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鼻窦炎 中医病历模板1

慢性鼻窦炎 中医病历模板1

.
入院记录中:①肺若是XXX,未闻及明显异味,+中医望、闻、切诊:神清、
神萎,面色②舌质红,舌苔黄胆腑郁热证:经风热证:舌质红,舌苔薄白,脉
浮数。

若是④③肺脾脾胃湿热证:若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或腻,脉弦数。

若是气虚证:舌淡,苔白,脉细弱。

首次病程记录模板(慢性鼻窦炎)****-**-** **:**
由****-**-** **:**主因“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主诉)”于”收入院。

急诊以“(急诊或门诊诊断)
病例特点:
、1。

2、现病史: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①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

肺经风热证:若
是可伴头痛,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

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②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若是胆腑郁热证:减退。

可兼有头痛剧烈,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③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

兼头昏闷,若是脾胃湿热证:或
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④肺脾气虚证: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多时少。

面色萎若是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

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舌淡,苔白,脉细弱。

;..
.
3、既往史:
4、查体: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专科情况描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辅助检查:5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鼻渊
④②③①胆腑郁热证肺经风热证脾胃湿热证—肺脾气虚证西医诊断:、
慢性鼻窦炎1中医辨证依据:”为主要表现,当属祖国医学“鼻渊”范畴。


者以“XXXXXXXXXXXXXXXX①肺经风热证:风热邪毒犯入,犯肺化热,壅遏肺系,肺气闭郁,清肃失司,邪热上蒸鼻窍,则鼻塞、头痛、嗅觉减退,胸痛,咳嗽;肺为邪壅,失去宣畅之机,水湿停聚,则鼻涕脓浊,量多,痰稠;外邪未解,则发热,恶风,头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为肺经风热之征。

②胆腑郁热证: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肝胆互为表里,气滞痰凝,痰热内扰,
胆腑蕴热,痰浊移则鼻塞,鼻内肌膜肿胀、赤,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

脓浊鼻涕停积鼻内,头额、眉间或两颧压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为胆腑郁热表现。

③脾胃湿热证:因湿热蕴结脾胃,上蒸头面清窍,则鼻塞涕黄浊量多肌膜肿胀,
嗅觉减退;湿困中焦,脾失健运,则胸脘痞闷,纳呆便溏;湿困清阳,则困倦乏神,头昏闷胀或头重胀,倦怠乏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脾胃湿热表现。

④肺脾气虚证:因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弱,腠理不固,则自汗畏寒,咳嗽痰
粘,鼻窍失于温煦,易为邪侵,邪滞鼻窍,则鼻塞,嗅觉减退,鼻涕粘浊,时多时少;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大便溏;..
.
薄,乏神懒言。

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肺脾气虚表现。

中医鉴别诊断:西医诊断依据:西医鉴别诊断:诊疗计划: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常规;
二、三级护理;
三、普食;
四、西医治疗:完善术前检查,择期手术;
五、中医治疗:
①肺经风热证:中医予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选银翘散合苍耳子若是散加
减。

方药如下:
连翘15g 薄荷10g 淡豆豉10g 荆芥穗10g
牛蒡子9g 桔梗9g 淡竹叶6g 芦根6g
苍耳子15g 辛夷10g 白芷15g 甘草6g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
②胆腑郁热证: 若是中医予以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方选龙胆泻肝汤合苍耳子
散加减。

方药如下:
龙胆草6g 栀子9g 黄芩9g 泽泻12g
车前子9g 当归3g 柴胡6g 生地黄9g
苍耳子10g 辛夷10g 白芷10g 薄荷9g
甘草6g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
③脾胃湿热证:中医予以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方选甘露消毒丹合苍若是耳子
散加减。

方药如下:
滑石15g 茵陈15g 黄芩9g 石菖蒲6g
川贝母9g 川木通9g 藿香9g 射干9g
连翘9g 白豆蔻9g 薄荷6g 苍耳子10g
辛夷10g 白芷10g 甘草6g
;..
.
分三次温服三剂每日一剂水煎
④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祛寒开窍。

肺脾气虚证: 若是中医予以健脾补肺,方
药如下:9g 9g 炙甘草人参黄芪15g 6g 白术6g 柴胡6g 升麻6g 陈皮当归6g
3枚大枣生姜3g
分三次温服每日一剂水煎三剂六、中医调护:避风寒,忌辛辣。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