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触摸春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触摸春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学会“径,畅,磕”等9个生字,认识“畅,磕,弧”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 能借助“三读(读通,读准,读好)”学会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句佳句。

3.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爱生活,珍惜生命。

4.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蕴含的道理,并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点]体会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每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就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法,想象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1.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触摸春天》,齐读课题(板书课题)2.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述说自己的疑问,比如春天怎么能触摸,为什么要触摸春天,是谁在触摸春天,怎么样触摸春天等等一系列问题)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引导质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⒈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正所谓“学贵有疑”,一个题目就引发了你们这么多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能否解决刚刚提的问题。

(板书:盲童,安静)⒉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字词,注意提示纠正“小径”的“径”读jìng;“磕磕绊绊”的“绊”读bàn;“悄然合拢”的“悄”是个多音字,读qiǎo;“清香袅袅”的“袅”读niǎo.注意“磕、瞬”的笔顺书写。

(教师范读,板书范字)3.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想一想盲童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她。

(神奇,不可思议,善良、、、)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他们对于母语有一定的敏锐度,所以生字词的学习主要以学生同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做到点面结合。

三、重点研读,感受神奇㈠引导: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字词或者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神奇、不可思议?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4自然段。

㈡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1.出示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⑴你从句子中哪些字词感受到神奇,不可思议?⑵“竟然”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安静本来想拢住的是什么?“竟然”还可以换成什么词?你能用“竟然”说一句话吗?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悄然合拢”,全班做“悄然合拢”的动作。

⑷指名读,范读,齐读这个句子。

2.出示句子: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⑴想想在生活中,你抓过蝴蝶吗?能抓住吗?好抓吗?⑵自由朗读这句话。

⑶“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自然段。

(板书:神奇的灵性)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所以,我在这一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配以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盲童安静拢住一只蝴蝶是多么神奇的事,也为后文学生感悟“神奇的灵性”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㈢感受“神奇的灵性”⑴“神奇的灵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先别告诉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自然段,圈一圈,看一看,哪些词句在像你透露着答案。

⑵学生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引导理解“神奇的灵性”)1. 出示句子: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①什么叫“整天”流连,早晨在花丛中穿梭,中午在花香中流连,晚上还在花丛中走着,从早走到晚。

②安静为什么每天在花香中流连啊?什么叫“流连”。

③正因为安静整天在花丛中流连,所以,出示句子,齐读:“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2. 出示句子对比: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①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说说更喜欢哪句话?②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③同桌互读、小组读、指名读、范读、齐读这句话。

⑶教师总结:正因为她整天流连在花丛中,她对每一朵花都是极其熟悉,她能够在花丛中自由的穿梭,她是如此的热爱春天,热爱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命的安静。

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答案啊,神奇的灵性不就是安静对生命的这种热爱吗?板书:热爱生命)⑷同学们,让我们跟随安静去感受这神奇的一刻把!(播放音乐,教师深情诵读):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轻轻地,悄然合拢,一只睁着眼睛的蝴蝶被你拢住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跃动在你的指间,跳动在你的心田,睁开眼睛,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的语言味要通过朗读、品味语言表现出来,语言不是无情物,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味语言文字才能更好的解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句子的比较、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真正做到了“形于外而感于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 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2. 教师总结: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今天学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回家用心想一想,你对生命又有了怎样的感悟呢?五、布置作业,迁移内化出示作业自助餐:1. 喜欢写作的你,把你对想对安静说的话,或者对生命的感悟写在一张小卡片上。

(必做)2. 喜欢积累的你,把文中你认为好的句子词语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必做)3. 喜欢讲故事的你,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选做)设计意图:作业布置采取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

[板书设计]触摸春天盲童安静神奇的灵性热爱生命《触摸春天》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前三年的学习经验,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他们能够较好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另外,学生缺乏对盲童生活方式的体验,他们很难真正体会盲童春天、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创设情境,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课文。

学生对于字词的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极个别的不认识的生字,他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自己解决。

对于个别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通过参考书自己学习掌握。

阅读方面还有一定难度,有些同学的阅读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这就需要老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比如通过幻灯片投影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解读文本,通过老师设计课堂体验盲人生活的活动,真切地感受到盲人的不方便,都有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触摸春天》效果分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盲女孩安静的故事让学生有了朦朦胧胧的感受,那就是:虽然安静是个盲人,但她能同样用心感受春天,她的内心世界同样可以多姿多彩,我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身残志坚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通过学生大量地阅读、交流与拓展,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孩子们有了同一个心声:“身体有残缺的人都如此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我们这些体魄健全的人就没有理由不爱这个世界。

”事实证明,基于这几点的把握,这篇课文重难点的突破则会水到渠成。

当然,在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这样带有任务性质的被动学习,效果自然不如主动求知。

我想今后的课堂教学不但要精心备教案,而且要备学生。

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平时多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与处理,增强课堂教学机智,多听老师的课,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保持一颗童心,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触摸春天》教材分析《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8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编了4篇有关生命的课文,从而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学会善待生命,热爱生命。

《触摸春天》讲述了盲童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感受春天的美好这样的一个故事。

编选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明白每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就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触摸春天》达标检测题1.读拼音,写词语。

chuān suō liú lián liú chànɡ kē kē bàn bàn( ) ( ) ( ) ( )qiǎo rán línɡ xìnɡ fēi xiánɡ huā fán yè mào( ) ( ) ( ) ( )2.形近字组词。

肠( ) 喋( ) 宾( ) 孤( )汤( ) 谍( ) 滨( ) 狐( )畅( ) 蝶( ) 缤( ) 弧(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安静的手指( )合拢,( )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 )!(2)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 )着翅膀飞走了,安静( )来张望。

(3)我仿佛看见了她( )的内心世界,( ),我深深地感动着。

4、改错别字。

(1)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肓童。

( )(2)安静在一珠月季花前停下来。

( )(3)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芽。

( )(4)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检过的地方。

( )5、课文链接在课文的最后,作者写道: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你能理解这是个什么道理吗?《触摸春天》教学反思《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简单,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盲童安静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

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小女孩子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