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一、生猪与水产产业规划(一)项目简介总投资4.14亿元建设生猪和水产养殖项目,具体包括:1、投资2.14亿元新建父母种猪场和新建规模化商品猪场。
***是**市最大的生猪主产区和生猪外调大区,生猪存栏量常年保持在85万头左右,母猪存栏量常年保持在7.5万头左右,商品肉猪出栏量常年保持在110万头以上,是**乃至全国有名的养猪大区(县)。
(1)祖代种猪场:园区重点建设**公司祖代种猪场。
**、**两个公司为祖代种猪场,共饲养基础母猪1310头,实行集约化饲养,每年为全区父母代猪场提供10480头合格后备母猪(二元杂种母猪为主),以便母猪的淘汰更新。
(2)商品猪育肥示范场(户):园区大力发展**万头养猪场、**万头养猪场及**万头养猪场,重点建设5—10个小区(专业村),每村发展20个年出栏商品猪50—500头的规模化猪场或专业户,作为标准化养猪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
园区年商品猪出栏量达到5万头。
2、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手段,通过招商引资投入1亿元完成**大口鲶养殖及深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100亩,修建**大口鲶养殖基地2000亩和大口鲶加工厂。
年产南方人口鲶成鱼(鲜鱼)3000吨,大口鲶加工食品300吨。
3、投资5000万元完成**市**名优鱼繁殖基地建设项目,基地总占地2000亩,建立标准池塘1900亩,其中亲鱼池900亩,苗种培育池1000亩;修建工厂化繁殖车间3000平方米,办公管理楼800平方米,饲料厂房等2000平方米及其它生产附属设施。
重点开发我区名优鱼中华倒刺巴(青波)、大口鲶、华鲮(青龙棒)、黄蜡丁和岩原鲤等名优鱼繁殖工作。
占地约2000亩。
4、投资5000万元**市**名优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名优鱼成鱼养殖面积6000亩,年产名优鱼2500吨。
可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5亿元。
年均纯利达2500万元,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正式投产后的2年。
(二)产业基础与发展背景1、畜牧业发展简况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007年畜牧总产值近1.5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4%。
目前,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已超过600万元,约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50%左右;**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4.56%,畜牧业对农民收入中的现金的贡献最大。
畜牧业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决策,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度发达的畜牧业对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畜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有关产业的发展。
一是可以带动一大批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的饲料、兽药、畜牧器械等产业的发展;二是可以有力地促进以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毛纺、制革和医药等工业和商业、饮食业的发展,从而繁荣城乡市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只有实现畜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大限度地扩大农业发展空间,活跃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发展畜牧业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
畜牧业是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农业的生产丰收离不开畜牧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依赖畜牧业;利用畜牧业的废弃物还可以生产沼气,解决能源短缺,改进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畜牧业可以将一些原来无用之物通过加工利用变为有用的,将一些原来利用价值较低的资源变为利用价值较高的,从而使畜牧业具有挖掘利用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作用。
当前,我国畜牧业进入了一个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畜牧业发展需要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从快速发展向持续健康发展的转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已发布9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特别是近4年来连续发布了4个一号文件,近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
2004年提出“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2005年提出“加快发展畜牧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2006年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发展健康养殖业。
”2006年7月1日,《畜牧法》正式颁布实施,为依法治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今后一段时间畜牧业应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4个目标。
一是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目前的50%上升到55%以上。
三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目前的34%上升到38%以上。
四是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生产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生产形式,是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对于一个地区来讲,没有规模养殖就没有畜牧产业的支柱作用。
传统农户养殖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正在日趋减少。
这一方面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农村畜牧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发展养殖大户,提高养殖数量和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畜禽产品的品质产生了独特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贸易壁垒在被拆除的同时,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畜禽产品的品质、卫生、安全等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贸易壁垒的门槛不断地被抬高,特别是欧美等国家提出所谓的“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健康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对畜禽产品中化学物质限量更加苛刻,致使我国畜禽及水产产品难以满要求,出口畜禽产品屡屡受阻,使我国畜禽产品出口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生态畜牧业是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以畜禽安全饲养和畜禽产品安全生产为目标,本身产生的污染源得到生态净化利用,提供的是优质安全畜禽产品。
因此,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畜禽产品已成为国家公认的未来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
总之,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在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2、品种资源优势目前,国内外的主要优良猪种目前**区均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而且繁育体系已初步成型。
另外,在技术上还依托**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在产业发展所需的生猪、种猪、种禽、商品猪、饲料、兽药等物资供应,产业信息,社会保险等方面都有保障,产业技术及社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在水产养殖方面,项目区内有特大型的**水库,湖面水域面积6879亩。
整个项目区都在**水库灌区内,水资源条件优越。
鱼类资源及其丰富,有中华裂腹鱼、重口裂腹鱼、侧沟爬岩鳅、大鲵、水獭等70余种经济鱼类,能方便快捷为水产养殖和人工繁殖提供充足的鱼类种质资源。
3、**生猪和水产产业发展现状**是**最大的生猪主产区和生猪外调大区,生猪是**传统优质产品,常年存栏生猪85万头,存栏母猪7.5万头,商品肉猪出栏量常年保持在110万头以上,2007年全区年出栏肉猪近92.6万头,猪肉产量96453吨,增长了23.72%。
是**乃至全国有名的养猪大区(县)。
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08年11月18日**生态猪养殖场落成,为**最大的生猪养殖场。
场内拥有优良品种、先进科学养殖技术,场内的自动采食、空调恒温控制等技术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养猪产业通过采用全新的模式,通过一体化经营,最终达到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生猪品质、提高社员收益等目的,从而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畜牧业社会化服务化体系建设得到了切实加强。
基层兽医站转轨后形成了区乡(镇)村完整的三级畜禽改良、饲料兽药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动物保护体系上狠抓队伍素质提高和动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检疫水平。
全区有水库、池塘、河沟等淡养殖面积4.5万亩,有稻田养殖面积12万余亩。
2007年水产品总产达水产品产量16441吨,增长了172.88%名列**前列,水产产业和畜牧业发展迅猛,发展潜力大。
4、主要问题(1)畜牧产业①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猪良种比例较小,特色不明显,致使生猪产品质量不高,难以提高资源优势的利用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养猪效益不稳定,影响生产持续发展。
②畜牧业的生产方式落后,仍以传统的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饲养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畜牧新技术难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特别是疾病防治难度大,制约了全区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难适应市场和价格变化的要求,造成生产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
③畜牧业的产业化程度低,到现阶段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因为企业还没有和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都是各自为政,也不具有带动的能力,产地市场还没有形成,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畜产品还没有品牌,没有规格化的产品,市场认知度不高。
④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保障体系建设滞后,跟不上生产快速发展的要求。
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动物保护、畜牧科教等畜牧业服务体系普遍存在设施装备简陋,服务和检测手段落后,产业信息化管理程度化等问题,不能全部适应现代养猪生产的要求。
⑤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活力。
一些工作不能开展或流于形式。
⑥规模养殖面临一定困难,一是贷款难。
由于圈舍和牲畜不能作为资产抵押,农民无法从银行借贷到扩大畜禽生产规模所需的资金。
二是用地难。
多数地方没有把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问题已成为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是粪污处理难。
(2)水产产业渔业生产设施落后,渔业结构不合理,养殖对象主要是常规品种,单产价格偏低;出售时间相对集中在年底,造成水产品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过剩,鱼价不稳定。
由于存在基础设施、养殖品种结构以及养殖方式等方面的差距,各种水体的养殖产业还处于较低水平。
新产品的培育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力度不足,推广的良种多从外地引进,虽然本地的优良品种很多,但是至今未能形成优势养殖品种。
渔业缺乏现代科学技术做支撑,发展后劲不足,对渔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难题,如从无公害养殖技术、虾蟹的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化稻田养殖技术、江河网箱养殖名优鱼技术、地方良种人工繁殖、鱼病综合防治、水产资料等,缺乏深层次的研究。
(三)市场前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的膳食结构在不断改变和优化,现已形成注重生活质量和不断提高健康水平的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