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

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

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
立德树人就是树立德业,培养人才。

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职业,要求也比较苛刻,为人要清、立身要正、做事要实,时时刻刻注意语言、仪态、仪表,凡事都要以身作则。

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要用师德去影响、能力去示范,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用适时、适当的表扬去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多鼓励学生,少一些批评,要求学生做到,教师自己必须做到,家校合作,让养成教育有生活的土壤,逐渐形成生活的一部分。

还要坚持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不断完善教育,培养适合新时代的接班人。

正文: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培养人才。

在这里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教师本身如何树立德业,为人师表?其次是如何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这个职业是特殊的,他的教育对象是性格各异的人,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而且对于教师本人的要求也很高,为人要清、立身要正、做事要实。

我们要端端庄庄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这就是
树立德业,那么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呢?十八大报告已经给出了
答案,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合新时代的人才,那么接下来我就针对“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师德影响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小学阶段教师往往是学生潜移默化模仿的榜样,他们模仿自己喜爱的老师的言谈、举止,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是漫长的,而教师在这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小学阶段时间较长,学生的辨识能力也比较弱,比较信服教师。

那么“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就是教师的行为准则。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班的学生跟他们的班主任一样爱干净。

从这句话里我们能从侧面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反过来学生也是教师的镜子。

教师要利用好这面镜子,随时随地的自我批评、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让我们最优秀、优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二、能力示范
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水平是教师在课堂上另外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的知识宽度和广度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多数人都认为小学阶段的知识很简单,小学教师的知识含金量不高,而现实中要给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兴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小学教师要
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还要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语言,深入浅出,
举一反三,具有延展性,所以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不但在业务上提升自己还要修身养性,只有宽容、平和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要利用一切手段来学习,充实自己,让能力成为培育人才的必备素质。

三、养成教育
德智体美劳五方面不是独立的而是息息相关、互为联系的。

养成教育里就包含了这五方面,比如:培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有秩序、爱劳动、互相帮助、学会与人沟通等等,养成教育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具有系列性。

学生在家里要么是个宝要么就是缺失关爱,缺少管教,学校就是规范教育的基地。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就是教师的教育指南,但是想要落实却要费一番心思。

1.鼓励、表扬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想被重视、被表扬。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哪怕学生做错了,教师也不要直接批评,可以表扬做的好的学生来引导他,或者让其他的同学来评价一下他的行为,这样的缓冲使学生能接受间接的批评。

比如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员之间产生了矛盾,而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我在巡视时发现了,但没有出声制止,等到汇报成果时,他们组当然没有满意的答案,我会引导他们说出没有答案的原因,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矛盾的学生
也意识到他们错了,我又把合作良好的组用希沃助手投射到屏幕
上,同学们都有了学习的榜样,也明白了如何去做。

之后的合作学习
中我多关注了那个发生矛盾的小组,发现他们开始慢慢地学会包容别
人了,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了。

在一次他们组合作得很好棒时,我适
时的表扬了他们,我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到了他们很开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我认同,但是我觉得表扬要适时、
适当,不要夸大,也不要虚夸,要多表扬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品行。

2.以身作则
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要求学生有礼貌,那么在学生跟老师问好时,我们要正常地回应,而不是理所应当地接受;教师要求学生有秩序,那么在学生排队的时候,老师也没有特殊权也要有顺序;教师要求学生互相帮助,那么教师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也要伸出援助的手,这时可能你的学生就在附近看着呢;教师要求学生热爱劳动,那么在扫除时老师应身先士卒;教师要求学生做体操要规范,那么老师应该跟同学一起做操,哪怕做的不到位,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教师要求学生随手拾起垃圾,那么老师就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求学生管理好自己的物品,那么老师的桌子上就要规规矩矩,一尘不染;教师要求学生公平、公正,那么老师就要事事公开;教师要求学生和平共处,与人为善,那么老师就不能咄咄逼人;……
古人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从小看大,细节
决定成败。

3.家校合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家庭教育不
能缺失,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培养出适合新时代的接班人。

学校可以采
取家长会、家长报、家长讲座等形式与家长达成共识,注重孩子的养
成教育,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家校多沟通,多交流不留死角,不让孩子
有“变脸”的能力和侥幸的心理。

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会根据环境
的变化而变化。

家庭和学校一定要在教育上一致。

让孩子“一成不变”,不要在家里一个样,在学校是另一个样。

人都有惰性,孩子也
一样,良好的习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培养。

四、活动育人
各种形式的活动能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形式新颖的活动深受
同学们的喜爱,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还能开拓视野,了解社会。

不如:清明节的扫墓活动,庄严、肃穆的气氛让学生体会幸福生活的
来之不易,教师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活动推上高潮;六一儿
童节时学生用各种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板报比赛、手抄报比歌咏比赛、绘画比赛、跳绳比赛……这些都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活动不能走形式,要深入挖掘内涵,把活动的主旨深入孩子的心灵,有的活动是系列的,组织者一定要首尾呼应,不能虎头蛇尾,注
意总结。

五、环境育人
人类对于美的感受是与生俱来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鉴赏美
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要求。

学校尽量给学生创造优美的学习环
境,教师也可以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小发明、小创造能改善和方便我们的生活,鼓励学生动手创作、废物利用,让学生感受到“我创造,我幸福”。

从小灌输绿色发展理念。

就像没有一堂完美的课一样,教育也是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是
不可复制的。

面对同一个学生不同的教师会用不同的方法,所以教
育具有唯一性。

我们只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以德
立身,以身立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道路
上积累经验,填补教育的空白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