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迷宫学习+PPI

迷宫学习+PPI

26
PPI
A
前脉冲抑制的含义是:由出现在强的惊反射刺 激之前一定时间内的弱感觉刺激对惊反射所产 生的抑制作用
B
Prepulse Startling Stimulus Startling Response
Braff等人(1978)首次报告了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PPI缺 失现象。他们以71分贝的声音作为前脉冲刺激,以104分贝的 白噪音作为惊反射刺激。结果发现,在前脉冲刺激和惊反射 刺激的时间间隔为60毫秒和120毫秒两种情况下,精神分裂症 病人和正常人相比,显示出了PPI缺失。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支 持了这一结果,并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PPI异常与几种重要 的临床阳性、阴性症状有密切的相关。抗精神药物在缓解精 神分裂症症状的同时也可降低PPI的缺失。
场迷宫,U迷宫等; ❖ 70-80年代:高架放射迷宫,水迷宫等。
❖ 目前在各类研究中最常用的有T迷宫,以及4臂以上的放射迷 宫和水迷宫。
A
B
A
C
2. 迷宫研究内容
❖ 多年以来,利用迷宫进行动物学习、记忆、觅食策 略、空间认知等多方面的研究.涉及的动物被试有 鸟、鱼、蛙、蚯蚓、蜗牛、猫、狗等,而最常用的 是大鼠和小鼠.
实验八
短期社会隔离对大鼠前脉冲抑制功 能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精神疾病,人群发病率高 达1%。它的典型症状包括思维混乱、幻觉、错觉和妄想等 阳性症状,以及社会退缩、情感淡漠和意志消退等阴性症 状。早在1911年,Bleuler就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缺乏一 种将无关感觉信息“过滤”掉的能力。这种去除无关感觉 信息的干扰,以保证中枢神经系统对有用的感觉信息进行 深度编码处理的神经控制机制被称为感觉门控。
• 大鼠在除站台外的其它三个象限边缘头朝池壁入 水,每次的入水位置是随机的。每个象限2次, 随机安排;
• 记录大鼠自入水后找到平台的(1)时间即逃避 潜伏期,(2)行程,(3)搜索策略:分为随机 式、边缘式、趋向式和直线式。
• 每只大鼠爬上平台后,停留10秒钟,如果大
鼠在1分钟内未找到或爬上平台,将大鼠放置 平台10秒钟; • 一般情况下,正常大鼠在经过3~4个实验日 训练后,很快就学会以最快最佳的速度和策略 搜索到站台的确切位置。
入同一个臂。
❖ 完成这种任务,大鼠必须依靠参照记忆:迷宫 的样子和它不应该返回已经去过的臂等;其次 是工作记忆:每次实验它必须跟踪记载它已经 去过的地方,以做到不重象与仪器
1 小鼠T迷宫和八臂迷宫的觅食策略实验
❖ 实验对象:雄性昆明小鼠6只 ❖ 实验仪器:高架T迷宫和八臂迷宫
24
感觉门控对于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维持正常的认知过程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感觉门控功能下降,正常的认知 活动就会受到干扰。精神分裂症病人所表现出的认知混乱 和情绪异常被认为是起源于感觉门控功能的缺失。建立精 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动物行为 来反映感觉门控过程。
25
惊反射是哺乳动物的一种最强的全身性反射活动。它可以 由突发性的强感觉刺激引起,并具有潜伏期短、刺激的累 加作用强、以及反应动态范围宽等特点。惊反射的前脉冲 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 PPI)是目前所公认的各哺乳 动物种系所共有的一种感觉运动门控的模型。
实验六和七 迷宫学习
一 实验目的和原理
❖ 利用高架T迷宫和八臂迷宫,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小鼠 的觅食策略和学习记忆功能。
❖ 利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是否具有 性别差异。
1. 迷宫发展史及类型
❖ 19世纪末,Lubbock在昆虫研究中发明了迷宫; ❖ 20世纪30-40年代,不同类型的迷宫包括:T迷宫,环形迷宫,广
❖ 30秒后开始选择次实验。移开隔板,小鼠被放在 出发臂,观察小鼠所选择的目标臂。如果小鼠的 选择方向与强制次的方向相同,则是”得到-停留 “策略;反之,则是“得到-转移”策略。
❖ 记录每只动物的测试结果,两种策略的选择次数, 然后综合所有动物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八臂迷宫
❖ 控制饮食与适应迷宫阶段同T迷宫实验
❖ 目前的研究指出:对于搜寻食物的大鼠,空间行 为的灵活性是以“得到-转移”策略为中介的。
2.2 记忆研究
❖ 记忆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是放射迷宫,由若干个臂组 成,这些臂从一个中央平台放射出来。训练时,将 大鼠放入迷宫的中央区域,在不同的臂尽头放食物, 然后允许大鼠探究迷宫。经过反复的训练后,大鼠 收集食物变得很有效率,在每个试探中很少重复进
❖ 测验阶段:为缩短实验时间,将8个臂中的4个臂用 隔板挡住,只利用其中的4个臂。将食物任意放在4 个臂中的2个臂尽头,然后将动物放在迷宫中央, 观察并记录动物的觅食路线。每只动物进行8-10次 测验,三只动物轮流进行。
3 Morris水迷宫
• 每只大鼠接受训练6次,每次间隔3分钟,2只动 物轮流做;
2.1 动物的觅食策略
❖ 动物的觅食策略很多,对心理学家来说,研究动物认知 过程最重要的是“得到-停留(win-stay)”和“得到转移(win-shift)”策略。两种策略在自然环境中都 已发现,动物所处的生态环境、食源情况(集中与 分散)直接影响捕食者的策略。
❖ 研究者利用迷宫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大鼠觅食策略 的实验研究,一般用T和Y迷宫来完成。这些迷 宫的共同特点是相对于一个选择点或出发点来说 有两个选择。
2 大鼠Morris水迷宫学习的性别差异
实验对象:SD 大鼠雌雄各1只 实验仪器:Morris水迷宫
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T迷宫
❖ 限制动物饮食,直至体重降低到最初体重的85%; ❖ 适应迷宫阶段:目的是让小鼠熟悉迷宫并学会跑到
左或右臂尽头来获得食物,每只小鼠要在迷宫中呆 20-30分钟.
❖ 测验阶段:每只小鼠要进行10回测验,每回包括两次, 强制次和选择次。强制次方向左右各5次,但随机安 排。具体过程是:首先进行强制次,按照事先随机 安排好的方向,如果是右,则将隔板放在左侧,阻 止小鼠进入左臂。当小鼠进入指定的目标臂后,在 目标臂尽头放1小粒食物,待小鼠吃完食物后,将其 放回笼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