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总第60期)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Ξ蔡整莹曹 文提要 文章通过对22位泰国学生录音样本的听辨判断和部分样本的声学分析,发现了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中存在的难点。

其中,声母的问题集中在k、h、j、q、x、z、c、zh、ch、sh、r 上。

韵母偏误主要发生在:o、e、ü、2i、2 、ao、ei、ie、ua、uo、üe、iu、ui、ian、üan、un、ün、2ng、er上。

声调偏误为:阴平不够高;阳平和去声因有较长的预备段而使整个音节增长;上声则总以[211]形式出现。

有些偏误虽然未必引起音位混淆,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泰国学生的“洋腔洋调”。

文章指出,母语及其方言的影响以及使用《汉语拼音方案》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偏误是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

文章最后就如何纠正有关的偏误提出了教学对策。

关键词 汉语语音 偏误分析 泰语近几年来,泰国学生成为继韩国、日本之后人数最多的来华留学群体,他们的汉语学习规律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泰国学生的发音有非常显著的特点,过去曾有人对此进行过研究(蒋嫦娥,1993;李红印,1995;曾富珍,1997;蒋印莲,1997)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999年底,我们对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基础系1999—2000学年的22名一年级泰国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目的是为了发现他们汉语语音学习中的偏误规律,进而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一 调查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个调查字表,包括50个汉语双音节字组和几个常用句。

它们涵盖了汉语音节系统中所有的声、韵、调以及二字声调组合,并保证声韵调至少各有一次复现。

22名学生逐一录音,每个词语念三遍,再按单字的形式念一遍;常用句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

之后我们对每个学生的录音进行听辨,找出每个人的语音错误进行统计和分析。

为了作比较,我们还对10位北京人用同样的方法采集了录音样本。

对于一些较难判断是非的样本和一些典型的样本,我们运用语音软件Wincecil(美国SIL暑期语言学院研制)采取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力求“信而有征”。

二 调查结果录音材料中,泰国学生的有效音节共有9614个。

经过听辨,发现他们在发音上存在如下问题:2.1声母方面问题出现在“k,h,j,q,x,z,c,zh,ch,sh,r”等11个声母上。

Ξ本文蒙中国社会科学院吴宗济先生提供部分参考资料,并得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在此谨致谢忱。

文章曾在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2000,7,成都)上宣读。

68蔡整莹 曹 文: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表1泰国学生汉语发音声母偏误统计声母k h j q x z c zh ch sh r错误率25%17%25%25%100%58%67%41%67%23%25% 注:“错误率”=出现偏误的有关音节数/有关音节总数×100%(下同)(1)“k”的发音有的与h[x]相混,也有的送气不明显,听起来像g[k]。

“h”的发音有鼻化现象,此类偏误多出现在“hu2”音节中;另外,发音部位也比较靠后,接近[h]。

(2)“j、q”的发音类似舌面中音[c]、[c h];“q”有的送气不明显,有的发成[t h];x[ ]有的发成sh[ ],有的发成[ ],多数发成[s]。

(3)“z”的发音介于[t ]和[ts]之间,“c”介于[t h]和[ts h]之间,极似舌叶音[t ]、[t h]。

(4)当发“zh”时,舌尖多未靠后;“ch”破擦不够,有时听起来像[ ];“sh[ ]”有的发成[s]。

声母“r”有时被发成边音l[ ]。

2.2韵母方面问题出在“o,e,2i,2 ,ü,ao,ei,ie,ua,uo,üe,iu,ui,ian,uan,üan,un,ün,2ng,er”等20个韵母中。

表2泰国学生汉语发音韵母偏误统计韵 母o e-i- üao ei ie ua uoüe iu ui ian uanüan unün2ng er错误率(%)454235354167339237734241363335254595023(1)单元音韵母中:当“o”与声母相拼时,其发音往往就变成[ua];“e”舌位偏低,近似于央元音[ ];ü[y]的发音变成[u]、[i]或[ui];2i[ ]、2 [ ]舌位不稳定,发音不到位。

(2)复元音韵母中:“ao”被发成[au],在塞音后尤其明显;“ei”常常发成[ :i];“ie”发成近似[ia]的音,而且有时还跟“üe”互相混淆;“uo”常常有一个后续音,听起来像[u A],真正的“ua”有时却发成[uo];“iu”和“ui”的中间音完全丢失。

(3)鼻音韵母中:“ian”发成[ian]或[i n];“iang”有时变成[i ];“uan”发成[u n];üan发成[uan]或[u n],有时发成[ian];很多后鼻音韵母鼻音不够靠后,听起来像前鼻音。

(4)卷舌音“er”的卷舌不明显。

2.3声调方面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说时,泰国学生说的汉语声调在区别性方面还是清楚的,但是有明显的口音。

一般来说:第一声不够高,在第四声前后常被抑制,在语句中尤其如此。

第二声有较长的预备阶段,上升时起点较低。

第三声多以半上声[211]形式出现。

第四声音节时长过长,有拖沓感。

三 偏误的声学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到,声母中问题最突出的是舌面前擦音x[ ],错误率为百分之百,这个结果让我们难以相信。

为此,我们反复听辨,并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得到确认。

请看图1、图2。

两个图中各有三个窗口,1号窗口显示的是声波,3号窗口显示的是三维语图,2号窗口显示的是光标所在瞬间的能量分布情况。

两个图的光标所在都是“x”。

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国学生的“x”能量峰值高并集中在5400赫兹左右,而中国人的“x”能量分78布较均匀,分别在3600赫兹、4800赫兹、5700赫兹等处出现峰值。

这意味着这个泰国学生的“x ”发音时声道收紧点偏前而且湍流较强,是一个类似[s]的发音(参见吴宗济,1986;吴宗济、孙国华,1990)。

事实上,大部分泰国学生正是用[s]来代替“x[ ]”的(也有一部分同学的发音是[ ]或[ ])。

图1一位泰国女生所说的“心情”图2一位北京女性所说的“心情”除了“x[ ]”之外,泰国学生在声母发音上比较普遍的难点还有“c 、ch 、z 、zh ”(错误率都在40%以上)。

韵母中问题出现得最多的是“ie ”、“uo ”和“ao ”。

以“结果”为例———图3一位泰国女生所说的“结果”图4一位北京女性所说的“结果”图3、图4的光标所在都是“jie ”的韵腹处,可以看出,泰国学生所说的“结”字的韵腹,其第一、二共振峰靠得很近,甚至到了合并的程度———而这正是“a ”的表现。

她把“结果”说成了ji águ ǎ。

虽然我们在前面说过,泰国学生说的汉字调在区别性上是可以接受的,但那是在单字的情况下。

两字以上连读时情况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阴平调来说,如果说得过低往往会与上声调相混。

请看图5、图6:图5“我的名字叫张瑞真”(泰国人)图6“长城”、“健全”(泰国人)88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总第60期)此外,从图6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人听来很不习惯的、第二声的下降段来。

第四声的拖沓在“健全”中也可以看得很清楚。

至于泰国人把汉语的上声发成[211],根据许多学者的观点来看倒是“发”得其所(参见王力,1979;伊藤敬一,1986;林焘,1990;曹文,2000),可不视其为偏误。

四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综合看来,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图7 泰语声调示意图(傅增有,1996)4.1母语及方言的影响我们先来分析声调问题。

泰语有5个声调(见图7)。

在学习汉语语音的时候,泰国学生大多使用母语的声调来替代汉语的声调:用泰语的第一声替代汉语的阴平,用泰语的第五声替代汉语的阳平,用泰语的第二声替代汉语的上声,用泰语的第三声替代汉语的去声。

这是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时最为常用的一种策略,而且在《汉泰词典》(杨汉川,1999)上也是这样注释汉语声调的。

这一方面为泰国学生学汉语带来了方便(不像欧美学生那样声调乱窜),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负迁移。

阴平:泰语第一声低,为中平调,调值为[33];汉语阴平高而平,调值是[55],所以我们就会觉得泰国学生说的汉语阴平像东北方言似的,比较低,总达不到[55]。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当泰国人听到一个[55]调(经过换算)时,它被当作四声(高升调)的可能性约为90%(Abramson ,1985)。

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泰国学生老也不愿意发[55]。

阳平:汉语阳平调值为[35],是中升调,而且多从发音一开始就往上升,即使开头有点降也是时间很短,一般感觉不到。

而泰语的第五声虽也是升调,却是低升,调值为[14],并且在升上去之前总有一个可感的降程,整个音节时长比汉语阳平要长,所以总觉得泰国学生在发阳平的时候说得太慢。

去声:泰语中的降调是第三声,调值为[41],而且音节时长较长,在降之前也有一个预备阶段。

另外有一个心理方面的因素:泰语中若降调音节短促,就会给人以不礼貌的感觉。

当他们用这种“礼貌”调来代替汉语去声的时候,就使得汉语的去声音节拉长了。

由此可见,泰国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模式是:阴平上不去,阳平去声长。

现在再来看声母偏误问题。

泰语(标准语)中没有舌尖前音[ts ]、[ts h ],没有舌尖后音,也没有舌面前音,只有舌面中音[c ]、[c h ]和舌尖前音[s]。

所以当他们遇到汉语的z/c/s 、zh/ch/sh 、j/q/x 时,往往用[c ]/[c h ]/[s]来代替。

但这似乎并不能解释何以这三组音的错误率相差那么大:“x ”100%,“c 、ch ”60%以上,“z 、zh ”40%以上,“j 、q 、sh ”25%左右。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些来自泰国北部和东北部的同学,他们的sh 发得都比较好,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母语中有[ ](Li ,1971)。

由“sh ”到“zh ”自然要比较难一些,再“送气”发“ch ”就更难。

z/c 也是同理。

至于j/q ,情况比较特殊,很可能是因为有逆同化作用,舌面中向前移动变成了舌面前———它们后面出现的不是“i ”就是“ü”,都属于舌面前元音;加之泰语中的98蔡整莹 曹 文: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总第60期)[c]、[c h]原就有轻微的塞擦现象(蒋嫦娥,1993),所以j/q错误率较低。

最后来看看韵母。

由于泰语中没有e[ ]和ü[y]这两个音,所以学生就用央元音[ ]代替“e”,用[i]或[iu]代替ü[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