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季生猪常见病防治技术

夏季生猪常见病防治技术

夏季生猪常见病防治技术
摘要分别介绍了猪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在生产上为广大养猪户和兽医对猪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337-01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和蚊虫叮咬,极易暴发一些传统的生猪传染病,如猪瘟、猪弓形虫病、猪流感等。

近几年来,由于某些养猪户的不良环境卫生习惯及一些不正确的饲养方式,使得夏季猪病急剧增多,给广大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增加了兽医人员对猪病的诊断、防治难度。

1败血型及脑膜脑炎型猪链球菌病
1.1病原体
病原为链球菌属中的致病性的夹膜ⅱ型、溶血性链球菌。

此菌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运动,革兰氏阳性。

对培养条件较严格,为兼性厌氧菌,α或β性溶血,致病性强。

1.2流行特点
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各种年龄的猪只均可以发病,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

病猪和病猪肉为主要的传染源。

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夏秋多发,常呈丛发性流行。

1.3临床症状
(1)败血症型。

最急性型一般无任何症状即死亡。

稍微晚一点的可见体温升高至41.5~42.0℃以上,精神萎缩,呼吸困难;便秘,粪干燥;结膜发绀,突然倒地,有的可见鼻腔中流出淡红色沫样液体。

(2)脑膜脑炎型。

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后的小猪,除具有一般症状外,还可见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转圈、空嚼、磨牙等。

病猪常倒卧于地,四肢做游泳动作。

1.4治疗方案
(1)青霉素80~240万国际单位,并配合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每天2~3次,连用3d。

注意链球菌易产生抗药性,病易复发,先期要治疗彻底,复发病例可改用头孢霉素或先锋ⅳ、先锋ⅴ、先锋ⅵ治疗。

(2)红霉素25~125万国际单位,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稀释后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d;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5~20ml,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d。

(3)庆大霉素可按1~2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d。

(4)有条件的规模化猪场最好使用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一般认为较为敏感的药物有阿莫西林、氧哌嗪青霉素、头孢类(头孢三嗪、头孢呋新)以及庆大霉素、洁霉素、恩诺沙星等。

强效阿莫西林肌肉注射15mg/kg体重,或2.5%恩诺沙星注射液2.5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d,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

最近报道氟甲砜霉素对猪
链球菌病有好的疗效。

1.5预防措施
加强管理,注意平时的卫生消毒;给予全价饲料,防止饲喂霉败
变质的饲料;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封锁,对于淘汰病猪圈应严格消毒,并注意不要购买病猪肉。

2猪附红细胞体病
2.1病原体
病原体为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常寄生于红细胞中。

附红体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低,一般浓度的消毒药可将其杀死,但耐低温。

2.2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和品质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病死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也可
垂直传播。

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夏、秋季多发。

2.3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可达42℃,呈稽留热;病初,猪不愿走动,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皮肤最为严重,喜爬、卧、挤、堆,嗜睡;食欲减退,后期废绝,猪全身皮肤苍白,贫血,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黄疸。

有些猪耳部、腹下、腹股沟及四肢部位可见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指压不褪色。

耳尖放血稀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2.4治疗方案
(1)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100mg/kg内服有效,土霉素
1.5g/kg体重,每天分2次肌肉注射,可以连续应用。

(2)黄色素注射液,3ml/kg体重,静脉注射。

(3)血虫净粉,10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d,如与华蟾蜍素联合使用效果最佳。

最近辽宁有报道,用磺胺间甲氧嘧啶加tmp加乙胺嘧啶有特效。

(4)纳加诺尔,30mg/kg体重,溶于7ml柴胡注射液中,肌肉注射。

2.5预防措施
预防该病的重点工作是灭蚊、驱蚊和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

同时,阉割、断尾时应注意器械的消毒工作。

注射时应注意更换针头,减少人为传播的机会。

药物预防可用土霉素800g/t饲料,或用阿散酸100~125g/t饲料处理效果较好。

3参考文献
[1] 陈磊.夏季猪的常见病及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
学,2009,30(2):191-192.
[2] 吴秀芬,于运峰.夏季几种常见猪病的防治[j].现代农业科学,2008(7):61-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