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力 课题方案

学习力 课题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算的学习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如何培养学生在算的方便的学习能力、学习礼仪和创新能力呢?本课题讲进行实践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值得推广应用。
人的学习是依靠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依赖于大脑的神经活动。人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人的学习活动的载体。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发育、结构、功能影响着人的学习活动水平和效率,构筑了学习力的功能层面。处于小学阶段学生大脑发育与成长的时候。其大脑的发育和成长影响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学习倾向、学习兴趣、学习速度、效率。因此大脑及其神经系统的发育、成长也影响着中小学生学习力的品质、水平,及其提升学习力的策略和路径。
课题研究的重点:
研究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的学习力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与过程: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和培训、自编调查问卷阶段。
研究者阅读教育专家对培养小学生学习力的相关论述等,自编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调查问卷阶段。
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算的学习力的实践研究》论文
论文一篇
2012.6
《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算的学习力的实践研究》相关反思
学习中培养学生算的学习力的实践研究》相关案例
案例数篇
2012.3
最终成果(限3项)
《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算的学习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可能创新:
1、在教学理论上提供一种提高学生算的有学习力的理念。
2、提高教师对课堂的实践能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实践经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实践模式,能够在现有条件下提高课堂的产出能力,提高师生的教学素质。
3、形成校本化的课程文化,建立学校教学资料库,提高师生的反思能力。
4、为广大教师观察、分析、实践、反思课堂教学提供一种理性的标准。
研究报告
2012.6
《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算的学习力的实践研究》课例一节
录像
2012.5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3、教育经验总结法:研究者使用教育经验总结法,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在年级推广教学经验并与同年级老师相互探讨,总结经验。学会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的知识,分析搜集的材料和统计的数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教学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习力生成与发展的规律,在学习者不同的学习时期选择不同的策略,努力扬长避短,促进学习力的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脑接受能力较强,而自我意识较弱,学校需要创造丰富而有新异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算的学习力的提升。
编号: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算的学习力
的实践研究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关键词:学习力:
学习是人成为人的必经之路。人类的学习是以自我监控为调节,伴随着情感参与的个性化的认识活动。人类的学习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开始,并对外来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调整与改造自己,形成新策略和新经验;最后有效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人在学习活动中也改造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心智模式与心智机能。认知学习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抽象思维活动。学习活动可以使得学习者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变化。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心智行为都拥有结构侧面和能量侧面。认识形成心智结构,而情意是能量的源泉。因此,人的学习力是人在学习活动中起作用的、由心理结构和身心能量组成的一种个性心理品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管理学领域,由美国人睿斯特于1965年提出.对于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提炼为四个组成要素: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课程目标是“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和探索的能力”等等。可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力的生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用学习力的理论来指导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课题研究内容:
(1)对本校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
(2)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的部分低下的原因,为在数学教学中研究培养学生算得学习力寻找突破口。
(3)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研究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算的学习力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4)寻找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算的学习力的有效途径。
4、实验基础扎实。我校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余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实验群体,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和可信性,这一切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为课题组提供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2、师资力量雄厚。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有教科室主任、数学教学骨干、。课题组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科研能力。
3、研究条件优越,我校特别注重教学教研活动。我校尤其重视教研开发建设,在教学科研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组织和经济保障。我校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健康的科研氛围、优越的藏书条件都为课题的研究实施创造了可靠的保障。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主线,是学生学习很多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它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连,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那么,如何提高计算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指导课题实验,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
第四阶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验收阶段。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1、调查法:研究者自行编制学生问卷。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本校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算的学习力的情况。
2、自然实验法: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探索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算的学习力的具体有效的方法。寻找一条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算的学习力的有效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