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构成建筑物的基本要素是:(1)建筑功能:是三个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
建筑功能是人
们建造房屋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的综合体现。
(2)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构成建筑的重要因素。
(3)建筑的艺术形象,是以其平面空间组合,建筑体型和立面,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细部的处理及刻画来体现的。
20、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由基础、墙体或柱、楼板层、楼梯、屋顶、地坪、门窗等几部分
组成。
21、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有:(1)外力作用的影响:永久荷载(如自重)、活荷载(风、雨、
雪、地震荷载等);(2)自然界的其他影响,不同地域,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房屋的各有关部位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保温、隔热、隔潮、防水、防冻胀、防温度变形等破坏,以保证房屋的正常使用。
(3)人为因素的影响。
(4)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影响。
22、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1)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的要求。
(2)确保结构安全。
(3)适应
建筑工业和建筑施工的需要。
(4)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5)注重美观。
23、按照建筑的使用性质分:(1)民用建筑。
(2)工业建筑。
(3)农业建筑、民用建筑又
分建筑又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4、基础埋置深度:指从市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地面的距离。
你设计的建筑物基础埋深:
25、为了防止屋顶落水或地表水侵入勒脚危害基础,必须沿外墙四周设置明沟或散水,将地
表水及时排离。
1)散水的构造做法:坡度一般3%—5%,宽度一般600—1000mm。
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散水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150—200mm。
26、装修的目的:(1)保护墙体、提高墙体的耐久性。
(2)改善墙体的热工性能、光环境、
卫生条件等的使用功能。
(3)美化环境,丰富建筑的艺术形象。
27、在墙身中设置防潮层的目的是: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墙上升,防止位于勒脚处的地
面水渗入墙内,使墙身受潮。
水平防潮层一般应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如砼)范围以内,通常在负0.006m标高处设置,而且至少要高出市外地坪150mm,以防雨水溅湿墙身。
当地面为透水材料时(如碎石、炉渣)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出室内地面60mm,既在+0.06mm外,
28、楼板的设计要求是:(1)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强度要求是楼板应保证在自重和使用贺在荷载
作用下安全可靠,不发生任何破坏.刚度要求是指楼板在一定荷载作用下不发生过大变形,保证正常使用.(2)保温,隔热,放火,隔声等要求.(3)便于在楼层和地层中敷设各种管线.(4)经济要求,一般楼地面约占建筑物总造价的20%~30%,选用楼板时应考虑就地取材和提高装配化程度等问题.
29、楼梯楼段的宽度:是根据通行、人数的多少(设计人流股数)和建筑的防火要求确定的.<<
建筑设计放火规范>>规定了学校,办公楼,商店,和候车室等民用建筑楼梯的总宽度.楼梯的总宽度通过计算确定,以每100人拥有的楼梯宽度作为计算标准,俗称百人指标.我国规定每股人流按[0.55+(0~0.15)]m的计算,其中0~0.15m为人在进行中的摆幅.非主要通行的楼梯应满足单人携带物品通过的需要,楼段的净宽一般不应小于900mm..
30、屋面的排水方式有两大类:1无组织排水,又称自由落水。
其排水组织形式是屋面雨水
顺屋面坡度排至挑檐板外自由滴落。
常用于建筑标准较低的低层建筑或雨水较少的地区。
2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顺坡汇集于檐沟或天沟,或在檐沟或天沟内填0.5%—1%纵坡使雨水集中至雨水口,经雨水管排至地面或地下排水管网时称有组织排水。
31、楼梯的坡度:范围在23°—45°之间,正常情况下应当把楼梯坡度控制在38°以内。
一
般认为30°是楼梯的适宜坡度。
32、墙体的作用:1) 承重作用;2) 围护作用;3)分隔作用。
33、基础与地基的设计要求:1)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均衡程度;2)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3)经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