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七个案例)案例一教师能否让学生“牢记”答案【案情】河北省某县小学期末统考前,该校三年级某教师竟设法弄到了试卷,并做出答案后,让学生“牢记”,此举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极大不满。
据某家长反映, 2 月 2 日下午,已到放学时间了,而孩子们却都没有回家,家长们都十分着急。
直到晚上7 时 30 分许,孩子们才回到家,并告诉家长,因为“老师搞到了卷子”,并做出答案后,让他们抄下来“牢记”。
次日早上临考前,这位老师竟然又“加班”,给学生们又抄了一道“写作题”。
家长们说,这位老师是公办教师,去年10 月份才来该校执教。
由于会驾驶,他经常晚上加班开车“挣外快”,甚至有时白天也不能正常为孩子们上课。
因他如此不负责任,使得孩子们的成绩急剧下降,原来数一数二的优等生在大型抽考中竟然不及格。
为了让学生们“考个好成绩”,这位老师竟然采用了“偷考题”的手段。
家长们认为,教师除了教书之外,还要育人,而这位老师却如此“做手脚”,只会教给孩子们学会“不劳而获”,又谈何很好地“育人”呢?这位老师的作法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形象,并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后果。
据了解,某县教育局已委派专人去调查此事。
试分析: 1.本案的涉案主体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当承担什么任?3.本案你有哪些启示?答: 1. 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教、学生及其家、学校。
2.本案是一起由教漏而造成的考舞弊案,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
( 1)《教法》定,“教当履行下列:(一)遵守法、法律和道德,人表;(二)国家的教育方,遵守章制度,行学校的教学划,履行教聘,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
⋯⋯ ”。
本案中,教身公教,却反未能很好地履行自身的,其追求个人利益,利用晚开,致使白天不能正常上,学生成急下降,未能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是一种失和法行,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
( 2)《中小学教道德范》中定:教“ 敬。
忠于人民教育事,志存高,勤敬,甘人梯,于奉献。
工作高度,真上,真批改作,真学生。
不得敷衍塞。
”而本案中,教了学生考好,竟采用考、学生背答案的手段,一方面,明他工作和学生不任,敷衍了事;另一方面,也明他未能真正做到教育人,而是引学生弄虚作假,因而,其缺乏作人民教所具的基本素,反了教的道德范,用了自身的教育。
( 3)考是学生的知和能力行的定和价,也是学生提供一个公平争的机会。
此,教育部特意布了《国家教育考理法》,以一步范国家考行。
而各个学校也都制定了相的考工作程,以保考的公正性。
而教的做法属于引学生作弊行,重反了学校关于考工作的有关定,破坏了考的公正性与公平性。
3.(1)《教育法》定,“在国家教育考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宣布考无效,直接的主管人和其他直接任人,依法予行政分。
”本案的考随不属于国家教育考,但也可以此参考,予相关任人(教和泄者)以一定的行政分。
(2)《教法》定,“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予行政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教育教学工作造成失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劣的。
”本案中,教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又引学生作弊,影响劣。
学校可酌情其予适当的行政分(包括:警告、、大、降、降、撤、开除)。
(3)由于学校教平的教学工作管理不善,管力度不,其教学量不高也未能采取相措施行及理,最致事件的生,并造成极劣的影响,此,学校的有关也承担一定的行政法律任。
4.由本案引的一些思考:(1)教具有良好的道德,并真履行自身的,确保教学量;(2)学校、教、及相关教育部均格遵守国家和学校的考工作定,杜此象的生;(3)学校加教的教学管理和德教育,格考制度,及、正和理教的不良或行,确保学生的受教育不受侵犯;( 4)学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教师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及时提出批评意见或上报学校主管部门;(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如有余力,是可以通过额外劳动取得符合规定的额外报酬的,但前提必须是做好本职工作。
只有那些不劳而获,或置本职工作于不顾,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人,才是应该受到道德和法律谴责的。
案例二班干部应如何对待违纪的学生?【案情】某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了他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刘某被班干部惩罚的经过: 5 月 15 日午后 3 点整,这个班在教室外排队,由于他的儿子刘某在站队时出了怪态,被一名班干部叫了出来,当众罚刘某下蹲 35 次(没有老师在场)。
当学生们回到教室以后,班干部觉得罚得还不够,于是又叫刘某再次当众下蹲 50 次,还必须继续做不能停,如果停一下就加罚 20 次,于是刘某又做了 50 个下蹲。
这名班干部认为刘某下蹲得不合格,又继续加罚刘某下蹲 90 个。
刘某回到家后,感觉双腿蹲得酸疼,头昏眼花,更严重的是刘某感到当众受到侮辱,第二天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
次日,刘某的家长找到学校,班主任态度很好,表示事发时他正外出开会,不知道发生了这种事,教师从来也没给过班干部处罚学生的权利,并表示对此事一定要处理好,要对班干部进行教育,等等。
试分析:1. 本案的涉案主体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答: 1.本案的涉案主体主要有:主要有学生、班干部及其监护人、班主任、学校。
2.本案是一起由班干部体罚违纪学生造成的学生伤害事件,侵犯了学生刘某的人身权。
.(1)《教育法》规定,学校应“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利”。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由此可知,对违纪学生,教师有批评帮助的义务,但没有体罚的权利。
本案中,当教师不在时,其可以暂时将维护班级纪律的职责交给班干部负责,但这不意味着班干部可以粗暴对待、甚至体罚违纪学生,这种行为显然是违反《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的。
(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由此可知,作为一名班干部,应依法维护其他未成年同学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老师赋予自己的维护班级纪律的权利,对违纪学生应当耐心批评教育,而不应采取体罚手段侵犯其人身权。
3.(1)《教育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或其他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它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中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本案中,班干部侵犯了刘某的人身权,对刘某的身心造成了伤害,本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因其尚未成年,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而,其本人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应由其监护人承担。
承担责任的方式应以赔礼道歉为主,其它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可以酌情处理。
而学校则可对这名班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并可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给予其适当的纪律处分。
(2)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对于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而言,学校应对其负有保护责任。
由于事情发生在上课过程中,学校的教师本应负有责任,但该教师不是外出办私事,而是因公外出(开会),这是由于学校本身的管理失误造成的。
因此,学校也应该承担部分责任。
在此,我们应该分清的是,学校承担责任的原因是失职,承担的责任不是连带责任。
3.由本案引发的思考为:(1)应当说,当班主任不在时,班干部维持班级纪律的行为是正当的,但其必须依法进行。
(2)学校和班主任应加强对班干部的法制教育,使其能正确行使教师赋予的管理班级纪律的权利,在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不得侵犯他们的人身权。
( 3)刘某违反班级纪律,是本案的始因,学校也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使其加强组织纪律性。
案例三学校停电造成学生拥挤死伤案【案情】某镇实行限电减负荷,规定每晚8 时停电一周,并已通知该镇的一所初中。
这所学校学生人数严重超标,每班超出标准30人。
就在停电期间的某晚 8 时以后,学校下晚自习,学生从教室蜂拥而出。
因没有电,楼道也没有备用灯,而整栋教学楼的楼梯结构为一楼到二楼只有一个楼梯通道,到二楼后又分为两个楼梯通道,到三楼后又合成一个楼梯通道。
当众多学生都挤到一楼的时候,一名学生恶作剧地减了一声“地震了”。
结果造成学生严重拥挤,有些学生被挤倒,受到踩压。
而学校也没专人负责及时疏通。
这次事故造成 3 人死亡, 8 人重伤。
试分析: 1.本案的涉案主体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答: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学校和学生。
2.本案是一起由于学校管理疏忽而导致的学生伤亡事故,侵犯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1)《教育法》规定,学校“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而该校教学楼内却没有备用灯,学生人数又严重超标,这些都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 2)《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而本案中,学校在接到镇政府的停电通知后,并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以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此外,当学生挤到一楼时,如能有人及时进行管理疏通,也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事故,明学校既缺乏学生的安全教育,也没有建立相的急机制,以突的安全事故。
(3)《未成年人保法》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当建立安全制度,加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施、所中行教育教学活。
”“教育行政等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当根据需要,制定各种灾害、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害等突事件的案,配相施并行必要的演,增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意和能力。
”本案中,学校的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不到位,教学施也存在不安全患等,均反了《未成年人保法》的有关定。
(4)《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法》定,“学生在教学楼行教学活和晚自,学校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和楼道上下序,同安排人巡,防止生踏害事故。
”“晚自学生没有离校之前,学校当有人和教班、巡。
” 然,校未能按照此法的定去做,安全管理不到位。
3.本案中,学校承担主要的法律任。
(1)《学生事故害理法》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害事故,学校当依法承担相的任: (一)学校的校舍、地、其他公共施,以及学校提供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施、不符合国家定的准,或者有明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消防、施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患,而未及采取措施的;⋯⋯(四)学校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或者校外活,未学生行相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的范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