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提问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关键张书红

有效提问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关键张书红

2013年第28卷 第2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3-01-14作者简介:张书红(1973-),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讲师,从事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

崔伟丽(1977-),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讲师,从事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

一、引言2007年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课程要求》),为高等学校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根据《课程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而转向一种合作研究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师生间如何开展间积极有效的互动一直是一线教师的一块“硬伤”。

很多教师表示,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沉默状态,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常常三缄其口,沉默不语,即使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

对于学生的沉默不语,王建和张静(2008)通过调查研究,从课堂环境因素、学生因素和教师课堂提问策略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出原因:(1)课堂环境因素:沉闷、紧张和课堂氛围不利于回答问题;(2)学生的因素:自信心不足,害羞,自尊心太强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等;(3)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教师问题太难或简单无趣;教师反复纠错、期望值过高及教师话语的不可理解性等都有可能导致学生的沉默不语。

二、课堂提问和有效提问金莉娟在对高中课堂进行观摩研究后发现,90%的课堂提问属于“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只占问题总数的10%;刘良华教授也提出,大学课堂中“满堂问”取代“一言堂”,即老师设定问题让学生去寻找标准答案。

无论是“封闭性”问题,还是“满堂问”,学生在形式上参与了课堂活动,但本质上没有改变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

那么,什么是有效提问呢?有效提问就是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即以有效的策略提出有效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得以发展。

可以看出,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有效的问题,二、有效的提问策略。

有效的问题是指那些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

有效的提问策略主要是指提问的方式和技巧,即以何种方式提问能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回答。

与其它学科不同,对英语课程而言,语言不仅是教学目标而且是教学手段,教师提问不仅是促进师生间交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提问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从而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变为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研究者PennyUr(1996) 为有效提问总结出六条标准:1) clarity: 清楚;2) learningvalue: 具有学习价值;3)interest: 能激发兴趣;4) availabiliby: 刺激参与;5) extension: 具有扩展作用;6) teacherreaction: 适当的教师反馈三、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1.精心设计问题首先,问题要难易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认知难度和层次,结合教学目的来精心设计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要难易适中,而且要有思考价值;问题设计要由难到易,层层深入,实现由知识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同时还要考虑回答对象,对于中下程度的学生,问题要以认知程度低的问题为主,而对于中上程度的学生,则多设计认知程度高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达到有效互动。

其次,要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兴趣是启发教学的关键。

问题设计得具有趣味性,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输出能力。

要想吸引学生兴趣,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出真正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最后,要努力创设真实语境。

语言教学应该尽量提供给语言学习者大量易于掌握的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和为真实目的而使用语言的机会(王梅林,2007)。

美国教育学者Loren Barrityuw(1983,转引自夏纪梅2009)认为:真正的教育实践是有生命的、果肥汁甜的“李子”,离开了真实的语境,这些“鲜李子”就会因为缺失了原汁原味的鲜活气息而脱水变成“李子干”。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需要努力创设展现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交际,完成真实任务,从而逐步提高实际交流能力。

2.提问的策略与技巧(1)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大量的教学实证研究表明,紧张、沉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回答问题。

学者谢元花经过与学生的访谈发现,当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提问保持沉默时,少数积极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会加强而不愿开口回答问题。

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开口,乐于开口。

(2)适当延长候答时间。

Nunan(1991)强调适当延长“等待时间(wait-time)”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心理学家们经过试验发现,稍长的等待时间对学生的语言行为有很大的效果,如学生会给出更多更丰富的答案。

英语课堂不同于其它课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仅要组织内容,而且还要组织语言。

适当延长候答时间,可以保证学生对问题充分理解,增加应答内容,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语言输出能力,最终实现师生间有意义的交流。

(3)积极反馈。

教师对学生回答所作出的不同反馈,会对学有效提问——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关键张书红 崔伟丽(石家庄学院外语系 河北石家庄 050035)摘 要:互动是新时期大学英语课堂交流、合作、学习过程的关键。

积极有效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效果。

本方从课堂提问入手,分析了在大学英语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技巧,希望对师生间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提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互动;有效提问;策略和技巧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170-022013年Vol.28 No.2张书红 崔伟丽:有效提问——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关键生产生不同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更有助于改进学习者的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被看作是评判者,需要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行为作出评价。

积极肯定的评价意味着对学生能力的赞赏和肯定,不仅能刺激学生的交流欲望,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

而消极的评价过多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对学习者会产生消极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肯定时,应具体而且明确,避免像“Good”、“Very Good”等这样过于笼统的评价。

(4)适当纠错。

在如何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上,一直以来都有诸多不同看法。

语言学家 Chaudron (1988)通过研究发现,在第二语言学习课堂上,学习者42%-49%的错误往往会被目的语为母语的教师所忽略;而在外语学习课堂上,学习者仅有10%-15%的问题为非母语的教师忽略。

这说明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表现出更强的不可容忍性,他们往往会过多地去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

Allwright&Bailey(1991)强调,对待学生的错误要用处理(T r e a t m e n t)而不是修正(Correction),因为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是不断发展的连续阶段,当学生的语言发展还未达到一定阶段时,一味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是徙劳的,学生在自然发展过程中会得到修补和提高。

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教师过多地纠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会由此变得沉默。

五、结语互动是语言课堂的关键,互动是否积极有效取决于提问的质量。

高质量的提问能够诱发好奇心,启发学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提问的策略和技巧,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师生间积极有效的互动。

参考文献:[1]王健,张静.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解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8(01).[2]林慧华.乐学始于善诱——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叙事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2).Effective questioning -- the key of university English classroom interactionZhang Shu-hong, Cui Wei-li(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5, China) Abstract: Interaction is the key of university English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learning process in new period. Effective interaction depends largely on the effect of question. The paper from the classroom question, to analyze the strategies and skills on how to conduct 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university English classroom, I hope to provide advice and help to carry out active and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Key words: interaction; effective question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责任编辑:周 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