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的历史起源
• 构图严谨、注重比例,讲究美学法则 • 花枝布局讲究章法
• 艺术品味升华,更专注于插花本身的风韵纯真 • 插花著作多,论述全面,为历代之冠
袁宏道(1568-1610年)的《瓶史》,张谦德(15771643年)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 赏》,文震亨的《长物志.清斋位置》,何仙郎的《花 案》,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等。
明初(十五世紀)隆盛型新理念 花 花材:各色牡丹 花材:松、竹、梅、柏、山茶、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劍蘭 花器:銅尊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隆盛型中立花比例高 大,勝於前者,結體相近 而為 繁 重 有 力 。 花 材 全 體 以劍蘭為心,枝葉向四方 引 散 ,全 體 密 而 不 亂 , 變 化多端;花色分佈或紅綠 相 間 , 或 黑白 對 比 , 枝 葉 仰俯有致,剛柔並濟,虛 實 雜 處 , 各 盡 其態 , 其 上 梅花繁星點點,堂皇極至 , 構 思 與 插 作 均 可 謂無 懈 可極,誠東方插花藝術之 極品。
• 六月荷花:据说为西施曾 在苏州锦帆泾留下采莲的 故迹。
• 八月桂花: 为西晋荆州史 石崇的爱妻绿珠,她善吹 笛而貌美。赵王司马伦的 同党孙秀曾想夺绿珠为妻, 致石崇为赵王所杀,绿珠 堕楼殉情。人们以桂花之 散落喻绿珠,并封她为桂 花花神。
• 七月玉簪花:据说是汉武 帝宠幸的李夫人,因为她 平时常插一朵玉簪花于鬓 旁。
第一章 插花艺术概述
花 想
插花艺术概述
• 花是大自然中至精至美的 化身,即使是一片绿叶, 一个花蕾,也能让眼目为 之一舒,心灵为之一动, 自然之花草具有一股逢勃 的生气,也诠释着生命的 瑰丽。爱生命,于是爱花, 爱花至深,想着把它留在 生活的每个角落,于是便 有了插花
第二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 源自佛教供花 • 源自民间风俗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 源自古埃及 • 源自中国
• 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公元32 年),花环、花索(也称花彩)以及教堂 装饰插花得到普及,直到现在仍为圣诞节 的装饰。当时,教堂插花多使用百合、鸢 尾等象征圣洁的花材,花型也较简单。
• 2、文艺复兴运动以后(14—16世纪)插花艺术主 题丰富,类型繁多,有瓶花、篮花、花束等,出 现了金字塔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对称插花作品 • 3、巴洛克时期(16—17世纪)出现不对称插花。 • 4、洛可可时期(18世纪初)S形线条为C形线条代 替,作品精细。
• 古希腊人除悬挂花环外还常将植物插在落 地大花瓶中,作为新婚夫妇的室内装饰品, 表示喜庆
• 古代埃及人认为睡莲是幸福和神圣的象征, 吸用印度蓝睡莲和齿叶睡莲,故在法老墓 中有睡莲的壁画和鲜花随葬。
• 罗马帝国席卷欧洲,建都于拜占庭后,开 始出现神殿仪式用的大型插花,称拜占庭 式圆锥型插法
• 古罗马人悬挂花环来庆祝“农神节”,并 习惯将蔷薇花瓣洒在宴会桌和地板上,使 客人闻香
明代(十五世紀)廳堂中立型堂 花 花材:梅、松、柏、山茶、蘭、 水仙、靈芝、天竺、柿子、如意 花器:銅壼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為明代初期形成之新 理念花代表作。花材多達 十種 , 有 十 全 之 意 。 重 心 在以瓶高為半徑所繪半圓 中 , 俯仰 有 致 , 剛 矛 並 濟 , 繁而不亂;其上以梅幹引 向 高 遠的空 間 , 白 花 點 點 , 虛 實相 映 , 至 為 隆 重 典 麗 。
• 十一月水仙:据说指洛神。 由于水仙花生于水边,其 姿态飘逸清雅,有若凌波 仙子,所以人们以洛神为 水仙花神。
• 十二月腊梅:据说是宋代 的苏东坡及黄庭坚。因为 他们倡议将黄梅改称为腊 梅。
• 插花技艺有提高,开现代插花之先河。
“起把亦紧”“瓶口宜清”“插花朵,数宜单, 不宜双”
花 想
• 写景花和谐音造型流行
(2)发展期(14-—19世纪)14世纪日本贵族流行插花比赛, 由于池坊专庆的插花水平最高,因此产生池坊流。19世纪形 成立花、生花、盛花的插法,出现小原流。出现了“花道” 一词。 (3)第二次插花高潮期(20世纪)1926年创立了草月流, 1953年河原氏受美国的邀请,首度将日本的插花介绍到国外。 1956年创办“国际花会”,分会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581-960)每年的农历二 月十五定为“花期”--百花生日;插花艺术已经深 入人们生活当中,同棋、琴、书、画一样,插花、挂 画、点茶、焚香也成为有教养之人四项基本素养。 插花特点:
• 讲究花器与道具 • 花材择配审慎 • 对花材的保养已有研究、
• 赏花方式独特
(4)宋元的精雅期
• 花器研究有新发展 花器研究有新进展。继五代占景盘后, 又有三十一孔磁花盆、六孔花瓶等。 宋代篮花也极盛行。
• 以花拟人,特重花德,“理念花”流行 理念花: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花型。多以松、 柏、竹、兰、梅、桂等素雅的花材为主,结构较为清、疏。 或影射人格,或解说教义,表现理学之理。并有许多论及 花材的著作问世。
明代宮庭吊花 花材:牡丹 花器:銅卣 花型:隆盛理念花 吊花五代時已流行,本 件有宋式小品隆盛理念 花 遺 意, 花 僅 三 朵 , 大 花在右,小花兩朵插 左 , 使 具 平 衡 感 ,以 打 破提梁的板刻生硬趣 味。中間綠葉數片漸層 中 上 ,逾 於 梁 上 , 構 成 虛密有致的空間,與有 力 的 提 梁 形 成 巧妙 的 對 比,梁上吊繩下垂,花 器虛懸,極富輕盈之 趣。
• 草月流插花,着意于使插花艺术和当前的生活实际相结 合,以反应新生活为主,崇尚自然,各类花材与表现手 法兼收并蓄。在花材的使用方面,除了生花外,还配以 干燥的、染色的、枯萎的植物,甚至剥了皮的树头等, 常以此描写一个变化多端,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西方插花发展史
• 1、萌芽阶段(古埃及古希腊时代)古埃及宴会桌 以矮蓝盛花果装饰,用莲花瓣制成花环戴在头上; 古希腊用落地大花瓶插花,用鲜花瓣制成花环戴 在英雄的头上或奉献给神灵。 • 西方人认为花可抵御巫术、闪电和毒药。在祭奠 时,人们用橄榄叶和月桂叶做成花环,作为膜拜 的用具。将花环戴到头上、脖上,即可作护身符
隆盛理念花仍继宋代插花之重理性意念,以花自然美的象征表现人格、 哲理等,内容重于形式,花材也以梅、松等为主,以其枝条曲折迂回表 现中国书法的线条美,下则配以茶、兰、水仙、柿子、如意、灵芝、松、 柏等等。如用十种花就称十全。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 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 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 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对梅花的论述:林逋(967-1028年)的“疏影横斜”、 “暗香浮动”;范成大(1126-1193)的“梅以韵胜,以 格高,古以横、斜、疏、瘦于老枝怪奇者为贵” 周顿颐的《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民间好尚,插花进入社交礼仪活动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 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四艺”,为宋时 流行的民间社交礼仪规范。
• 二月杏花:是杨玉环, 安禄山之乱平息后, 玄宗欲葬贵妃,但见 马嵬坡下一林杏花, 故后人以杨玉环为杏 花花神。
• 三月桃花:一说是北宋杨 家将之一的杨延昭,他守 边二十年,屡破契丹军。 可能是他抵御外寇就像桃 木之能驱逐凶祸一样,故 获封为桃花花神
• 四月牡丹:据说为曾写下 多首牡丹诗的唐代诗仙李 白。
(6)清代的衰败期(1644-1911) • 花市兴旺,并有具现代商业形式的“花券” 流行
• 对花品评鉴赏既有理智的判断,也有神格 花的癖求
张潮:赏梅令人高,赏兰令人幽,蕉与竹令人 韵பைடு நூலகம்…。
一月梅花: 是明代戏曲牡丹亭中柳梦梅,在梦中, 他在梅花树下遇见为情而死的杜丽娘,其后杜丽娘 还魂与柳梦相结合,成就一段曲折姻缘。
日本花道的流派
• 、池坊流插花池坊流是日本最为古老的插花流派, 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它恪守日本插花艺术传统, 以“立花”(“立华”)为主,枝条数目取奇不 取偶,一般以九条枝条最为常见,这九条枝条各 安排在上、中、下段,形成特异的格调,插时各 枝有一定的顺序和位置,不能前后倒置,总体成 垂直并稍成圆柱型。它的插花构图着眼点在于线 条的构成,讲究线条美。池坊流昔日只作为一种 供花的式样,现今已成为插花艺术的一个大流派, 并在形式上有了不少的改进。
• 五月石榴:说为钟馗,因 石榴花开时正藉端午,每 家多贴钟馗以辟邪,于是 石榴花和钟馗拉上关系。
• 九月菊花:据说为陶渊明。 这位东晋田园诗人以菊花 为友,曾写下很多咏菊的 诗句。以这位高节的隐士 作为花之隐逸者的代表, 最是恰当不过。
• 十月兰花:据说为战国时 代楚国大诗人屈原,他在 离骚中曾以兰蕙自喻。他 深爱国家,但见朝政腐败 而自己的政治理想又无法 实现而投汨罗江自尽。
• 小原流插花小原流插花是以色彩插花和写景插花为主。在色彩插花 当中,又分为写实与非写实两种,非写实手法则不同,它并不受花 材季节的限制,除了植物本身外,一些非植物的东西也可以配合使 用,这也是一种自由式的插法。以色彩插花为主的作品, • 小原流的表现手法是以“盛花”为主,即是把花“盛”于浅水盘中, 表现出面的扩展。“盛花”的出现,打破了以立花于瓶中及投花于 瓶中的传统插法。
• 近几十年来,西方插花艺术呈现百花齐放,插花 作品更富表现力和装饰性,插花向花艺设计方向 发展,作品越来越大型化,实用性也越来越高。
第一节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一、东方插花发展简史 1、中国插花发展史 (1)先秦的原始阶段(前10000-公元220年)。
(2)汉魏南北朝(220-581)的初级阶段,出 现瓶、盆水养插花的形式,用于佛前供花或礼 宾寄情。
• 使用器皿的插花最早起源于佛教供花 • 《南史》中关于晋安王子懋的故事:“年 七岁时,……请僧布道,有献莲华供佛者, 众僧以铜婴盛水,渍其茎,欲华不 萎。……”这段莲花供佛的记载,被认为 是插花源于佛教的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