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期现代园艺榆树的植物文化内涵及其在怀化市园林应用研究
吕金海
(怀化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湖南怀化
418008
)
概述了榆树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探讨了榆树的植物文化内涵,分析了榆树在怀化市园林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榆树;植物文化;园林应用
蜡梅花绽放枝头,娇嫩可爱,早早给人们带来春天的信息;夏初,叶片变得金黄艳丽,格外醒目,显得富丽堂皇;盛夏后至落叶前,树冠中下部的叶片渐变为浅绿色,枝条中上部的叶片仍为金黄色,黄绿相衬,在炎热中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2
榆树的植物文化内涵
榆树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其树姿端正而不妖艳,颇有“君子”气质,是古代庄严场所常用的树种,与松、柏、樟、楠、槐在一起被称为“树木六君子”。
榆树以自己坚韧的品性,厚重的性格,通达理顺的胸怀,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和赞赏。
2.1榆树名字的由来
榆树结出的果实很像铜钱,因此叫“余钱”,“榆”与“余”谐音,寓意着年年有“余钱”。
2.2榆树的传说
传说一对善良的农夫救助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
老者送了农妇一粒种子,几年后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树上结出了一串串的铜钱。
村里一个地主恶霸知道此事后,霸占了这棵树。
地主一边晃树,一边哈哈大笑,最后被铜钱埋了起来,窒息而死。
次年大旱,树上结出很多果子供饥饿的村民们吃,全村人渡过了荒年。
村民们从此供奉它为“救命树”。
2.3有关榆树的诗词
榆树的文化内涵与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古今文人雅士赞赏榆树通达理顺和朴实无华。
唐代诗人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晋代诗人陶渊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刘禹锡:“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苏东坡:“何时却逐桑榆暖,夜酒寒灯乐未央。
”
榆树长寿,树姿生长端正,常被人们寓意福泽天下。
《汉书》:“高祖祷丰扮榆社”,汉高祖得天下后对榆树敬重,每年祭祀之。
古代诗人骆宾王:“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寓意榆树守卫一方安宁。
3榆树的在怀化市园林应用现状及前景
怀化市原是一个名叫“榆树湾”的小镇,因生长榆树而得名。
相传在舞水河边生长着一排排苍翠郁葱的榆树,其中一株绿荫如盖,枝叶繁茂,好几个人牵手才能抱住。
由于饱经风霜的侵袭,被腐蚀刳剔出一个大
榆科榆属植物约有40余种,中国有24种,全国均
有分布。
园林绿化中最常用的是榆树(
)及其变种金叶榆()和垂
枝榆(
)。
榆树树形优美,叶色季
相变化丰富,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金叶榆树叶金黄
色;垂枝榆树形奇特,树冠呈伞状,二者具有美化环境的独特功能。
探讨榆树的植物文化内涵、园林特性及其在怀化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有利于怀化市更好地利用榆树资源进行园林绿化。
1榆树概述
1.1树的生物学特性
落叶乔木,高达25m ,胸径1m 。
小枝无毛或有毛。
叶椭圆状卵形、长卵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8cm ,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一侧楔形或圆,一侧圆或半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幼时被短柔毛,后无毛或部分脉腋具簇生毛,具重锯齿或单锯齿;侧脉9~16对,叶柄长0.4~1cm 。
花在去年生枝叶腋成簇生状。
翅果近圆形,稀倒卵状圆形,长1.2~2cm ,仅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余无毛;果核位于翅果中部,其色与果翅相同;宿存花被无毛,4浅裂,具缘毛:果柄长1~2mm 。
花果期3~6月[1]。
1.2榆树的生态学特性
生于海拔1000~2500m 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岗等处。
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适应性很强。
根系发达,抗风力、保土力强。
萌芽力强耐修剪。
生长快,寿命长。
能耐干冷气候及中度盐碱,但不耐水湿。
具抗污染性,叶面滞尘能力强。
在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冲积土及黄土高原生长良好[2]。
1.3榆树的观赏特性
榆树树冠伞状,树形优美,叶色季相变化丰富,春天浓绿的榆钱排满枝梢,夏天绿荫浓密,秋天满树金黄,初冬,树叶飘然而落,树干伟岸挺拔,树枝细柔,彰显自己坚韧的品性及厚重的性格,通达理顺的胸怀。
初春时期,黄金榆便绽放出娇黄的叶芽,似无数朵
基金项目:怀化学院教改项目,植物文化蕴涵融入《观赏植物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
作者简介:吕金海,男,本科,教授,主要从事观赏植物开发与利用研究。
1
19〇
浅析洛阳园林景观中牡丹文化的特征及应用
赵华阳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
471000
)
在众多中国人心里,牡丹不只是我国雍容华贵的国花,更是一种集物质与精神于一体的文化———牡丹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
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分支,牡丹文化几乎涉及了文化的各个领域,如:文学、历史、宗教、建筑等,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
洛阳作为牡丹之都,众多园林里都有牡丹的身影。
以洛阳的王城公园、中国国花园、牡丹公园为例,分析了牡丹文化在洛阳这三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特征及应用情况。
洛阳;园林景观;牡丹文化;特征及应用
发展,更是希望将牡丹文化发扬光大,让牡丹文化为更
多的人熟知,使牡丹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深入人心。
基于此种理念,洛阳的众多园林景观中对牡丹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并且随着时代变革不断更新进步,努力朝着宣传牡丹文化、发扬牡丹文化、使牡丹文化深入人心的方向发展。
2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景观中的运用及特征2.1王城公园景观设计中牡丹文化的特征及应用
王城公园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的第一座遗址公园,园区是一个综合性的观赏场所,涉及牡丹、文化、游乐等众多项目。
在王城公园内,牡丹观赏区和牡丹文化区是客流量众多、牡丹文化气息最浓厚的所在。
2.1.1牡丹观赏区。
牡丹观赏区包括“洛阳牡丹园、紫斑牡丹园、精品牡丹园”,三大园内共计有800多个牡丹品种,有红、白、粉、绿、黑、黄、紫、蓝、复色9大色系,每
到春季花开时节,整个园区中一片姹紫嫣红,好不热
1
牡丹与牡丹文化常言道:“洛阳牡丹甲天下。
”牡丹花向来是富贵的象征,花朵硕大、花色鲜艳、花型饱满、姿态高雅,再加上人们的精心培育,牡丹花的种类也比较多,且花名各具特色又典雅有韵味,如“姚黄”“魏紫”“欧家碧”等,这些都让牡丹在众多花木之中独具一格。
通俗来讲,牡丹文化主要指的是与牡丹相关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物质层面大多指的是实物,精神层面大多指文学作品,就像唐诗宋词中跟牡丹相关的诗句、名家作品中以牡丹为题材的书画、音乐作品、雕像刻画、景观建筑等,也可以表现为牡丹体现的美学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变革,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大大提升,去观看牡丹不再只是为了欣赏花的美丽,更在于寻找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就像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文化节”,早在2010年就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此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宣传国花、引人观赏、拉动当地的经济
现代园艺2019年第2期
洞。
路经此地的行商,可以进入树洞躲雨。
有“榆树洞中通胜境,行商足下出祥光”之说。
榆树寓意福泽天下,怀仁化物,怀化市因此得名。
沈从文“街随山弯转,四周多榆树。
”可见当年人们对榆树的推崇。
怀化市现在已经发展为地级市,在推土机的隆隆声中,原来枝繁叶茂的一排排榆树被外来绿化树种取代,在这种追“洋”逐“外”的浪潮中,榆树作为乡土树种,数量逐渐减少,甚至销声匿迹。
4
榆树的在怀化市园林应用前景
怀化市的园林绿化应利用榆树及其变种,并对其加以合理配置,丰富植物的色彩景观及立体景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为榆树的园林利用营造多样化的立地环境。
建立科学的抚育规范和标准,加快苗木生产步伐,让榆树这一乡土树种重新焕发生机。
4.1用于公园和城市广场绿化
公园和城市广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人流量大,是一个城市的文明象征,它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反映城市绿化水平。
怀化市文化广场配植榆树,将有利于游子记住“榆树湾”,勾起思乡情怀。
榆树也可以作为公园独赏树或者庭荫树种植,还可与其他植物配植,构成
公园景观树丛或生态群落。
人们休闲的同时,获得“怀化榆树湾”人的归宿感。
4.2用于居民小区和庭院绿化
居民小区和庭院绿化可以植于幼儿游戏区和休闲区,既能遮荫,又可以利用树下空间进行活动;还可与其它树种一起配植在庭院空地、小区园路尽端和交叉处。
垂枝榆植于居民小区和庭院,除去美化环境的功能外,还能达到怀化人与榆树文化内涵的心灵契合。
4.3用于街道和公路绿化
榆树是是优良行道树种。
可列植于大街两侧和排水沟旁,整齐划一,十分壮观。
尤其金叶榆,全部叶片金黄,十分娇艳醒目。
4.4用于乡村绿化
榆树枝干挺拔,绿叶繁茂且木材品质优良,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可作乡村道路行道树、村
庄四旁的风景树。
(收稿:2018-09-21)[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22卷)[M].科学出版社,1998:356.
[2]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321-327.
1
20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