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个案社会工作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个案社会工作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2020/12/11
15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同感要求工作者能够从案主的语言与非语言 沟通中推断出他内心的感受、信念和态度。
它强调的是对于言语背后所隐藏的信息的把 握,即从案主说话中体悟到言语背后所包含的意 义。
2020/12/11
16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在个案社会工作中同感的了解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2020/12/11
24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能否达成同感与工作者的人格有很大的关 系。工作者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 人,他在生活中不会因惧怕而逃避,他有较强 的自信心,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并不断成长。
总之,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对自己的人 生感到满足的人,才能真正关心他人,与他人 达成同感。
2020/12/11
28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2、尊重表现为向案主表达身体的关注与心 灵的关注
关注也是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相反,在 工作过程中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随意浏览其 他东西、不耐烦地打断案主叙述,都是对案主 不尊重的表现。
只有当工作者对案主有兴趣,强烈希望给 于案主帮助,他才可能表现出全神贾注的态度, 对案主的一百一行都细加体会。
2020/12/11
27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关怀、看重、重视和喜爱等都是表示尊重 的方式。根据尊重的强度,我们可以分成以下 几个层面:
1、尊重案主,最低限度工作者不能指责、 嘲笑和贬抑案主
案主被看成有价值的人,因而受到尊重, 工作者不能嘲笑、贬抑案主。嘲笑与贬抑不仅 会极大损害专业关系,而且是对案主人格的污 辱,将对案主的心理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他们相信不仅是个案工作者,任何为他人 提供帮助的人都需要具有基本条件,才能达成 助人的效果。
2020/12/11
5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2、卡科贺夫的弟子持鲁克萨则用研究证实, 在治疗过程中,只要卡科贸夫的四项条件中出 现两项时,就能产生有效的治疗。
他更提出了三项具有治疗功能的重要条件, 就是真挚、非占有式的温暖以及准确的同感和 了解。
那么,怎样才算正确的同感呢?1961年特鲁 克萨提出了一套量表来测量同感的程度,后来经 过卡科贺夫的修订,形成了一个用来测量工作者 同感程度的五级量表。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这个五级量表。在一次会 谈中,案主说了如下一段话:
2020/12/11
19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案主:我觉得很难过,很难过,因为我从来没 有担心过会考,就算想到这问题,也只是估计自己 有没有可能取得优良的成绩。唉!想不到居然会不合 格,真是越想越不服气!其实这次考试并不难,班上 成绩中下的也都应付过去了,怎么会想到……老师, 我觉得会考根本就不能正确地评估出一个人的成绩, 况且读书也不应为了考试,所以我也想开了,决定 找份工作,投入“社会大学”,相信这还实在些呢, 对不对?不过,爸爸妈妈却骂了我一顿,坚持会考是 正途,一定要我重读,然后再参加会考。和他们争 执了几天,都没有结果,我真烦死了。
2020/12/11
22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3)、工作者不能充分了解案主时,会作 出不适当的回应,这会影响到案主的自我探 索.由于将他扯离重要的课题,妨碍了案主的 自我了解;
(4)、由于工作者的主观和对案主缺乏了解, 工作者可能会为案主提供不适当的治疗方案;
(5)、当案主觉得工作者对他没有正确的了 解时,很可能以后不再来接受治疗。
个案社会工作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 专业态度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工作者的态度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价值理念 的问题,也涉及一些会谈技术的问题,只有使 学生在这两个层面都有效透彻的了解,才能在 个案社会工作实践中贯彻这些态度。 明确具有治疗功能的基本条件,克服避免 在治疗初期工作者易犯的错误。
有些基本条件不仅是建立专业关系所必须 的,而且其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这些条件主要不是一些技巧,而是工作者 的态度。
2020/12/11
4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1、卡科贺夫和贝伦森在《超越辅导与治疗》 一书中认为,治疗的效果主要不在于工作者的 理论取向和技巧,而是能否在专业关系中提供 一定程度的促进条件,这些促进条件包括同感、 尊重、真挚和简洁具体。
O
程废 √
√ O O O
内容 √
√ √ √ O
2020/12/11
21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3、如何达成同感 在个案社会工作中缺乏同感,就很难达成 助人的目标,其对专业关系的损害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点: (1)、当案主觉得工作者不明白自己时,就 会觉得他并不关心自己,就会感到失望,这样 自我表达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2)、工作者没有同感,往往是因为没有放 下主观的看法,这样就容易对案主作批评,使 案主反感和受伤害,以致破坏专业关系的发展;
2020/12/11
7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4、德莱尼曾经动态地考察工作者与案主之 间的相互影响。
他把“工作者对案主”的态度以及“案主 对工作者”态度的关系揭示如下表:
2020/12/11
8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工作者对案主 同感的了解 温暖和接纳
工作者与案主的互动关系
案主对工作者 知道工作者明白我的感受 知道工作者尊重我,他很仁慈,一点也不苛刻,是完完全 全地接纳我,所以我不会感到有威胁
2020/12/11
6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3、罗杰期认为在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有 一些条件是必需的这些条件具有治疗功能,可 以促进案主的性格改变。这些具有治疗功能的 基本条件是:(1)、真诚;(2)、正确的同感; (3)、无条件完全地接纳。
罗杰斯所强调的三个基本条件为其他个案 工作者所重视,至今在个案工作领域内仍很有 影响。
对案主的这些话,工作者可以有不同的回应, 但不同的回应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下面五种回 应方式反映了同感的五个层次(见下表)。
2020/12/11
20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同感传达层次
工作者 一
二 三 四 五
同感的层次 5
4 3 2 1
五个不同层次的Leabharlann 体阐述感受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有想过会
2020/12/11
12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同感的出发点是案主的感受,案主的感受就 是案主看事物的眼光。
不管这种看待事物的眼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的、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对案主来说都是实实在 在的,这就是他服中的世界,就是他所真真切切 感受到的。
所以把握住案主的感受是进入案主内心世界 的必要步骤。
因为这四项基本条件不但能促进工作者与 案主之间关系的建立,而且其本身就具有治疗 的功能。
2020/12/11
10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这四项具有治疗功能的基本条件,必须自 始至终地贯彻于整个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否 则就会影响个案社会工作的开展与个案社会工 作的效果。
当然在个案社会工作的不同阶段、面对不 同的案主时,工作者也有必要按个别化的原则 作出适当的调整,以便案主获得最大的益处。
真挚和诚实
专业能力
2020/12/11
知道工作者并不虚伪,也没有戴假面具,而且是表里一致 地和我相交 知道工作者有能力帮助我处理我的问题
9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5、在个案社会工作中,工作者必须尽力建 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对案主产生治疗性 的效果。
在这关系中,尊敬、真诚、富于同感和表 达简洁、具体等是产生效果的关键。
2020/12/11
29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3、尊重表现在对案主的思想、情感、行为 的接纳上
对案主的接纳是工作者的一种态度,相当 复杂,包括了对案主的尊重,尊重他是一个个 体,尊重他的性格,他的潜能、温暖、仁爱。 同时,无论案主的问题与失败是什么,工作者 都乐意去帮助他。
最重要的是,工作者这种接纳的态度,应 该表现为当自己与案主交往时,不会有批评、 论断和惩罚的一种态度。接纳的态度是非评估 性的、非审判性的和非批评性的,这种态度表 明了对案主人格的尊重。
2020/12/11
26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三、尊重
在个案社会工作中,工作者对案主尊重是 建立良好专业关系的关键。尊重是工作者的一 种基本态度,应贯穿于个案社会工作的整个过 程中。任何时候工作者丧失了对案主的尊重, 就会导致良好专业关系的破坏。
尊重虽然表现为一种态度,但这种态度是 建立于工作者的人性观与基本的价值观之上的。 工作者只有相信案主作为人的价值与自我实现 的潜能,才可能在与案主接触的过程中始终尊 重案主,而不管案主的具体表现。
2020/12/11
25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以同感的原则与 人交往。同感是一种普遍有效的人际交往的原 则,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对人 作出主观批判与责难的人,在个案社会工作中 会很好地与案主达成同感。
因此,工作者有必要在平时与人的交往中, 实践同感的原则,日常生活中的操练,也为工 作者同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练习机 会。
2020/12/11
11
第六章 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二、同感(同理心)
1、什么是同感
在个案社会工作中,同感是指个案工作者能 够体会案主的感受,也能够敏锐地、正确地了解 这些感受所代表的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了解传 达给案主。
同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悟;二是体悟的 传达。当然首先必须有体悟,然后才谈得上体悟 的传达,但能够体悟,并不表示能传达体悟,传 达体悟本身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
工作者在全神贯注地投入案主的内心世界,
与他一同感觉身处的情况,分享他的“主观世界” 的同时,也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坚守自己助 人者的角色。如果在感情上过分投入,把案主的 困扰当成自己的困扰,就无法协助案主了解他的 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