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六节二便功能障碍的康复_护理

第四章六节二便功能障碍的康复_护理


排尿障碍的评定
1.神经源性排尿障碍评定方法 (1)排尿动力学 (2)实验室检查 (3)尿流动力学检查 2.排便障碍评定方法 (1)肛门直肠指诊 (2)结肠运输实验 (3)肛肠测压 (4)盆底肌电图检查
Ⅱ假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是指膀胱内的尿液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是不自主地 溢出少量尿液,而膀胱内压力降低时溢尿即可停止但膀胱呈胀满状态且尿液不能 排出。多见于脊髓病变,主要是由于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活动受到抑制,当旁观充 满尿液.内压增高时,迫使少量尿液流出 。
Ⅲ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咳嗽打喷嚏 大笑或运动时腹肌收缩,腹内压升 高而致不自主地排出少量尿液。多 见于排尿机能低下的中老年女性及 前列腺切除术后男性。主要是由于 膀胱括约肌张力减低。骨盆底部肌 肉及韧带松弛所致。
Ⅳ紧迫性尿失禁:是指当有强烈的尿 意时不能由意志控制而尿液经尿道 流出。其特点是先有强烈的尿意, 后又尿失禁,或在出现强烈的尿意 时发生尿失禁,表现为尿急尿频和 遗尿三联征,伴有逼尿肌无意识地 收缩或反射亢进。多见于神经系统 损伤的患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或 多发性硬化等。
㈡排便障碍 大肠是人体参与排便运动的主要器官,生理功能为吸收水分.电解质和维 生素;利用肠道内细菌制造维生素;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支配排便的神 经功能出现损伤后参与排便运动的器官出现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均可引起
腹泻:是指正常排便形态和性状改变,
肠蠕动增快,排便次数增加,粪质 稀薄不成形,甚至呈水样便。引起 腹泻的常见原因为饮食不当或使用 导泻剂不当;胃肠道疾患;消化系 统发育不成熟;情绪紧张焦虑;某 些内分泌疾病(甲亢)等,均可导 致肠蠕动增加而发生腹泻。临床表 现为腹痛.肠鸣.呕吐.有急于排便的 需要和难以控制的感觉,粪便不成 形或呈液体样。
排尿障碍的分类(Krane法)
⑴逼尿肌反射亢进
⑵逼尿肌无反射
排尿障碍的常见临床类型(重点)
⑴尿潴留:是指大量尿液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尿潴留时膀胱 内容积可达3000~4000ml,患者有下腹部胀痛.焦虑不安.出汗.排尿困
难等症状。尿潴留分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完全性尿潴留患者尽最
大努力也不能排尿,而不完全性尿潴留患者在每次排尿时不能排空膀 胱。尿潴留常见于脊髓损伤后。腹部检查可见耻骨上膨隆,触及囊样 包块。
排便失禁:是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引起排便失
禁的原因常见于神经肌肉系统的病变或损失,如瘫痪.胃肠道疾患.精神障 碍.情绪失调等。临床表现为患者不自主地排出粪便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量的气体积聚不能排出。引起肠胀气的原因
有食入过多产气性食物;吞入大量空气;肠蠕动减少;肠道梗阻及肠 道手术后等。临床表现为腹胀.痉挛性疼痛.呃逆.肛门排气过多。
排尿障碍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尿潴留或尿 失禁。
排尿的神经支配
经支配
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特点
1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主要症状:①膀胱感觉缺失②可能出现逼尿肌过度活 跃③可能有膀胱顺应性下降④括约肌在充水时功能正常,在排尿时可能 过度活跃⑤排尿表现在反射性。
2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主要症状:①膀胱感觉缺失②逼尿肌不能收缩③膀 胱顺应性下降④括约肌功能低下⑤排尿需要辅助用力

尿潴留的常见原因有

➢ Ⅰ机械性梗阻:是由于膀胱颈部或尿道发生梗阻性病变造 成排尿受阻,如前列腺肥大或肿瘤压迫尿道引起尿潴留。
➢ Ⅱ动力性梗阻:是由于排尿功能障碍引起,但膀胱.尿道 无器质性梗阻病变,如疾病.外伤或使用麻醉剂所致的脊 髓初级排尿中枢功能障碍或抑制,不能形成排尿反射所致 尿潴留。
➢ Ⅲ其他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用力排尿或不习惯于卧 床排尿,如会阴部手术后伤口疼痛,卧床制动的患者,以 及情绪过于紧张,肌肉紧张等使排尿不完全,尿液存留于 膀胱,膀胱过度充盈导致其收缩无力,发生尿潴留。
重点⑵ 尿尿液失不禁自主:流是出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 制,
➢ 分类:Ⅰ真性尿失禁(完全性 尿失禁):是指膀胱完全不能 贮存尿液,有尿液进入膀胱即 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主 要是由于脊髓初级排尿中枢与 大脑皮质之间的联系受损,如 昏迷.截瘫后,因排尿反射活动 失去大脑皮质的控制,膀胱逼 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引起; 也可因手术.分娩等所致膀胱括 约肌损伤或支配括约肌的神经 受到损伤以及疾病所致的膀胱 括约肌功能不全等
排便的障碍。排便障碍在临床表现为便秘.粪便嵌塞.腹泻甚至大便失禁等
排便的神经支配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躯体神经
排便障碍的分类
⑴根据肠道发生病变的部位分类 肠道传输功能障碍.肛管与直肠功能异常.结 肠慢传输和出口梗阻
⑵根据神经损伤部位分类 反射性大肠 弛缓性大肠
重 点
排便障碍的常见临床类型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一周内
二便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概述
排泄是集体将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排出 体外的生理活动过程,是人体基本的生理 需要和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 。 经皮肤 呼吸道 泌尿道及消化道,而泌尿道 与消化道是主要的排泄途径。
➢ (一)排尿障碍 生理:膀胱功能为贮存和排泄尿液。正常人膀胱内尿量达 到150~250ML时开始有尿意,尿量达到250~450ML时可 引起反射性的排尿动作。 原因:控制膀胱的神经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可引起膀胱尿 道功能障碍,又称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
排便2~3次以下,大便形态改变, 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 不畅。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 如排便习惯不良;排便时间或 活动受到限制;饮食结构不合 理,饮水量不足;某些器质性 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强烈的情绪反应;各种直肠肛 门手术后;不合理使用某些药 物;滥用缓泻剂.栓剂和灌肠; 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等。这些 原因均可抑制肠道功能而发生 便秘。临床表现为头痛.疲乏无 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舌苔变厚.粪便干硬.腹部可触及 包块等。
粪便嵌塞:是指粪便滞留在直肠内过久,水分不断被大肠吸收,粪便变得
坚硬不能排出,常发生于慢性便秘的患者。引起粪便嵌塞的原因因为便秘 未及时解除,粪便滞留于直肠内,水分被持续吸收,而乙状结肠排下的粪 便不断加入,是粪便变得坚硬如石,不能排出而发生嵌塞。临床表现为腹 部胀痛.直肠肛门疼痛,肛门处有少量液化的粪便渗出,但不能正常排出 粪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