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PPT教学课件:25 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上)删减版文库素材
初中语文PPT教学课件:25 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上)删减版文库素材
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 苦闷。
壮志未酬 看剑,闻角,分炙 奏乐,点兵 马飞,弓鸣 了却,赢得 可怜白发生
军营生活
杀敌情景 理想追求 点睛之笔
追忆往事 豪情满怀
壮志未酬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望江南
独倚——希望 过尽——失望 切盼夫归 肠断——痛苦
《渔家傲·Leabharlann 秋思》范仲淹(宋)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 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的 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 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 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 战。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 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 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祭常山回 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 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 感情呢?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 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1038)西 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事起仓促, 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范仲淹移职延州, 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 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 才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 状态。《渔家傲》词即作于这个时期。
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 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 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 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 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 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 壮美的作品。
齐声诵读
25 词五首
1.背诵五首词,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 2.感悟五首词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望江南
温庭筠
温庭筠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少负才名,精通音 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于是出入歌楼妓 馆,行为放浪。其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望江南》 共两首,本文所选的是第二首。这是中晚唐词体初兴 时期的一篇名作。
齐声诵读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舴艋
zé mĕnɡ
朗读《武陵春》,概述全词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 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 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 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 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齐声诵读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
zhànɡ
四面边声连角起,
家
千嶂里,
傲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秋
燕然未勒归无计。
思
qiān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mèi
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北秋天的风景异在何处? 写塞下天气之寒冷;塞下特异的声音;塞下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 特殊背景。 2.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是全词的核心,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思念家乡但又因没有达到 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而没有办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军征夫们怎样的思想感 情? 抒发了他们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心理;还含蓄地表达了作 者对于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心理。
花已尽
愁 倦梳头 物是人非 闻说
也拟
欲语泪先流 只恐 载不动
辛破 弃阵 疾子
作者介绍
辛 弃 疾 (1140--1207) , 字 幼 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 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 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 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 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过尽千帆 皆不是
此句是全词的大转折,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 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空 寂焦急相接,承上启下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 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 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 语流去。
朗读这首词,逐句理解 词的内容,概括词的大意。
齐声诵读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mò
pín
表明她精心打扮,
是时刻准备心上人
的归来,所谓“女为
悦己者容” 心情是
句 意
喜悦和激动的
理 解
梳
洗
罢,
一个“独” 字写出了多 么孤独落寞 之情。
独倚望江楼。
肠断白蘋洲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 旧,不见人影,能不肠断?
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 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 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不见归人, 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1.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 抒发了女子盼望归人而始终不见的无限惆怅之情。 2.主人公明明在楼上,可为何不说“肠断望江楼”,却偏 说“肠断白蘋洲”?那“白蘋洲”究竟是何地方,竟如此 牵动思妇的心肠? “白频洲”想必是主人公当初同爱人分手之地,也可能是 两人信誓旦旦、海誓山盟的地方,当然也就成了主人公望 人不归、希望落空后最后的视点了。一旦想到分手前的美 好日子、分手时的美好盟誓,也就百结愁肠,心肝欲裂。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作者
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1.“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闻 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 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 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 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 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
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
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 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 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 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2. 本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马作的卢飞快,
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雳弦惊。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了却君王天下事,
五十弦翻塞外声,
赢得生前身后名,
沙场秋点兵。
可怜白发生。
pī lì huī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
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 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老夫┄少年狂 左右 帽裘 千骑 叙 事:
狂 为报┄随太守 射 看
酒酣胸(宽)胆(壮) 抒 情: 鬓(白) 何妨!
会挽雕弓 西北望 射天狼
武
李
清 照
陵
春
作者介绍
李清照,南宋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今山东章丘)人。所 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 情调感伤。给辛稼轩、 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 的影响。
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 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现在 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 其诗在晚唐诗坛与李商隐齐名, 时称“温李”。他才思敏捷,是 第一个大量运用词这种文学形式 进行创作的文人。他的词内容几 乎全是写爱情、相思的,词风浓 艳香软,注重文采和声情,多用 比兴,以景寓情,他被尊为“花 间派”鼻祖。
上阕写景 异
渔
借景
家
抒情
傲
下阙抒情 泪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苍凉悲壮,沉郁雄浑
江城子
苏轼
作者介绍
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 词、文、书、画均卓然大 家。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 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企业内训系统 /
瞒着所有人,青蛙爸爸去请蛇到家里做客。 “你们都耐心地等待着,我要为你们消灾除难,”麻雀信誓旦旦地夸下海口:“我将用我的这双翅膀遮住太阳的光热,给你们带来凉爽,让你们在我翅膀的保护下无忧无虑地愉快生
活。,人家仙人掌从来不离开沙漠,沙漠比这儿不知要干热多少倍
李清照词,被称为 “易安体”。现传《漱 玉词》。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青州 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 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1135年,李清照寓居在浙江 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 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 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 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