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关于成立硬质合金生产制造公司可行性报告投资分析/实施方案报告摘要说明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
xxx有限责任公司由xxx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集团(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350.0万元,占公司股份65%;B公司出资730.0万元,占公司股份35%。
xxx有限责任公司以硬质合金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有限责任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总投资15246.2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684.78万元,占总投资的89.76%;流动资金1561.43万元,占总投资的10.24%。
根据规划,xxx有限责任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1548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811.17万元,税金及附加254.58万元,利润总额3668.83万元,利税总额4429.46万元,税后净利润2751.62万元,纳税总额1677.84万元,投资利润率24.06%,投资利税率29.05%,投资回报率18.05%,全部投资回收期7.04年,提供就业职位286个。
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主要用于切削工具、冲压工具、模具、采矿和筑路工程机械等领域。
根据近年来数据预测,硬质合金的主要消费行业仍在切削工具。
第一章总论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一)公司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二)注册资金公司注册资金:208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xxx有限责任公司由xxx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集团(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350.0万元,占公司股份65%;B公司出资730.0万元,占公司股份35%。
(四)法人代表蒋xx(五)注册地址xxx经济开发区(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南昌,简称洪或昌,古称豫章、洪都,是江西省省会、环鄱阳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6个区、3个县,总面积740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5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4.55万人,城镇人口411.64万人,城镇化率74.2%。
南昌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控蛮荆而引瓯越之地,是中国唯一一个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会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
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南唐时期南昌府称为南都;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在此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制造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中心、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
南昌是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曾荣获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球十大动感都会等称号,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2019年6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在南昌开通运行。
(六)主要经营范围以硬质合金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xxx有限责任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
本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有限责任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根据规划,依托xxx经济开发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硬质合金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硬质合金主要应用在切削刀具、矿用工具、模具和耐高压高温甩腔体等方面,其中切削刀具和矿用工具比例分别占到了硬质合金应用的33%和25%。
2012年中国硬质合金产量为2.35万吨,硬质合金行业销售收入209亿元,硬质合金出口近5000吨,出口创汇超过3.6亿美元,硬质合金深加工产品产量达到6600吨,占合金总产量的1/3。
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
硬质合金产品主要以碳化钨为硬质相、钴为粘结相,经球磨、喷雾制粒、压制、烧结制得,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硬质合金号称“工业牙齿”,主要用于切削工具、冲压工具、模具、采矿和筑路工程机械等领域。
第二章公司组建背景分析一、硬质合金项目背景分析硬质合金主要应用在切削刀具、矿用工具、模具和耐高压高温甩腔体等方面,其中切削刀具和矿用工具比例分别占到了硬质合金应用的33%和25%。
2012年中国硬质合金产量为2.35万吨,硬质合金行业销售收入209亿元,硬质合金出口近5000吨,出口创汇超过3.6亿美元,硬质合金深加工产品产量达到6600吨,占合金总产量的1/3。
目前,中国切削刀具制造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总体来看,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
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切削刀具行业自身的发展状况,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切削刀具行业将保持每年25%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400亿元大关,切削刀具领域硬质合金需求前景较好。
我国是钨资源大国,占全世界的80%。
但我国钨行业起步晚,发展较慢。
目前钨行业的潜力非常大,特别是在硬质合金深加工方面,潜力巨大。
二、硬质合金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主要用于切削工具、冲压工具、模具、采矿和筑路工程机械等领域。
根据近年来数据预测,硬质合金的主要消费行业仍在切削工具。
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
硬质合金产品主要以碳化钨为硬质相、钴为粘结相,经球磨、喷雾制粒、压制、烧结制得,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硬质合金号称“工业牙齿”,主要用于切削工具、冲压工具、模具、采矿和筑路工程机械等领域。
硬质合金按成分分类可分为钨钴合金、钨钛钴合金、钨钛钽(铌)钴合金、碳化钛基合金和涂层合金。
硬质合金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切削工具、地质矿山工具、模具、结构零件、耐磨零件、耐高压高温用腔体和其他用途。
硬质合金主要应用在切削刀具、矿用工具、模具和耐高压高温甩腔体等方面,其中切削刀具和矿用工具比例分别占到了硬质合金应用的33%和25%。
切削刀具中,硬质合金主要作为刀具材料,如车刀、铣刀、刨刀、钻头、镗刀等,用于切削铸铁、有色金属、塑料、化纤、石墨、玻璃、石材和普通钢材以及难加工的材料等,切削加工主要依托机床来实现。
矿用工具方面,硬质合金主要作为凿岩工具、采掘工具、钻探工具,在矿产、石油开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切削刀具下游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国内对切削刀具产品有较大需求的重点客户主要有:汽车工业企业;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等十大工业集团;机械、铁路机车、模具、纺织、能源设备、农机、重大成套设备生产制造企业。
据统计,世界切削刀具需求中,通用机械和汽车制造约各占35%,航空航天约占10%。
近年来,中国切削刀具对硬质合金的需求量逐年提升。
2016年,切削刀具对硬质合金的需求量约为9686吨,较上年增长4.15%。
预计2017年的需求量将突破1万吨的大关。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汽车、大型飞机、船舶、电子元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等关键成套设备和先进科学仪器的制造基地,这一切都将极大提升对切削刀具的需求。
到2023年,切削刀具对硬质合金需求量将达到13600吨左右。
近年来,中国地质学和矿山行业发展迅速,从而带动了对地质矿山工具行业的需求,地质矿山工具硬质合金需求量也呈增长态势,2016年地质矿山工具行业硬质合金需求量约为7512吨,同比增长4.39%。
预计2017年的需求量将增长至8000吨左右。
随着煤矿整合的推进,必将产生大量对矿山工具的需求。
其他矿产方面,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明确表示,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资源需求增速放缓,但需求总量仍将维持高位运行,预计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约为50亿吨标准煤,铁矿石7.5亿吨标矿,精炼铜1350万吨,原铝3500万吨。
受国际矿业市场影响,国内勘查投入趋于下行,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国内矿业开采处于下行趋势,之前低产能和粗采集的模式将会逐渐被高产能的开采模式所取代,而对于优质矿山工具的需求将会更大。
到2023年,地质矿山工具对硬质合金的需求量将达到1万吨左右。
人造金刚石产销量的增长带动了对耐高压高温用腔体的需求,从而也增加了对硬质合金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耐高压高温用腔体领域硬质合金需求量不断提升,2005年,需求量仅为1350吨,到2016年约为3070吨,年均增长率在7%以上。
预计到2023年,耐高压高温用腔体领域对硬质合金需求量将达到5000吨左右。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从促进产业发展看,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很好。
据统计,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
从吸纳就业看,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
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扩大投资的重要主体,吸纳劳动力和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认真落实中央“六稳”部署,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推进,新型信息消费创新活跃,绿色建材、高效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制造业投资回升到较高水平。
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扎实推进。
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
预计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