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一金霉素链霉菌培养基的制备(验证型)实验目的:1、学会培养基的配制2、掌握灭菌方法。
实验原理:金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亦称“金色链霉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在固体培养基上产生金色色素,故名。
其菌落为草帽型, 菌落直径一般为3~5毫米, 表面较平坦, 中间有隆起。
菌落开始为白色,长孢子后变青色。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短杆状的菌丝。
抗菌素工业上用以生产金霉素。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
放线菌在土壤中分布最多,大多数生活在含水量较低、有机质丰富和微碱性的土壤中。
多数情况下,泥土中散发出的“泥腥味”就是由放线菌中链霉菌产生的土腥素造成的。
放线菌大都好氧,属于化能异养,菌丝纤细,分枝,常从一个中心向周围辐射生长。
因其生长具辐射状,故名放线菌。
放线菌能像真菌那样形成分枝菌丝,并在菌丝末端产生外生的分生孢子,有些种类甚至形成孢子囊,因而曾被误认是真菌。
但其菌落较小而致密,不易挑取。
不少菌种在医药、农业和工业上广泛应用,可产生抗菌素,现已发现和分离出的由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多达4 000多种,其中,有50多种抗生素已经广泛地得到应用,如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用于临床治疗人的多种疾病;有些可生产蛋白酶、葡萄糖异构酶;有的用于农业生产,如灭瘟素、井冈霉素、庆丰霉素等。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生产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广谱抗生素。
抗菌谱极广,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和螺旋体。
品种主要包括金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
器材:1ml移液枪;铝锅;电炉试剂:NaBr母液(100 g/L)KCl母液(100 g/L)M-促进剂母液(2.5 g/L)实验步骤:1.种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g/L):可溶性淀粉40,黄豆饼粉20,酵母粉5,蛋白胨5,CaCO34,(NH4)2SO4 3,MgSO4·7H2O 0.25,KH2PO4 0.25。
先称取黄豆饼粉20g,单独煮沸10分钟,加入少量凉水降温,4层纱布压榨取汁,与其它称好的各成分混合,定容至1L。
每50ml分装到250ml三角瓶中,每组2瓶。
2.定向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g/L):可溶性淀粉100,黄豆饼粉40,蛋白胨15,CaCO3 5,酵母粉2.5,(NH4)2SO4 3,MgSO4·7H2O 0.25,α—淀粉酶0.1。
配制方法同种子培养基,配好后分装到500ml三角瓶中,每瓶100ml,分别加入如下成分,比较它们对四环素产量的影响:(1)对照(不加其他成分);(2)加入NaBr母液至终浓度为2g/L;(3)加入KCl母液至终浓度为2g/L;(4) 加入NaBr母液至终浓度为2g/L及M-促进剂母液至终浓度为0.025g/L。
每两组配一套。
3.灭菌将封好口的培养基121℃灭菌30min。
同时灭1ml 剪口移液枪头、1.5mL离心管。
(总过程:称量——溶化——定容——分装——封口——灭菌)注意事项:1.黄豆饼粉煮沸取汁。
2.培养基封口最好用8层纱布或棉花塞,最好不用橡胶塞,以增加透气性。
3.灭菌时锅内要补足水分。
由于灭菌锅较大,升温排气一定要充分(10min)。
补充阅读:工业发酵中利用生产菌发酵得出最终产物是一个逐级放大的过程,各个不同的阶段对于营养成分的要求也各有特点,根据发酵不同阶段的要求,培养基可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三种。
孢子培养基孢子培养基是供菌种繁殖孢子的一种常用固体培养基,对这种培养基的要求是能使菌体迅速生长,产生较多优质的孢子,并要求这种培养基不易引起菌种发生变异。
所以对孢子培养基的基本配制要求是:第一,营养不要太丰富(特别是有机氮源),否则不易产孢子。
如灰色链霉在葡萄糖-硝酸盐-其它盐类的培养基上都能很好地生长和产孢子,但若加入0.5%酵母膏或酪蛋白后,就只长菌丝而不长孢子。
第二,所用无机盐的浓度要适量,不然也会影响孢子量和孢子颜色。
第三,要注意孢子培养基的pH和湿度。
生产上常用的孢子培养基有:麸皮培养基、小米培养基、大米培养基、玉米碎屑培养基和用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和食盐等配制成的琼脂斜面培养基。
大米和小米常用作霉菌孢子培养基,因为它们含氮量少,疏松、表面积大,所以是较好孢子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是供孢子发芽、生长和大量繁殖菌丝体,并使菌体长得粗壮,成为活力强的“种子”。
所以种子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要求比较丰富和完全,氮源和维生素的含量也要高些,但总浓度以略稀薄为好,这样可达到较高的溶解氧,供大量菌体生长繁殖。
种子培养基的成分要考虑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能维持稳定的pH,其组成还要根据不同菌种的生理特征而定。
一般种子培养基都用营养丰富而完全的天然有机氮源,因为有些氨基酸能刺激孢子发芽。
但无机氮源容易利用,有利于菌体迅速生长,所以在种子培养基中常包括有机及无机氮源。
最后一级的种子培养基的成分最好能较接近发酵培养基,这样可使种子进入发酵培养基后能迅速适应,快速生长。
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菌种生长、繁殖和合成产物之用。
它既要使种子接种后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丝浓度,又要使长好的菌体能迅速合成需产物。
因此,发酵培养基的组成除有菌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和化合物外,还要有产物所需的特定元素、前体和促进剂等。
但若因生长和生物合成产物需要的总的碳源、氮源、磷源等的浓度太高,或生长和合成两阶段各需的最佳条件要求不同时,则可考虑培养基用分批补料来加以满足。
实验二金霉素链霉菌的定向发酵(验证型)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2、掌握定向发酵四环素的原理。
实验原理:定向发酵是指通过改变培养基组分(加入某些物质)改变微生物代谢途径,使发酵按主观要求产生较多的产物。
金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它们的化学结构极为相似:R1 R2金霉素Cl H土霉素H OH四环素H H金霉菌原是产生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的菌种,但因金霉素比四环素只多一个氯离子,所以只要在发酵液中加入某些物质,阻止氯离子进入四环素分子,从而使菌种产生较多的四环素。
另外,金色链霉菌在30℃以下时,合成金霉素的能力较强;当温度超过35℃时则只合成四环素。
本实验中,利用溴离子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对氯离子有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的原理,以及加入2-硫醇基苯并噻唑(即M—促进剂,分子式:C7H5NS2,通常作为橡胶硫化促进剂)抑制氯化酶的作用,从而增加四环素的产量。
材料和试剂:金霉素链霉菌:购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CGMCC4.1043;订单号20111133 550元)。
实验步骤:前期准备工作:配制斜面培养基(可选,1号培养基由菌种保藏中心提供)1、麸皮36.0 g,K2HPO4 0.2 g,MgSO4·7H2O 0.1 g,(NH4)2HPO4 3 g,琼脂15~20 g,定容至1L,pH 7。
2、可溶性淀粉20g,KN O3 1g,K2HPO4 0.5g,MgSO4·7H2O 0.5g,NaCl0.5g,FeSO4·7H2O 0.01g,定容至1L,pH 7.2~7.5。
1、制备斜面孢子:将保藏的菌种的比例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不加琼脂的斜面培养基),28℃下200 r/min振荡培养,将活化1d后的金霉素链霉菌种接入斜面培养基,28℃培养5~7天,待孢子长成灰色,于4℃冰箱中保藏。
2、种子培养:在斜面上用接种铲挑取1cm2左右生长良好的菌体接入装有50ml四环素种子培养基的250ml锥形瓶中,230 r/min、28℃下振荡培养20~24h。
3、发酵培养:以剪口移液枪头取10 ml种子液接入装有100ml发酵培养液的500ml锥形瓶中(注意:同一处理组用同一瓶种子液接种),230 r/min、28℃下振荡培养5 d。
用于后面的测定效价和薄层层析实验。
四环素的提取和精制(选作)一、实验目的1 .掌握沉淀法精制四环素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
2 .熟悉pH 的控制与产量、质最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四环素为两性化合物,其等电点为5.4 。
当溶液pH 等于等电点时,四环素呈游离碱形式,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
利用四环素的这一性质,可将四环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
在连续结晶过程中,pH 的高低对产量、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四环素的等电点为5.4 , 在pH 4.5~7.5 之间,游离碱在水中的溶解度乎不变。
若pH 控制在接近等电点时,沉淀结品虽然比较完全,收率也高,但此时会有大量杂质同时析出,影响产品的色泽和质量;若pH控制得较低一些,对提高产品质量虽有好处,但沉淀结晶不够完全,收率会低些,影响产量。
因此,在选择沉淀结晶pH 时,就必须同时考虑到产量、质量的效果。
在正常情况下,工艺上控制pH4.8左右。
若沉淀结晶质量较差,pH可控制得稍低些,有利于结晶质量的改善,但不能低于4.5,否则收率低,影响产量。
四环素的提取和精制分酸化、纯化、过滤、结晶和淋洗五个步骤。
(1 ) 酸化加入草酸,使积聚在菌丝体内的四环素尽可能多地成为可溶性盐,而转入液相。
四环素在酸性条件下较隐定,且草酸与钙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析出的草酸钙能促进蛋白质的凝固,提高滤液的纯度和过滤速度。
( 2 )纯化纯化剂(黄血盐、硫酸锌和硼砂)与草酸一起混合作用,可以除去发酵液中大量酸溶性蛋白质、铁离子和其他多种离子色素以及其他杂质,从而使滤液纯净,并减少发酵液的粘度,利于过滤。
其中纯化剂黄血盐能与发酵液中的铁离子作用,生成普鲁士盐而除去铁离子。
( 3 )过滤通过过滤,使四环素溶液与菌丝体以及其他杂质分离,再经过复滤、精滤,进一步提高滤液质址,得到澄清的滤液。
( 4 ) 结晶将滤液的pH调节到等电点,在较低温度下析出纯净的四环素。
( 5 )淋洗虽然发酵液经酸化后大部分四环素已溶入溶液中,但仍有部分残存在菌渣中,且过滤不可能十分彻底。
所以用酸水淋洗,以提高收率。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1.试剂300 g/L草酸溶液、200 g/L 黄血酸钾溶液、200 g/L 硫酸锌溶液、200 g/L 硼砂溶液、浓氮水、3 g/L草酸溶液。
2.仪器1000 mL 烧杯、搅拌器、布氏漏斗、抽滤瓶、滤纸、量筒、pH 试纸、酸度计、温度计、水泵、表面皿。
四、实验步骤1.酸化取600ml 四环素发酵液,置装有机械搅拌的1000 mL烧杯中,开始搅拌,待发酵液温度降至20 ℃以下时,缓缓加入草酸溶液,草酸加入量为27~35g/L,并不时测定发酵液的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