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男性生殖系统一、选择题(一) A型题1 •关于精原细胞的描述下述哪项错误?A. 紧贴生精小管的基膜B. 分A、B两型C. A型精原细胞又分 Ad型和AP型D. 染色体组型为 44+ XYE. B型精原细胞是精子发生的干细胞2 •关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 位于精原细胞近腔侧B. 细胞大,核大而圆,染色质粗网状C. 染色体组型为46, XYD. 经两次成熟分裂形成 4个次级精母细胞E. 成熟分裂过程历时较长,故生精小管切面上易于见到3 •关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 位置靠近管腔B. 较初级精母细胞小,核圆,染色较深C. 染色体核型为23, X或23,YD. 经DNA复制和第2次成熟分裂后形成精子细胞E. 存在时间短,故生精小管切面上不易见到4 .生精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发生于下述哪一过程?A. 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变为次级精母细胞C. 次级精母细胞变为精子细胞D. 精子细胞变为精子E. 精原细胞自身增殖5 .生精小管内最先形成的单倍体细胞是A. 精原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C. 次级精母细胞D. 精子细胞E. 精子6 .青春期以前的生精小管中一般只有A. 支持细胞B. 精原细胞C. 初级精母细胞D. 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E. 支持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7 .具有44+ XY染色体和4n DNA的生精细胞是A. 精原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D. 精子细胞E. Leydig 细胞&具有22+ X或22+ Y染色体和2n DNA的生精细胞是A. 精原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D. 精子细胞E. 精子9 .生精上皮内的生精干细胞是A. Ad型精原细胞B. AP型精原细胞C B型精原细胞D. 初级精母细胞E. 次级精母细胞10. 下述哪一过程既不发生有丝分裂也不发生减数分裂?A. 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变为次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变为精子细胞D. 精子细胞变为精子E. 间质细胞的增殖11. 有关精子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 位于生精上皮近腔室B. 分圆型精子细胞和长型精子细胞两类C是单倍体细胞D. 细胞小,核,染色质致密E. 每个细胞经变态过程形成2条精子12. 有关人类精子形态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形似蝌蚪B. 分头、尾两部C头部有浓缩的细胞核、顶体和1个中心粒D. 尾部分为颈段、中段、主段和末段E. 中段包有外周致密纤维和线粒体鞘13. 精子的轴丝来自于A. 线粒体B. 高尔基复合体C核糖体D. 中心粒E. 滑面内质网14. 由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各级生精细胞同步发育的基础是A. 细胞间有细胞质桥相连B. 细胞间有紧密连接C细胞间有缝隙连接D.由同一个支持细胞提供营养E.以上都正确15•有关睾丸支持细胞的描述下述哪项错误?A. 光镜下细胞呈不规则锥体形,边界清楚B. 核染色浅,核仁明显C基部紧贴基膜,顶部直达管腔D. 细胞侧面和腔面镶嵌着各级生精细胞E. 侧面的紧密连接将生精上皮分隔为基底室和近腔室16•不属于血-睾屏障组成成分的是A. 相邻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B. 毛细血管内皮C毛细血管内皮外的基膜D. 生精小管的基膜E. 睾丸间质细胞17•调节睾丸雄激素分泌功能的是A. LH (或称 ICSHB. FSHC孕激素D. 雌激素E. 前列腺素18. 睾丸内吞噬并消化精子残余胞质的细胞是A. 精原细胞B. 精子细胞C管周肌样细胞D. 间质细胞E. 支持细胞19. 不参与调节精子发生的细胞和器官是A. 下丘脑B. 腺垂体C. Leydig 细胞D. Sertoli 细胞E. 甲状腺20. 直接调节Sertoli细胞功能的激素是A. GnRHB. ICSHC. FSHD. ABPE. TeStOSterOne21. 精浆的成分不包括A. 前列腺液B. 精囊液C尿道球腺液D. 生精小管液E. 精子22. 附睾A. 可分泌ABPB. 可分泌LHC是精子发生的场所D. 是精子获得运动能力的场所E. 是精子获能的场所23. 关于前列腺的描述哪项错误?A. 分泌物为稀薄的乳白色液体B. 腺实质分3带,即黏膜腺、黏膜下腺和主腺 C分泌部腺腔不规则,腔内可见凝固体或结石D. 其分泌活动受雄激素的影响E. 前列腺癌多发生于黏膜腺24. 在人类,下述有关精子发生的描述错误的是A. 从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约需64天B. 经过2次减数分裂C生精上皮表现为 6个细胞组合D. 在附睾内进行E. 受雄激素调控25. 关于附睾的描述错误的是A. 分头、体、尾3部分B. 头部主要由输出小管组成,体、尾部为附睾管C输出小管上皮由高柱状和低柱状细胞相间排列构成D. 附睾上皮细胞分泌肉毒碱、甘油磷酸胆碱和唾液酸E. 精子在附睾内成熟不依赖雄激素的存在(三)X型题32. 睾丸的被膜包括A. 外膜B. 白膜C睾丸鞘膜D. 血管膜E. 纤维膜33. 属于睾丸结构成分的是A. 白膜和睾丸纵隔B. 生精小管C间质和间质细胞D. 直精小管和睾丸网E. 输出小管34. 青春期后生精上皮的细胞成分有A. 精原细胞B. 肌样细胞C精母细胞D. 支持细胞E. 精子细胞和精子35. 精子发生过程包括A. 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B. 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C精子细胞的形态改变D. 精子在附睾内的功能成熟E. 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的获能36. 初级精母细胞A. 是最大的生精细胞B. 贴附于基膜C染色质呈粗网状D. 在H-E切片上很容易见到E. 属单倍体细胞37. 具有22+ X或22 + Y染色体和1n DNA的细胞是A. 精原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D. 精子细胞E. 精子38. 青春期前的生精小管上皮具有A. 精原细胞B. 支持细胞C. 间质细胞D. 精子细胞E. 精母细胞39. 相邻Sertoli细胞之间有A. 精原细胞B. 间质细胞C肌样细胞D. 紧密连接E. 精子细胞40. 血-睾屏障组成成分包括A. 相邻支持细胞间的缝隙连接B. 相邻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C生精小管的基膜D. 间质毛细血管的基膜E. 间质毛细血管的内皮41. 血-睾屏障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精微环境的稳定B. 保持适合精子发育的温度C防止精子抗原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D. 防止射线对精子的影响E. 保持精子需要的营养42. 精子形成过程包括A. 滑面内质网变为顶体B. 核染色质浓缩C. 中心粒形成轴丝D. 线粒体环绕尾部形成线粒体鞘E. 多余胞浆脱落形成残余体43. Leydig 细胞A. 位于生精上皮内B. 位于睾丸间质内C胞质嗜酸性D. 合成和分泌ABPE. 合成和分泌睾酮44. H-E切片上分辨 Sertoli细胞的主要根据是A. 细胞呈不规则锥体形B. 细胞核染色浅淡C核仁明显D. 围绕血管成群分布E. 有丰富的细胞器45. Sertoli细胞的功能是A. 分泌抑制素B. 分泌睾丸液利于精子运输C分泌雄激素以支持精子发生D. 分泌ABPE. 支持和保护生精细胞二、名词解释1.生精小管1.生精小管位于睾丸小叶内,由生精上皮、基膜和基膜外的胶原纤维、肌样细胞构成。
生精上皮由支持细胞和5〜8层生精细胞构成。
青春期后,生精上皮内有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等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
生精小管是睾丸内精子发生的场所,支持细胞为生精细胞提供精子发生所需的微环境。
2 .睾丸间质细胞2.睾丸间质细胞又称 Leydig细胞,常常成群分布于间质的小血管周围;细胞较大,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核圆,胞质嗜酸性较强;电镜下,细胞具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的线粒体和较多的脂滴。
间质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以调控精子的发生,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分化,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和性功能。
间质细胞受腺垂体分泌的LH (ICSH的调节。
3.血-睾屏障3.血-睾屏障是生精上皮近腔室的生精细胞和间质小血管的血液之间的屏障结构,由间质毛细血管的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的基膜和相邻支持细胞侧面近基底部间的紧密连接构成。
血-睾屏障的功能是阻止有害物质进入生精上皮,维持有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防止精子抗原物质溢出到生精小管外而发生自体免疫反应。
三、问答题1.精子发生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简述其主要过程。
1.①精子发生是指由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的过程,该过程经历3个阶段:精原细胞的增殖、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精子细胞的变态。
②在第1个阶段中,A型精原细胞作为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殖,一部分A型精原细胞继续作为干细胞,另一部分精原细胞从A型分化为B型,并经数次分裂后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③在第2阶段中,初级精母细胞经历了两次减数分裂,经次级精母细胞阶段最后形成单倍体的精子细胞。
④在第3阶段中,圆形的精子细胞不再分裂,而是经过一系列的形态结构变化,最后发育为蝌蚪形的精子。
2 •简述生精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2 •①生精细胞的减数分裂共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初级精母细胞经第1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然后次级精母细胞经第 2次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细胞。
②在第1阶段,二倍体的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6, XY,经过DNA复制后(4n DNA)进行第1次减数分裂,其间同源染色体间进行了遗传物质的交换,最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单倍体的的次级精母细胞,核型为23, X或23, Y (2n DNA)O③在第2阶段,次级精母细胞不再进行DNA复制,只在着丝点处发生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单倍体的精子细胞,核型为23, X或23, Y( 1n DNA)O3 •试述精子形成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3 •精子形成是指从圆形的精子细胞发育为蝌蚪形精子的变态过程。
该过程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细胞核染色质极度浓缩,核变长变扁并移向细胞的一侧,形成精子的头部;②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泡,逐渐增大、凹陷形成双层的帽状结构,覆盖核头端的2/3,成为顶体;③精子细胞不断增长,形成精子的尾部;同时中心粒迁移到细胞核的尾侧,发出轴丝(9+2微管),并不断增长,形成尾部的中轴;④线粒体从细胞质各处汇聚于轴丝近段的周围,盘绕成螺旋形的线粒体鞘;⑤在精子的表面只覆盖有薄层细胞质和细胞膜,多余的细胞质汇集于尾侧,形成残余体,最后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