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序言: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
第一节生长激素的发现
1、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向光性。

2、达尔文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①禾本科植物,如:水稻,小麦;②既能够在阳光中生长也能在黑暗中生长)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分结论:①单侧光是植物向光生长的条件
②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③感光部位在尖端
总结论:某种影响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得快。

3、鲍森·詹森的实验(电信号或化学物质)
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4、拜尔的实验
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5、温特的实验
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他把这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命名为生长激素。

6、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进一步研究发现还有:吲哚丁酸(IBA),苯乙酸(PAA)等。

7、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
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8、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幼嫩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色氨酸转变成生长
素)
9、生长素的运输:
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幼嫩的芽、叶、幼根和胚芽鞘。

= 细胞的主动运输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部。

横向运输:有向光面运向背光面。

生长素的分布(生长旺盛部位):胚芽鞘、芽和根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作用机理: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通过茎的背地生长和根的向地生长得出)。

也因浓度、植
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3、敏感程度:根>侧芽>顶芽>茎(∴大多数情况,对茎为促进作用的生长素浓度对根都
是抑制作用。


4、顶端优势:
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的浓度较高。

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

应用:棉花摘心、树木粗壮、树木修剪(园艺)。

5、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
α-萘乙酸(NAA)、2,4-D等
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除杂草等。

★获得无子果实:
正常植株:受精→种子→分泌生长素→促进子方发育成果实
利用生长物类似物:去雄→在柱头上涂抹生长素→子房发育成果实
链接:三倍体西瓜
☆除杂草(双子叶,对生长素浓度较为敏感)
6、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对照组:蒸馏水
用统计学方法
预实验的目的:①摸索条件(本实验:缩小浓度梯度的范围,使更为准确);②检验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浸泡法:溶液浓度较低,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沾蘸法:溶液浓度较高,蘸一下(约5s)
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
1、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赤霉素:
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合成部位:根尖
作用: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
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作用:刺进果实成熟
2、植物激素间相互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特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使用要综合考虑:使用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价格及施用是否方便
施用时间、处理部位、施用方式、适宜的浓度和施用次数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