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贸易总结概况

中国对外贸易总结概况

关税(tariff):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出口退税: 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

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是为人们提供各种经济物品的能力的长期增长,这一能力的不断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及体制和观念的相应调整。

”制度创新:制度创新(Institutional Innovation)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

技术创新√通过国际市场的竞争,迫使各国企业努力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通过国际技术的外溢,给各个国家和企业相互启发的机会,诱发创新。

√国际贸易和技术的流动形成规模经济而降低各国的科研成本。

√促进国际间的技术分工和技术发展的专业化货物贸易的含义和特点含义:在国际贸易中其商品的形式和内容是以有形产品表现的,贸易的商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产品。

特点:1、有形性2、可储存性3、贸易规模的统计4、贸易壁垒货物贸易的含义货物贸易是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在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又称有形商品贸易技术创新:以新技术(全新的或改进的)为手段并用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的一种商业活动,是新技术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可以分为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两种形式。

技术外溢: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有时并非有意转让或传播自己的技术,而是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不自觉地输出了技术。

技术外溢:√传染效应√竞争效应√干中学效应√演示和培训效应技术引进、技术输出一个国家从外国购买技术为技术引进一个国家向外国出售技术为技术输出国家之间的技术进出口活动称为技术转移技术贸易的概念技术贸易又称有偿技术转让,它是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单纯的货物买卖或只涉及租赁的交易都不包括在技术转让的范围之内”。

货物贸易也称为有形(商品)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其用于交换的商品主要是以实物形态表现的各种实物性商品,是有形贸易。

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其实质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财富的增殖过程。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结构现代化演进过程。

对外贸易战略:是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它是根据一国(地区)总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的实际环境,对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国内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方式,对外贸易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手段等所做的全局性战略规划,是一国或地区进行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从一国对外贸易角度而言的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状况。

对外贸易商品构成(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各类商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构成。

债务危机debt crisis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外购,因内销而运进国境。

什么是转口贸易?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输出贸易(Re-Export Trade),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

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什么是直接易货和综合易货?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将货物直接出口到消费国,消费国直接进口生产国的货物时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即由进出口两国直接完成的贸易。

出口:指向非居民提供它们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目的是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export]∶运货出国。

进口:指向非居民购买生产或消费所需的原材料、产品、服务,目的是获得更低成本的生产投入,或者是谋求本国没有的产品与服务的垄断利润。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这种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一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常用“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这一概念贸易方式:是指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所采用的各种交易的具体做法。

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协定贸易、边境贸易;双边贸易、多边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外贸依存度: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外资度。

世界银行通用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是: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商品GDP,得出的结果再以购买力平价加以修正。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或金额。

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剔除价格变动因素来计算的贸易值对外贸易量=[计算期进口额或出口额]/[计算期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对外贸易系数:(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一国的对外贸易额占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对外贸易政策(1)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在一定范围内,为实现某一政策目标,实行的有关进出口贸易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它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与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①保护本国市场②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③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3)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①总政策;②商品和服务政策;③关税政策;④国别政策3.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2.引进先进技术设备3.利用外资★对外开放的格局:1992年以前,开放格局:“点”——“线”——“面”1、率先开放五个经济特区2、继而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随之开放3个三角洲和2个半岛1992年以后,开放格局:全方位1、开放陆地边境城市2、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3、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一、中国对外开放的模式(一)经济特区(城市、甚至是省,例:海南)(二)经济技术开发区(三)高新技术(High-tech)开发区(国外:科技园区)(四)保税区(设在国境内,关境外的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区)(五)出口加工区(六)其他二、对外开放对中国的作用及影响(一)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培育企业家以及稳定经济的作用(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或跨国采购中心??一、中国传统对外贸易思想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价值理论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中国解释国际贸易成因、国际价格形成、贸易方式和利益分配的主要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表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良性运行,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社会生产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才能顺利运行,即简单的社会再生产得以实现。

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包括国内生产、国际消费和国际生产、国内消费量个基本方面),转换使用价值形态,满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所要求的比例(包括物质的和价值的)关系,对国民经济起着补充、调剂、促进和推动的杠杆作用比较成本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s)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部门。

2、贸易双方,将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处于劣势的产品。

3、双方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两国进行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发挥了本国的比较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要素禀赋论(H-O定理)(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

(2)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3)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新贸易理论:“新”在何处1、强调规模经济的作用2、承认市场不完全竞争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又称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 Gap Model)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

由于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

产生于1961年,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M.V.波斯纳(Michael V. Posner)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由于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制成品的贸易先后要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即:⑴新生期;⑵成长期;⑶成熟期;⑷销售下降期;⑸让与期。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每一个周期的特点总结新生期:研发费用较高,主要供应国内市场成长期:出口国外市场成熟期:国外开始模仿,竞争加剧销售下降期:本国出口下降,国外生产增加让与期:劳动力成本成为竞争优势产业内贸易理论(IIT)1.产业内贸易的内涵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流。

2. 差异产品:水平差异垂直差异技术差异3.主要内容(产业内贸易的动机)产品的异质性(重要基础)规模经济(重要成因)偏好相似(重要条件)、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型的发展战略,该战略是指一国适当进口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用来提高本国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和完善本国的工业化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以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实现对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替代,已达到消减进口、节约外汇、发展本国工业和减少对国外经济的依附等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扶植民族工业的成长。

这种战略的目的,是以发展进口替代品工业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进口替代战略分析进门替代战略是属于内向型的经济贸易发展模式和战略。

其基本内容为。

通过关税和其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优先发展本国的制造业,用本国的制成品来替代原先进口和需要进口的商品,并以此来带动其他经济部门,推动本国的工业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