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精品)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精品)


容 分


表达对描写对象的崇敬,追慕,赞美之情 的诗歌;


表达对描写对象的哀伤、哀悼之情的 诗歌;
哲理诗
表现诗人的哲理观点,反映哲学道理 的诗;
古诗的押韵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仄仄平平仄, (仄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 (平起平收) 平平平仄仄, (平起仄收) 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
平仄格式
平起格 五 言 诗
仄起格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律诗重 复一遍 即可
诗歌中的平仄格式(七言)
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 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由这两联的 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 即:
• 对于五言来说,则是“一三不论,二 四分明”。
• 五言第五句,七言第七字,自然是要 求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 这口诀只适用于通常格式。
一、一句之内平仄相间。 即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彼此不同。如
果二字仄,四字必平,六字必仄,以相 区隔。
例如李白的《下江陵》首句“朝辞白 帝彩云间”,二四六字为平仄平。韦庄 的《台城》,首句“江雨霏霏江草齐” 二四六字为仄平仄。这种平仄相间的规 律是必须遵守的。
仄仄平平仄, (仄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 (平起平收) 平平平仄仄, (平起仄收) 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

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
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读来拗口。“讲拗救”则是 针对某种破格句式的补救方式。如谭嗣同的《狱 中题壁》第三句“我自横刀向天笑”,于律六字 当仄而平,故于五字当平处改仄声,以救其拗。
诗歌中的平仄格式(五言)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 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由这两联的 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 格式。即:
例六: ①国 破 山 河 在,
城 春 草 木 深。(《春望 杜甫》)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②出句: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
看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注:5.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
(2).组联规则—上下句相对。以五言诗为例,如上句为
注:5.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 (3).组篇规则—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近体诗中绝
句四下粘仄只联下:要有,联与“四依之前粘句次间联”,为,对就不平“句是存仄首的平在相、第粘上粘颔二平下、(字,相联颈相仄同。、一粘)。律尾致仄诗”。。有联后八。联句每出每联句两之的句内第为,二一平字联仄的,相平每对诗,
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
• 要点:“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 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 第二字相一致。(三粘二,五粘四,七 粘六)
• 如: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
看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注:5.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
(1).组句规则—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
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 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 言诗依此类推。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一岁出场亮相,十岁天天 向上,二十岁远大理想,三十 岁基本定向,四十岁处处吃香, 五十岁奋发图强,六十岁告老 还乡,七十岁打打麻将,八十 岁晒晒太阳,九十岁躺在床上, 一百岁挂在墙上。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绝句顺序的排列: (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绝句一、二、四句押 韵,由此可断定不押韵的就是第三句。(绝句 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但由于不入韵的少,且 易判定,在此不讲) (2)根据平仄相黏确定第二句。 (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两句。
解题步骤
(1)找韵脚。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 “垂”“飞”“归”,只有D句不押韵,因此 确定D句第三句。 (2)确定第二句。D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 “平仄平”,与A、B、C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 较,A 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 B句是“仄平仄”,C句是“平仄平”,根据平 仄相黏可判定C句是第二句。 (3)确定首尾句。从内容看A句是写景的开始, 可知A句是首句。 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C—D—B。
韵的居多。 (2).第二句和第四句则一定要
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 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 换韵。 (3).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限用 仄声字。
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
第一,看押韵。所谓的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是同韵。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①空山新雨后,
②天气晚来秋。qiū
③明月松间照, ④清泉石上流。liú ⑤竹喧归浣女, ⑥莲动下渔舟。zhōu ⑦随意春芳歇, ⑧王孙自可留。li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歌中的平仄格式(五言)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 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由这两联的 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 格式。即:
“一三五不论”不是绝对的。有三种情况必须 变通。这就是:“避三平”“避孤平”“讲拗 救”。三平是指一句句末三字不能连用平声,即 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不可用平声字,否则 会出现平平仄仄平平平与平仄平平平之句型。平 声太多,听来不美了。“避孤平”是指仄平脚的 句式。中七言第三字五言第一字必平。否则除韵脚 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
柳宗元《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的四句:
A.破额山前碧玉流B.欲采频花不自由
C.骚人遥驻木兰舟D.春风无限潇湘意。
方面都较自由的诗。
地反映社会生活,
并具有一定的节 奏和韵律的与散
散文诗:用散文的语言表达抒情诗的内容。
往往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的特
文、小说、戏剧
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并列的一种文学 按历史时期分
体裁。
按表现内容分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古 古体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诗体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中 国


古代乐府(掌管收集、整理民间歌谣、 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采集编制各种
府 乐曲而配乐演唱的诗歌。标题上有的
按古
诗 加“歌”“行”“引”“吟”等名称。
历典
史诗

时歌
绝句(五绝;七绝)
近体诗 律诗(五律;七律)
期 分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间)
长调(91字以上)

散曲(小令;散套) 戏剧(杂剧;传奇)
二、一联之内平仄相反。 上句与下句叫一联。拿绝句来讲一、
二句是一联;三、四句是另一联。上下 句之间的平仄必须相反。即二四六字的 平仄必须相反。
如李诗二句之“千里江陵一日还”, 韦诗二句之“六朝如梦鸟空啼”皆与其 上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江雨霏霏江草 齐)相反。
一首律诗的8句中,1、2句,3、4句, 5、6句,7、8句分别需要平仄相“对”.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押韵之作用有二: (一)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 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 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二)便于记忆,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 口。即使篇幅较长,亦易于完成背诵也。
律诗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 句”。
平仄
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五言诗的平仄可以构成两联:“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由这两联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
中两种是基本格式。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办法是在五律的前面加上
两字头,仄前加平,平前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仄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

平 起 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规律
只要在五 律前头加

上两字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可,仄前
仄 起 格
平平仄仄仄平平 加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前加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律诗如何押韵: (1).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若押韵可 押邻韵;若不押韵时,限用仄声字. (2).律诗的偶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 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除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个字限用 仄声字。 (4).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出现. (5).每首在规定的位置都有对仗(对仗 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