用。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疗法,辅助治疗骨关节炎,收到很好的疗效。

(三)针灸疗法在治疗骨关节炎时,多采取“以痛为输”的取穴方法,也就是局部选取痛点针刺,一般不局限于某一经络,同时结合远道取穴调节脏腑虚实,疏通经络气血,两者相辅相成,提高疗效。

也可以结合神经节段和神经干的走行路线取穴。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

2.取穴局部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犊鼻穴、膝眼。

远道取穴:昆仑、悬钟、三阴交、太溪。

3.方法:进针前穴位皮肤碘酒消毒,再用75%乙醇脱碘消毒;采用指切或夹持进针法,垂直于皮肤进针,针刺深度按部位不同在10-25mm范围,捻转得气(局部痠,胀,重,麻感)后留针,留针20分钟后起针,起针后以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约3分钟。

每次20分钟,每周治疗2次。

4注意事项:明显关节肿胀者只以远道取穴方式治疗。

电针、针刀治疗、穴位注射等特色针灸疗法亦可选择使用。

对于关节已经变形者,局部穴位的准确位置已受到影响,可以不考虑针灸治疗。

(四)推拿疗法1.循经推运法:患者仰卧位,以手掌或掌根分别用推、推运3~6次,病位处可推运8~10次。

2.活动髌骨分筋法:以拇指按压于髌骨两侧,有节律地从外向内拨动髌骨;五指拿住髌骨作一紧一松的上提手法;再将髌骨缓慢地环转、滑动。

每项可作3~5次。

3.点穴通经法:分别用拇指点按内外侧膝眼、犊鼻、鹤顶、梁丘、血海、三阴交、阴陵泉、委中等穴及压痛点,手法宜先轻后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4.按揉理筋法:患者俯卧位,沿足太阳膀胱经,从承扶、殷门、委中一直到承山、昆仑穴处,手法宜深沉紧贴体表不可离开或摩擦,反复进行4~6次。

5.屈伸展筋法:以左手托其腘窝,右手握住踝部,有力缓慢、沉稳地做屈伸关节被动运动,尽量达到屈伸的极限性,反复进行6~8次。

然后,将膝关节尽量伸直,一手压住膝部,一手握住前足部用力背伸踝关节,重复3~5次。

6.搓擦膝关节:以两手分别置于膝关节两侧,用搓、擦法治疗数十下。

两掌不可按之过紧,以透热为度。

以上手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或证循经加减选用,其临床效果更佳。

手法治疗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推拿治疗不适合于风湿热痹证。

(五)体疗恢复功能法膝关节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以主动不负重的活动为主,练习关节活动,增强肌肉力量,以保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稳定关节的平衡力。

1.伸膝活动: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将双足平放于地板上,尽量伸直一侧膝关节,并保持伸直位到有酸胀感,再慢慢屈曲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

2.屈膝活动:患者俯卧位,双下肢平放于床上,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力靠向臀部,并保持屈曲位到有酸胀感,再慢慢伸直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

3.腘绳肌锻炼:患者仰卧,双下肢平放,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量贴向胸部,并用手固定大腿,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当有酸胀感时屈曲膝关节,再慢慢放平。

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

4.股四头肌锻炼:患者俯卧,双下肢平放,屈曲一侧膝关节并用毛巾环绕同侧踝部,逐渐向臀部尽力牵拉小腿,持续1~2分钟,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

(六)护理1.一般护理(1)耐心细致向病人讲述疾病治疗及康复的过程、注意事项,介绍同种疾病不同个体成功的例子,消除紧张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一些活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

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下肢。

(3)膝关节注意保暖,勿受寒冷刺激,戴护膝保暖,保护膝关节。

(4)进行必要的锻炼,如练气功、游泳、散步等,以维持肌力和保持关节活动,但应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引起损伤。

(5)病人因体位改变,出现剧烈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应立即扶病人平躺,协助医生帮助病人松解关节,减轻疼痛。

(6)病人行走不方便,卧床期间要做好生活护理,定时洗头抹身、修剪指甲胡须,整理床单位,使病人舒适。

(7)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忌生冷、发物及煎炸品。

(8)膝关节肿胀较甚,疼痛加重,应警惕关节内积液。

及时报告医生在局麻下抽出积液,并常规送检,加压包扎。

2、辨证施护(1)风寒湿痹证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做好生活护理。

注意保暖,尤其阴雨天气,戴护膝保护,病房温湿度适宜。

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

行膝关节穿刺抽液后,要加压包扎,患肢减少活动。

予祛风散寒的中药外洗患处,加强热疗,热敷。

饮食宜祛风胜湿,温经通络之品,如姜蒜辣面条、防风葱白粥或牛膝、独活煲猪胰等,趁热食用,以汗出为度。

中药汤剂宜温服。

(2)风湿热痹证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做好生活护理。

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

予祛风除湿清热的中药外洗或外敷患处。

饮食宜祛风胜湿清热之品,忌食牛冷、辛辣、滋腻之品。

服用中药汤剂宜以不热为度。

(3)瘀血闭阻证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

病人卧床休息,不宜下地行走,做好生活上的护理,患肢软枕抬高,协助生活护理。

膝部予艾灸、热敷或推拿疗法,以达到活血通络止痛的日的。

注意饮食,宜活血通络,温经壮阳之品,如参芪当归煲粥、乌鸡熟地汤。

中药汤剂宜温服。

(4)肝肾亏虚证卧床休息,做好病情观察及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病人跌倒损伤。

病房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音,保证病人得到充足的休息。

关节、腰部酸痛按医嘱予理疗,如干扰电、频谱照射以缓解疼痛。

头晕、耳鸣明显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对症处理。

食宜补益气血,益肝肾,可用熟地、当归、黄芪煲鸡汤,杜仲、牛膝煲猪脚筋,桃仁粥。

中药宜分次温服。

3.日常生活注意事项(1)减轻关节的负担。

①减肥:改变不良的饮食时间及饮食习惯,防止骨质疏松。

②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如上下楼梯,爬山,长时间行走,可骑自行车运动。

③注意关节的保暖,使血循正常,防止疼痛,如药物护膝。

(2)加强肌力,肌力增强可防止关节破坏与关节囊挛缩之后的关节屈伸障碍。

(3)最大限度的伸展和屈曲膝关节。

四、疗效评价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