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离桌面右边缘3.2m 处放着一质量为0.1kg 的小铁球(可看作质点),铁球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向右推力F =1.0N 作用于铁球,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

铁球继续运动,到达水平桌面边缘A 点飞出,恰好落到竖直圆弧轨道BCD 的B 端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碰撞过程速度不变,且铁球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 .已知∠BOC =37°,A 、B 、C 、D 四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水平桌面离B 端的竖直高度H =0.45m ,圆弧轨道半径R =0.5m ,C 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求:(取sin37°=0.6,cos37°=0.8)(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 点时的速度大小v D ;(2)若铁球以v C =5.15m/s 的速度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 ,求此时铁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F C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铁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 (4)水平推力F 作用的时间t 。

【答案】(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 5;(2)若铁球以v C =5.15m/s 的速度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 ,求此时铁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3N ;(3)铁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5m/s ; (4)水平推力F 作用的时间是0.6s 。

【解析】 【详解】(1)小球恰好通过D 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Dmv mg R=可得:D 5m /s v =(2)小球在C 点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2Cmv F mg R-=代入数据可得:F =6.3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轨道的压力:F C =F =6.3N(3)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y 2gh v = 得:v y =3m/s小球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则:35m/s 370.6y B v v sin ===︒(4)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可得:3750.84/A B v v cos m s =︒=⨯=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时:1F mg ma μ-=可得:218/a m s =小球做减速运动时:2mg ma μ=可得:222/a m s =-由运动学的公式可知最大速度:1m v a t =;22A m v v a t -= 又:222m m A v v vx t t +=⋅+⋅ 联立可得:0.6t s =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C 用轻绳悬挂在O 点,小球下方有一质量为2m 的平板车B 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小球的位置比车板略高,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以大小为v 0的初速度向左滑上平板车,此时A 、C 间的距离为d ,一段时间后,物块A 与小球C 发生碰撞,碰撞时两者的速度互换,且碰撞时间极短,已知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重力加速度为g ,若A 碰C 之前物块与平板车已达共同速度,求: (1)A 、C 间的距离d 与v 0之间满足的关系式;(2)要使碰后小球C 能绕O 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轻绳的长度l 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1);(2)【解析】(1)A 碰C 前与平板车速度达到相等,设整个过程A 的位移是x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由动能定理得:解得满足的条件是(2)物块A 与小球C 发生碰撞,碰撞时两者的速度互换, C 以速度v 开始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小球经过最高点时,有解得【名师点睛】A 碰C 前与平板车速度达到相等,由动量守恒定律列出等式;A 减速的最大距离为d ,由动能定理列出等式,联立求解。

A 碰C 后交换速度,C 开始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和C 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向心力为mg ,联立求解。

3.如图所示,光滑轨道槽ABCD 与粗糙轨道槽GH 通过光滑圆轨道EF 平滑连接(D 、G 处在同一高度),组成一套完整的轨道,整个装置位于竖直平面内。

现将一质量m =1kg 的小球从AB 段距地面高h 0=2m 处静止释放,小球滑上右边斜面轨道并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E 点。

已知CD 、GH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GH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圆轨道的半径R =0.4m ,E 点离水平面的竖直高度为3R (E 点为轨道的最高点),(g=10m/s 2,sin37°=0.6,cos37°=0.8)求:(1)小球第一次通过E 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沿GH 段向上滑行后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3)若小球从AB 段离地面h 处自由释放后,小球又能沿原路径返回AB 段,试求h 的取值范围。

【答案】(1)4m/s (2)1.62m ;(3)h≤0.8m 或h≥2.32m 【解析】 【详解】(1)小球从A 点到E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0132E mg h R mv -= 解得:4m/s E v =(2)D 、G 离地面的高度122cos370.48oh R R m =-=设小球在CH 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为h m ,则小球从A 点滑至最高点的过程, 由动能定理得()10cos370sin37m m h h mg h h mg μ︒︒---= 由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 1.62m h m =(3)①小球要沿原路径返回,若未能完成圆周运动,则20.8h R m ≤=②若能完成圆周运动,则小球返回时必须能经过圆轨道的最高点E ,在E 点,2m Ev mg R=此情况对应小球在CH 斜面上升的高度为h ',小球从释放位置滑至最高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1cos370sin37h h mg h h mg μ︒---︒=' 小球从最高点返回E 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2113cos37sin372E h h mg h R mg mv μ︒'---︒⋅=' 由以上各式得h =2.32m故小球沿原路径返回的条件为h ≤0.8m 或h ≥2.32m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AB 与光滑半圆形轨道BC 在B 点相切连接,半圆轨道半径为R ,轨道AB 、BC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 的物块在A 处压缩弹簧,并由静止释放,物块恰好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 .已知物块在到达B 点之前已经与弹簧分离,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物块由C 点平抛出去后在水平轨道的落点到B 点的距离; (2)物块在B 点时对半圆轨道的压力大小; (3)物块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答案】(1)2R (2)6mg (3)52mgR 【解析】 【分析】 【详解】(1)因为物块恰好能通过C 点,有:2Cv mg m R=物块由C 点做平抛运动,有:c x v t =,2122R gt =解得:2x R =即物块在水平轨道的落点到B 点的距离为2R (2)物块由B 到C 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2211222B C mv mgR mv =+设物块在C 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为F ,有:2Bv F mg m R-=解得:6F 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在B 点时对半圆轨道的压力:6F F mg '==(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物块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2122p C E mgR mv =+解得:52p E mgR =【点睛】本题的关键要知道物块恰好过最高点所代表的含义,并会求临界速度,也要学会用功能关系求弹性势能的大小.5.如图所示,A 、B 是水平传送带的两个端点,起初以的速度顺时针运转.今将一质量为1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在A 处,同时传送带以的加速度加速运转,物体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2,水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CPN ,其形状为半径R=0.8m 的圆环剪去了左上角1350的圆弧,PN 为其竖直直径,C 点与B 点的竖直距离为R ,物体在B 点水平离开传送带后由C 点恰好无碰撞落入轨道.取g=10m/s 2,求:(1)物块由A 端运动到B 端所经历的时间. (2)AC 间的水平距离(3)小物块在P 点对轨道的压力. 【答案】(1)3s (2)8.6m (3)70-10N【解析】试题分析:(1)物体离开传送带后由C 点无碰撞落入轨道,则得在C 点物体的速度方向与C 点相切,与竖直方向成45º,有, 物体从B 点到C 作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得出物体刚放上传送带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2m/s2物体历时t1后与传送带共速,则a t1=v0+ a0t1,t1=1s得v1="2" m/s<4 m/s故物体此时速度还没有达到v B,且此后的过程中由于<,物体将和传送带以共同的加速度运动,设又历时t2到达B点 v B= v1+ a0t2得t2=2s所以从A运动倒B的时间t= t1+t2=3sAB间的距离s==7m(2)从B到C的水平距离s BC=v B t3=2R=1.6m所以A到C的水平距离s AC=s+s BC=8.6m(3) 对CP段由动能定理对P点应牛顿第二定律:解得:N=70-10N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平抛运动【名师点睛】此题主要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过程分析及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分过程依次解决,对于在传送到上的运动又要讨论各种情况,比较复杂;对于圆周运动问题逐一分析向心力来源.有一定难度.6.如图所示,内壁粗糙、半径R=0.4 m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在最低点B与光滑水平轨道BC相切。

质量m2=0.2 kg的小球b左端连接一轻质弹簧,静止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另一质量m1=0.2 kg的小球a自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小球a重力的2倍,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

求:(1)小球a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W f;(2)小球a通过弹簧与小球b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3)小球a通过弹簧与小球b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弹簧对小球b的冲量I。

【答案】(1) (2)E P=0.2J (3) I=0.4N⋅s【解析】(1)小球由静止释放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据动能定理得小球在最低点B时:据题意可知,联立可得(2)小球a与小球b把弹簧压到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二者速度相同,此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0.4J小球a与小球b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a球最终速度为,b求最终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定律由能量守恒定律:根据动量定理有:得小球a通过弹簧与小球b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弹簧对小球b的冲量I的大小为I=0.8N·s7.三维弹球(DPmb1D是Window里面附带的一款使用键盘操作的电脑游戏,小明同学受此启发,在学校组织的趣味班会上,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类似的弹珠游戏.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0.1kg的小弹珠(可视为质点)放在O点,用弹簧装置将其弹出,使其沿着光滑的半圆形轨道OA和AB运动,BC段为一段长为L=5m的粗糙水平面,与一倾角为45°的斜面CD相连,圆弧OA和AB的半径分别为r=0.49m,R=0.98m,滑块与BC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C点离地的高度为H=3.2m,g取10m/s2,求(1)要使小弹珠恰好不脱离圆弧轨道运动到B点,在B位置小滑块受到半圆轨道的支持力的大小;(2)在(1)问的情况下,求小弹珠落点到C点的距离?(3)若在斜面中点竖直立一挡板,在不脱离圆轨道的前提下,使得无论弹射速度多大,小弹珠不是越不过挡板,就是落在水平地面上,则挡板的最小长度d为多少?【答案】44.1,(2) 6.2m;(3) 0.8m【解析】【详解】(1)弹珠恰好通过最高点A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 2Av r从A 点到B 点由机械能守恒律有:mg×2R =221122B A mv mv - 在B 点时再由于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2Bv R联立以上几式可得:F N =5.5N ,v B =44.1m/s ,(2)弹珠从B 至C 做匀速直线运动,从C 点滑出后做平抛运动,若恰能落在D 点 则水平方向:x =v′B t 竖直方向:y =H =212gt 又:x =y 解得:v′B =4m/s而v B >v′B =4m/s ,弹珠将落在水平地面上, 弹珠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H =212gt ,得t =0.8s 则水平方向:x =v B t =421025m 故小球落地点距c 点的距离:s =22x H + 解得:s =6.2m(3)临界情况是小球擦着挡板落在D 点,经前面分析可知,此时在B 点的临界速度:v′B =4m/s则从C 点至挡板最高点过程中水平方向:x'=v′B t' 竖直方向:y′=2H ﹣d =212gt ' 又:x'=2H 解得:d =0.8m8.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 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 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