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白话小说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古代白话小说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二)《鲁智深的大闹野猪林》赏析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节选自容与堂本《水浒传》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花和尚大闹野猪林”的后一部分和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前一部分,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名段。写林冲遭高俅父子陷害.刺配抢州。林冲在离开开封府前给妻子立下休书。高俅着陆虞候买通董超、薛霸两个解差,要在途中害死林冲。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到野猪林两个公人要杀林冲,鲁智深救了林冲,并一直护送到安全地带,方才分手。这部分文字,前连着林冲误入白虎节堂,后挽着林冲雪夜上梁山,是由鲁智深传完全转入到林冲传的一个段落:鲁智深为救金老父女,拳打镇若西.被逼做了和尚,至此和尚也作不成,被逼上了少华山;也是林冲性格转变.最终被逼上梁山的一个重要环节。金圣叹讲:“此回凡两段文字,一段是林武师写休书,一段是野猪林吃闷棍;一段写儿女情深,一段写英雄气短。可分以下几个层次:
到清末,由于政治文化思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是国内大变迭起.先后有变法维新、甲午海战、庚子国变;一方面是东西文化交融碰撞,这使得中国的小说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一种“新小说”终于出现了,著名的小说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等,中国小说史开始进入近代阶段。
授课内容
备注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一、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小说有“雅”“俗”两类。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也具有不同的发展轨迹,甚至理论概念都有很大差别。但它们又相互渗透融合,相互影响激扬,共同前行。
雅小说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两汉。通俗小说却至唐代方始滥觞.而其遗存,则可见于挖掘出来的敦煌莫高窟文献中的《庐山远公话》等。这批小说,后人称之为“话本”、“市人小说”。“市人小说”肇源于“说话”。“说活”孕育于早期“百戏”之中,又深受印度传来的“俗讲”及民间“变文”的影响,至唐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技艺。上述的《庐山远公话》等,便是当时“说话”艺人“说话”的底本或记录本。
1、离开开封府前,林冲一家生离死别。
遭害与亲人离别,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但这里所写的离别却与常见的不同:作者选取了林冲在与丈人、妻子离别时立体书这一情节,使得这场离别更见凄凄恻恻。
在写林冲立休书的过程中,小说着力渲染林冲与丈人、妻子间的深厚感情:先写丈人在府前等接,安排酒果管待公人,拿出银两赍发公人,自然是在为林冲打点,好让他在途中不受或少受罪,显露出对林冲的无比关心;接着写张教头反复劝慰,直到林冲说出“若不依允小人之时,林冲便挣扎得回来,誓不与娘子相聚”那样的话,还说:“…我只不把女儿嫁人便了”,正可见张教头对这个女婿的爱重。而小说写林冲立休书前对张教头说:“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耳赤,半自相争”;写林冲娘子“心中哽咽”,见了休书,“一时哭倒,声绝在地”,“林冲与泰山张教头救得起来,半晌方才苏醒”,最后被众邻舍中的妇人搀扶回去,则明显见出林冲夫妇间的深厚感情。他为什么要立这一纸休书?林冲对泰山说:“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门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透露了个中的原因。“生死存亡不保”,不休妻岂不耽误了青春年少的妻子?横遭人陷害而无处申诉,且遭害又有一个任谁也不愿明白向人宣示的原因,这对无论什么人来说都是冤苦的,更何况林冲乃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一个英雄既不能保自己,又不能保妻子,这苦能对谁说?只能咽到自己肚子里!而且,林冲预料到高衙内对自己的妻子不会死心,又明自自己的妻子乃是个忠于自己的女人,为了妻子,也为了自己,他只得作此绝情之事!休妻正是爱妻!揣摩起来,此时此境,作为林冲泰山的张教头的内心是苦的;林冲的娘子
二、篇章分析
(一)作者简介
谁是《水浒传》的真正作者,自明代以来说法不一,但大多数人认为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施耐庵是最早的著者,罗贯中也作过编次修订工作。
关于施耐庵的生平,所得文物史料甚多,但学术界至今存疑,难以确定。据这些有争议的资料来看,施耐庵,字彦瑞。祖籍江苏扬州兴化镇,后迁居姑苏,有徙居海陵白驹场。元末明初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元代。他早年做过小吏,元末义军蜂起后,辞归隐居在家,以教书为生。关于他著《水浒传》的传说也很多。
以后俗小说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大,到明、清,终于成了中国小说的主流。其间高潮迭起。明初,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到嘉靖间,又有了《西游记》,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此后续、仿这种三种小说的作品大量出现。先后有《英烈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隋庸两朝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全汉志传》、《南北两宋志传》、《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八仙出处东游记》、《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封神演义》.直至后来的《续三国》、《后三国》、《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等等;到明万历间前后,又有《金瓶梅》、“三言”,“二拍”等作品出,形成了中国小说史上的第二个高潮,尔后,续、仿之作,也不断涌现,像《玉娇李》、《浪史》、《绣榻野史》、《警世言》,直至后来的《十二楼》,《巫山艳史》等等。清代的乾隆年间,中国小说史上出理了第三个高潮,有《儒林外史》、《红楼萝》、《歧路灯》等小说。《红楼梦》问世,中国的通俗小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仿、续之作.同样很多,尤其是续“红”之作,竟多达二三十种。较有名的有《后红楼梦》、《续红楼梦》及仿“红”之作《一层楼》、《泣红亭》,还有一部《蜃楼志》,虽独辟蹊径,而受《红楼梦》影响也甚深。
在这一层中,陆谦是主脑,两个解差是陪衬。但两个解差,也写得各有不同:董超在利诱、势压面前,表面上还说一声“却怕使不的”,而薛霸呢.用陆谦的话说是:“还是薛端公真是爽利。”但我们切不可得出董超比薛霸好的结论。金人瑞说:“凡公人必用两个为一伙,便一个好,一个不好。盖起发人钱财,都用此法,切勿谓董优于薛也。”
写鲁达.用得着金人瑞的一句话,缚兔而用狮力。且看鲁智深的出场:
说是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当然也是凄苦的;更凄苦的.怕还是林冲。读着那一纸休书上的字,看着林冲在休书上画押谁能不觉得凄然。所以金圣叹在“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永无争执,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数语下批道:“此数句,本老生常谈耳,用来恰字字如绵。又在“打个手模”下批道:“写林冲斩头沥血……令人落泪。”
这一层写林冲与家人的生离死别,也是下文揭露控诉高俅父子罪恶的铺垫:一个好好的家庭,无端被破碎!一对情深鸳鸯,无端被打散!这揭露便更深,这控诉便更有力。而对于鲁智深来说,则又有烘托他侠义精神的功用,见得其野猪林行动的正义激烈。
4、野猪林里,鲁智深力救林教头。
就整个《永浒》而言,这一层既是林冲传中的一段插曲,又是鲁达传的结束,此后,鲁达暂时谢幕引退,故小说全力摹写鲁达这个人物。而故事则集中在一个“救”字或曰“闹”字上,其他如两个差人计骗林冲,将林冲捆在树上,都只是过场。当然,这过场写得也很精彩。两个差人,本似一好一坏,此时显出了一路合谋,一丘之貉的本质,共同将林冲捆绑在树上。他们的性格在这一层中,都有所发展,尤其是董超,提出要在林子里休息的是他,说要睡的也是他,林冲求道:“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志。”还是他恶很狠地说:“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两人之中,他才是真正的主脑,见出他比薛霸更阴毒。
在两个解差面前,林冲却是忍气吞声。公差骂他,他只说:“上下只得担待一步。““上下方便。”甚至薛霸骂了他半夜,他也不敢回话,又总是自称“小人”。住店后,不等公人开口,便掏钱买酒买肉请公人吃。着了差人的计,脚被烫得红肿,也只声说“不消生受”。这一方面显示了林冲这个人的性格、身份,说明他此时还存着幻想;一方面也更显出两个差人的可恶。
2、酒店当中,虞候买通解差暗害林冲。
这一层是第二段“野猪林吃闷棍”的前奏,也可看作是两个主要事件“立休书“与“大闹野猪林”之间的过渡段。读这一层当与前后面的文字联系起来思考。
故事由上面的伏线生发:林冲的预科果然不错,高衙内放不过他,又阴谋让陆虞侯重金买通两个解差,必欲置之死地。在这一层中,小说写了三个人物:陆谦、董超、薛霸。三个人写得各有性情。写陆谦,力显其阴险。作者先是竭力渲染一种见不得阳光的阴霾气氛:陆谦自场,先不交待其姓名,从店家口中出来的是“一位官人”,可见他使店家去请董超,并未告知自己姓甚名谁;在作者行文时也只说“一个人”、“那人”;当董超问及“有何使令?”则只道:“请坐,少间便知。”请来了薛霸,薛霸又问及其姓名时,他仍然是一句话:“少刻便知,且请喝酒。”直到“酒至数杯”,拿出金子.问明二人确系送林冲往沧州的解差,这才表明身份。对两个解差是一口一个“端公”,而表明身份时,又特地强调自己“高太尉府心腹人陆虞侯便是”,表面上是尊敬,骨于里则是傲慢;拿出金子后,还不忘说一句“你二位也知道林冲和太尉是对头”,一方面诱以利,一方面又压以势,完全将两个公人拿捏在自已手中。临了,还要求两个解差“是必揭取林冲脸上金印回来做表证”。这一切都见出陆谦的深沉、阴险、可怕。文章在揭示人物性格的叙事之中,又设置了悬念,吸引着读者。写陆谦又处处揭出高俅,故写陆谦,实也写了高俅父子。
到了宋代,由于经种伎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这门伎艺迅速繁荣起来。有了专门的“说话”场所“勾栏瓦舍”;艺“说话”也有了细密的分工,出现了“讲史”、“小说”、“说经”等家数。不同的家教,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艺术上也备具特点,因此也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规律、留存下来的文本,“讲史”类有《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等;“说经”的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据《醉翁谈录》等文献记载,当时“小说”类“说话”的名目最多,作为文本遗留下来的,多经过明人的润色加工,保存在《清平山堂话本》,“三言”等明人所编的小说集中.《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便属于这一类。也是从宋代开始,雅俗两类小说开始正式分流。
作文之法,必须有张有弛。紧张过后,得渐自舒缓。接下来,作者写鲁智深自叙和林冲分手后的种种情事。看似闲笔,实与小说的结构及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有补充的作用:它勾联着前面的情节,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了逻辑的必然;它对鲁达性格的塑造,起着补充丰富的作用:鲁智深是一个莽和尚.生性粗鲁,而这自叙之中,却见出了他的细。你看,他一见酒保请两个差人,便生了疑心,一路“跟将来”;知道公差用沸水烫坏了林冲的脚,便知道“这厮们不怀好心”,预先在野猪林埋伏。正是这看似闲笔的文字,使得鲁达的性格更加丰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