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及其影响袁曦摘要:古希腊哲学是西方轴心时代的文明成果,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苏格拉底哲学在古希腊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他哲学思想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从其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基本的哲学思想内容及影响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从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两个方面说明了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详细阐述了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和他的诘问艺术,最后通过对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在理论和生活方面对后世影响,说明了苏格拉底哲学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地位。
关键词: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道德;美德;影响一、苏格拉底哲学产生的背景“西方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而且也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连贯性,但是它却与所处时代的一般文化背景有着更加直接的关联。
因此对于西方哲学史的研究,不仅要从特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因素和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两个角度着眼,而且更应该从广义的文化背景来考察各种哲学思想形成和演化的原因,探讨哲学思想与其他文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赵林《西方哲学的文化背景问题》)苏格拉底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时代和那个时代哲学思想对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苏格拉底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苏格拉底生于BC469年的雅典,当时的雅典正处于希波战争时期。
战争胜利后建立起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
该同盟的建立使雅典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经济上的发展为雅典的政治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支持,从此雅典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
苏格拉底是在雅典民主制的黄金时代成长起来的。
公元前442年雅典开始由民主派领袖伯利克里掌握大权。
黑格尔评价伯利克里说“从个人人格力量方面说,没有一个政治家能够比得上他”[1]伯利克里的执政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了他的极盛时期。
雅典民主制的基础是公民政治,伯利克里制定政策平衡公民内部贫富差别,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民主权利。
他完善了各种国家权力机关相互制约复杂的运行机制: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500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执行机关,陪审法庭既参与立法活动也参与司法活动。
这种制度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雅典民主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雅典社会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雅典民主制的衰落就成为必然的了。
这里面有深刻的阶级和社会根源。
雅典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广大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民主权力,“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
”[2]由城邦的财富是没有自由的奴隶创造的,而奴隶掠夺来的,这样就与希腊其他城邦处于不断的战争之中,其中著名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
这场战争给雅典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耗和人员伤亡,使雅典城内一大部分人变的像落魄贵族一样。
从此雅典的一切矛盾都开始显现出来,政府失去控制,社会失去平衡,繁荣昌盛和和平被饥饿瘟疫和战争所替代。
雅典从此以后便一蹶不振了,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可以说苏格拉底经历了雅典民主制由盛到衰的全过程,雅典民主的优点和不足,苏格拉底都有亲身体会。
这样特殊的文化氛围为苏格拉底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二)苏格拉底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世界观的特点是探索一种或多种宇宙的本质。
人们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始基或本源,大多数哲学家以观察自然的方法对待这个“始基”问题,试图追溯宇宙宙万物最原始的开端,即在“时间上在先”的本原。
他们以描述性的语言,以宣称和独断的方式表达,指出世界的本源是水、火、原子、和虚空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说法总是很快地被怀疑被推翻。
无论怎样精细的始基却总是可以再进行分割。
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始基在当时科学条件下根本无从寻找。
巴门尼德扭转了这一方向。
巴门尼德认为,自然哲学以“非存在”为对象,追问“在时间上在先”的开端和主宰,这是一条行不通的路,不可能找到真理。
巴门尼德要以“存在”为对象,寻找不甘落后是时间上的“第一”而是在逻辑上的在先”的本质,即“存在”。
这样巴门尼德就改变了西方哲学感性直观的思维方式,开始用理性来把握万物的本质。
智者学派的活动为苏格拉底哲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了“后来哲学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是否可能的问题。
”[3]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苏格拉底所要面对的问题,智者学派的思想启发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正是因为早期希腊哲学遇到的这个问题难以解决。
所以他另辟蹊径,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世界。
苏格拉底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但爱智却适合人”[4]他认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的,因此,人们如果去认识和研究自然那么就等于干涉了神。
也就是对神的大不敬也就是渎神。
而且这样做也是徒劳无益的。
因为,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
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
当时希腊的思想文化氛围也为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产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时的雅典文化比较繁荣。
知识,思想都被拿到公共广场去接受大家的评议与争论。
使人们能够了解当时各个学派的主张和研究成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格拉底从关注“自然”走向了关注“自我”,来审视自我,审视我们的理性、审视我们的生活。
二、苏格拉底的基本哲学思想苏格拉底哲学的意义在于其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他主张研究的重点是人本身和社会,开创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
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
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追求真理不能外求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苏格拉底哲学的重大意义在于他是第一次真正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揭示了人不能真正认识自我就不能很好的认识世界这一深刻内涵。
[5]因此,古罗马时期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6]“认识你自己”是德尔菲太阳神庙门楣上的一句铭言。
苏格拉底把它作为自己哲学的左右铭。
“认识人自己”对苏格拉底来说有两重含义:一是他认为,人不能徒劳的去研究自然,把握自然是神的职责,人的智慧在神面前是毫无价值的,人只能认识人自己。
二、在苏格拉底看来,认识人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德性),即认识人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人的理性,也即我知道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
“那些认识自己的人知道什么对自己合适,能够分辨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而且由于自己懂得的事情,就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从繁荣昌盛;不做自己不懂得的事情就不至于犯错误,从而避免祸患。
[7]苏格拉底的认识论实际上是抬高理性,并承认他的巨大能量,因此,“认识你自己”在欧洲思想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二)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时代的希腊城邦,智者学派的思想比较兴盛,人们都贪图无节制的个人自由和个人享受,造成社会公德缺失,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于是,苏格拉底开始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希望重建城邦公德,挽救日益衰颓的城邦制度。
倡导人应该具备美好的道德(德性),“神把德性平均分配给每个人,使人人都具有德性,但是说人人都有德性,并非指现实的拥有,而潜在的拥有。
……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实现出来。
”[8](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所以德性的实现有赖于知识。
于是他进一步提出“美德即知识”。
具体的说,即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
在苏格拉底看来任何具体的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美德,因为同一行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不同的首先含义。
但是美德本身不会因每一种具体善行的相对性而失去它的普遍性意义。
相反一种善行中所以是善行,是因为它分有美德的概念。
只有这种关于一般的善的概念的知识才是美德。
这样就使美德具有客观规定性,从而否定了智者的相对主义。
评判一种行为是否是善,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对这种行为的正确认知,无意中做出的善行称不上有美德。
由于一切善的东西都是对人有益的,一切恶的东西都是有害的,而人不会自己害自己,所以无人有意作恶,做恶都是出于无知。
所以又得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结论。
三、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影响(一)苏格拉底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1、苏格拉底哲学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大苏格拉底派)的影响。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者。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曾在他身边学习了八年。
后来在雅典建立了一所学园,在那里讲学,逐渐形成了柏拉图学园派。
柏拉图说过:“过去和现在都不会有柏拉图写的著作。
现在以他署名的作品都属于苏格拉底,被美化与恢复本来面目的苏格拉底。
”[9]这些话都可以反映出苏格拉底对他的影响之深。
从苏格拉底那里他学到了研究从心灵人手来认识外部世界的基本原则,学到了反对智者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诡辩的基本立场,也学到了以普遍定义为认识目标的对话方法。
他不但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而且还在深刻理解运用的基础上发展了苏格拉底的观点。
他的理念论不但确定了心灵的内在原则、定义是什么,而且解释了为什么如此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
在他的哲学思想中,都能明显的反映出苏格拉底的影子,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思想忠实的信奉者。
2、苏格拉底哲学对小苏格拉底派的影响。
苏格拉底死后,在他的弟子中还形成了三个学派:犬儒学派,快乐学派和麦加拉学派。
这些学派统称为小苏格拉底派。
他们主要研究的是伦理道德的问题。
犬儒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安提斯泰纳和第欧根尼。
这一学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思想提出美德就是如何控制自己的观点,抑制自己欲望的知识。
快乐学派的哲学家认为寻求快乐是人的最本质得东西,是人生唯一的目的。
他们把苏格拉底“美德就是知识”这个命题理解为美德就是快乐的寻求。
麦加拉学派的创始者是欧几里德。
他是苏格拉底最早的弟子之一。
麦加拉学派的一个特点是把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说和爱利亚学派的存在说结合起来。
苏格拉底说美德就是知识。
欧几里德认为这种知识只能是关于“存在”的知识,而唯一的“存在”就是至善,也就是美德。
认为感觉是不可靠的,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在这一点上他们的看法与苏格拉底是一致的。
这些学派受苏格拉底的影响皆遵循苏格拉底的道德伦理观。
他们都承认德是人生的目的,但什么是德却各有主张。
(二)苏格拉底哲学对近现代的影响苏格拉底高尚的人格和不朽的思想,既影响着近现代哲学思想,在也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扛起复兴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大旗,受“知识即美德”的影响,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口号。
但丁认为苏格拉底是伟大而具有美德的前基督教多神论者。
拉伯雷把苏格拉底称为“哲学家中当之无愧的功臣”[10]。
把他当做是外表丑陋与内心完美相结合的典范。
十八世纪启蒙思想的传播也多借助苏格拉底的思想,他们把其用于对宗教神学、教会制度、旧制度和旧观点得批评之中。
爱尔维修就认为,苏格拉底是伟大的思想家、理想的宣传者、世界的启蒙家,是各个时代、各民族的僧侣和祭祀所灌输的迷信和谎言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