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医院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为维护我院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其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降低职业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员则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通知》指定本预案。
一、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原则
(一)及时处理原则
意外暴露后应立即对暴露部位进行紧急局部处理。
如需服用抗病毒药物,则越早越好。
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最好在24小时内完成。
(二)报告原则
发生职业暴露的科室和个人要立即向院感科报告,院感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获取医疗和心理支持,并在一旦发生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下,对个人及家庭生活予以救助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三)保密原则
当事人发生暴露后,有关知情人员应当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为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外界和无关人员泄露任何相关情况。
(四)知情同意原则
如经过职业暴露评价需服用抗病毒药物,有关人员应告知当事
人有关利益和风险,在知情同意和充分考虑利弊的基础上自愿选择是否使用。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在履行职业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三、部门职责
我院各科室要重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问题,按照或参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员则》做好防护工作:
(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
(四)采用有利防止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安全技术设备。
(五)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六)对有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监测,建立健康监督制度。
(七)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八)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九)协助解决因职业暴露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心里负担、生活、工作等问题,严格做好保密工作。
四、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后的应急处理程序
医务人员一旦发生可疑暴露后,应首先进行紧急局部处理,一旦确认,要立即向院感科报告,请专家进行危险评估、预防用药指导、心里支持和随访。
(一)紧急局部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
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
1、预防性用药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由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小组根据职业暴露情况确定。
2、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
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露级别与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用药注意事项
(1)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使用,最好在1-2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对于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间隔时间很长(比如1-2周),也应考虑使用预防性治疗。
由于服用4周AZT才有一定保护作用,如果无很大的副作用,预防性治疗用药时间应持续4周。
(2)暴露后72小时内应当考虑对暴露者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获得了新的暴露情况资料时。
如果证实暴露源未感染艾滋病病毒,则应当立即中断暴露后预防。
如果用药后出现毒副作用,应在专家的指导下,减少剂量或换用药物,并详细记录药物毒副作用情况。
(3)育龄妇女使用AZT作为预防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4)采取预防性用药,应注意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采取预防性治疗时和服药两周后应进行全血检测、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测。
(三)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的评估
1、暴露级别
一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致伤物体上附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2、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级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二)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意外暴露后,无论暴露源感染状态如何,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及医院领导报告.
(三)确认暴露源感染状态
暴露事件发生后,院感科协助发生科室留取暴露源样本或采集新的样本送至专业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认是否含有艾滋病病毒,暴露源为就诊病人的应同时保留病人就医挡案,以备评估.
(四)职业暴露事件的报告
一旦确认暴露源含有艾滋病病毒,或暴露源感染状态尚不清楚但结合临床病历\流行病学资料\暴露类型等综合分析认为有暴露感染可能的,发生科室都应向院感科及院感委员会报告,再由院感科向相关部门报告.
五、职业暴露的评估及处理
医院成立职业暴露评估小组,同上级专家组对暴露进行评估、预防用药指导、心理支持和定期随访。
事发人应主动配合。
六、随访和咨询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后对暴露人员进行随访和提供咨询。
随访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暴露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暴露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在随访的同时,向暴露人员提供咨询。
不采取暴露后预防用药措施者,也要定期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时间同前。
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后处理预案示意图
XX医院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如下:
组长:电话:
副组长:电话:
组员:电话:
(护理部主任)电话:
(总务科主任)电话:
(内科主任)电话:
(外科主任)电话:
(妇产科主任)电话:
(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电话:
(五官科主任)电话:
(彩超室主任)电话:
(检验科主任)电话:
(放射科主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