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金属催化剂中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贵金属催化剂中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贵金属催化剂中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2016-05-15 12:58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金属载体的相互作用示意图1978年,Tauster等发现过渡金属钌、铑、钯、锇、铱、铂负载于二氧化钛上经高温(773K以上)还原后,CO和H2的化学吸附几乎近于零;同一催化剂,低温(473K)还原却对CO和H2有正常的化学吸附能力。

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结果均证明,高温还原的催化剂化学吸附能力的丧失不是由于金属的熔结。

Tauster等将这一不寻常现象归于贵金属与载体间的化学相互作用,并定义为“金属一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

后来还发现,这种金属一载体强相互作用不仅具有抑制H2和CO化学吸附能力的特征,而且对这些催化剂的反应活性、选择性有极大影响,如可使CO/H2反应活性比常规载体(SiO2/Al2O3等)担载的催化荆增高1-2个数量级。

选择性向C2以上烷烃方向移动。

对烷烃脱氢和乙烷氢解反应活性却比常规催化剂低几个数量级。

另外,这些处于SMSI态的催化剂,经氧化处理,然后再低温还原,能够恢复其正常的化学吸附能力。

SMSI的不寻常现象引起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催化学者及表面科学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1982年,国际催化界在法国里昂召开了关于“催化作用中,金属一载体、金属一添加剂效应”的专题讨论会。

1984年,在西柏林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催化会议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给予高度重视。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用量化计算、电镜、X光电子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俄歇电子能谱、同步辐射、电子顺磁共振、程序升温脱附等多种工具对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不同于催化剂体系发生强相互作用的机理不同,因此,还没有定论。

在诸多研究中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解释这种现象的,金属间成键、特殊的形貌结构、电子效应、载体对金属的包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认为载体对金属的包覆是产生金属-载体强相互用的主要原因,并且同时伴随着金属与载体间电荷转移的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