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地税合并后社保、个税改革对企业的政策影响与应对
国地税合并后社保、个税改革对企业的政策影响与应对
二、社保征收方式调整对企业及员工的重大影响
(一)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员工到手的工资减少
对于之前未按员工实际工资比例缴纳社保的企业,企业的 用人成本必然会增加。新规前,为节约公司人工成本,大部分 企业会按最低基数为员工缴纳社保。而新规后,需要按照员工 的真实工资作为基数为员工缴纳社保,企业用工成本也将会随 之改变,员工自己负担的部分也会相应增加,到手工资可能会 减少。
如果企业与员工彼此之间建立了非劳动关系、或者建立了“ 无需”或“不能”缴纳社保的“劳动关系”,能否成为一味“解 药”呢?
三、应对策略及风险分析
▲非劳动关系的类型是:企业招收超法定退休年龄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的人员(年满60周岁已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除外)和在校实习 生。企业无需考虑此部分人员的社保缴纳成本。
(三)社会保险缴费征收水平提升
社保企业社保缴费数据与财务数据打通,实现了数据 监管。税务局通过金税三期工程可以识别与同行业从业人 数、单位人效配比、工资水平不相符合的企业。企业在监 管压力下,社会保险费缴费合规率大大提高,社会保险征 收水平提升,也为降低社会保险费征收率降低提供了基础 。
三、应对策略及风险分析
归纳上述几点应对的措施,公司外部用人方面可以参考一下几种方案:
三、应对策略及风险分析
(一)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关系
这种用工模式和劳动关系不同,它也属于劳动关系,所以社 保还是要缴纳的,但是可以只缴纳工伤,除此之外,但是它还有 明确的特点:
第一,双方可以随时终止合同,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第二,工作时间每天平均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 第三,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四,工资支付周期不能超过15天;
结合当前社会保险征收模式,梳理当前税务征收社会保险的趋势,对 企业规范用工、减少社会保险合规问题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社保统征后 纳税人将面临哪些风险?个人所得税法修正后有哪些变化,如何依法、依 规纳税缴费,如何全面、精准风险规避,成为当前全民关切的重大课题。
二、社保征收方式调整对企业及员 工的重大影响
三、应对策略及风险分析
总结:
改变社保的征收方式是我国的大 政方针,“新型”劳务关系的建立与 2008年的劳务派遣一样,只能作为私 营企业用工的补充形式,基本的劳动 合同制用工依然是不可撼动的。
四、个人所得税法改革的影响及应对
(一)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对各类群体的影响分析 (二)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调整的内容 (三)新旧《个人所得税法》的逐条对比及简单注释 (四)新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五)各项专项附加扣除的计税规则和凭证要求 (六)个人所得税改革背景下的薪酬结构优化
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关注要点:主要注意书面约定工作时间,因为非全日制最重要 的特征就是工作时间,一旦工作时间没控制好,就会被认定为是 全日制用工。
三、应对策略及风险分析
(二)劳务用工
这种用工模式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不属于劳动者的用工, 比如实习生,已经享受养老保险的退休返聘,这种因为身份原 因,被认定为劳动关系的可能性较小。
二、社保征收方式调整对企业及员工的重大影响
(二)企业劳资管理风险与成本加大
劳资双方发生工资争议、社保缴费争议、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 争议时,企业如不尽快妥善解决,将可能引发税务关注乃至稽 查的风险。为降低企业合规风险,企业管理处理劳资矛盾向更 多采用柔性协商、补偿的方式,企业用工成本加大。
二、社保征收方式调整对企业及员工的重大影响
四、个人所得税法改革的影响及应对
(二)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调整的内容
2、调整了纳税人身份分类 将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中国居 民自然就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外国人(含港澳台同胞,下同)在一个 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居住超过183天(即半年)的也是居民纳税义务 人。有来源于中国大陆所得,在中国不居住或者一个纳税年度中 居住不超过183天的非中国大陆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对居民 纳税义务人的综合所得按年度征税,对非居民纳税义务人的综合 所得按项目、分月或者按次征税。 3、调整了减除费用金额 减除费用:居民个人每年6万元,非居民个人每月5千元
1、对纳税人的影响分析
首先,纳税人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个税改革释放的红利。第一,综合 所得包括的四项所得,因低税率的级距增大而直接降低了税负;第二,居 民个人得到的实惠多于非居民个人,不仅减除费用每月增加了1500元,还 新增了6项专项附加扣除,非居民个人税前扣除金额仅从原来的每月4800 元增加到5000元,另外,居民个人按年计算税款能够比非居民个人按月按 次计算更好地均匀收入而享受相对较低的整体税率;第三,收入结构单一 的纳税人得到了与收入结构多元的纳税人相同的税收待遇,不再因为仅取 得工资薪金所得或一次性取得较高劳务报酬所得而负担高额税款。
工伤,离职经济补偿金,虽然法律规定有用人单位(劳务派遣 单位)承担,但是实际上,大多还是实际由用工单位承担。
除了上面几点还要注意: (1)需要找有资质的劳务派遣机构; (2)确定具体派遣名单签订劳动合同,避免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3)尽量与派遣单位约定“任意退回”的派遣机制。
三、应对策略及风险分析
(一)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员工到手的工资减少 (二)企业劳资管理风险与成本加大 (三)社会保险缴费征收水平提升
二、社保征收方式调整对企业及员工的重大影响
目前各地社保费的征收机构全国并不一致,有的地方是由税务部门来代 为征收,征收的额度由社保部门核定;有的是由社保部门来征收,绝大 数省份是社保部门征收。社保的征收方式改变后,企业纳税与社保保险 费均由税务局征收。税费均通过企业基本账户扣划,企业员工发生如缴 费基数低或者未缴纳社保的争议,到税务局投诉。税务局稽查时除了要 求企业提供员工花名册与工资发放记录,还要求企业自查自纠职工薪酬 、职工教育经费、福利费、工会费等费用核算是否准确,个人所得税与 企业所得税是否如实申报扣缴。企业的工资表信息、个人所得税信息、 社保申报信息,企业所得税申报信息,现在都由一个部门来核查了,这 里面的逻辑关系,细思极恐。只要税务部门愿意,每一个企业和个人的 财务数据对它而言,几乎是透明的。由此可见,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局 征收,出现社保稽核和税务稽查合二为一的监管局面,对企业及员工的 影响
四、个人所得税法改革的影响及应对
(二)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调整的内容
新个税法究竟变了什么?总结了新个税修订后的九大核心调整 ,方便大家轻松掌握新个税政策。
1、调整了个税的应税项目 将居民纳税人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使用费所 得合并为一项:综合所得。将“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合并为“经营所 得”。
(一)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关系 (二)劳务用工 (三)劳务派遣 (四)劳务外包 (五)内包
三、应对策略及风险分析
那是否还有办法去应对社保征管方式改变,来减少企业的负 担呢?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 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也是就说,如果双方不再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常规 劳动关系,就可以不用缴纳社保。这就需要企业对内部用人的机 制进行重新设置,构建多种不同的灵活用工模式。也就是我们现 在说的“组织重启”以及“灵活用工”。
国地税合并后社保征管改革 及个税改革对企业的政策影响与应对
2018年11月15日
一、背景 二、社保征收方式调整对企业及员
工的重大影响
三、应对策略及风险分析
四、个人所得税法改革的影响及应对
一、背景
2018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税地税征 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 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 税务部门统一征收。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 七次修正)。个人所得税将彻底由“分类征收模式”向“综合与分类相结 合模式”转换。
四、个人所得税法改革的影体的影响分析
2、对扣缴义务人的影响分析
企业、单位作为最主要的扣缴义务人,需要管理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 台账及专项附加扣除凭据,辅助税务机关宣传个税新法、协助居民个人完 成自行申报,在今后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保障作用。 代扣代缴人在支付款项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后,应该及时告知个人所得和代 扣代缴信息,居民个人据此在次年汇算清缴时办理退税或补税。
(四)劳务外包
所谓外包是指公司将一部分业务发包给有资质的供应商来提供 服务。这个过程是以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为导向而不针对具体的个人 ,比如,公司员工食堂需要厨师团队劳务服务,承包单位就需要提 供厨师团队,以保证公司的员工吃饭问题。这与具体安排哪个厨师 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自从劳务派遣被限制,外包业务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 多劳务派遣公司更是一转身就成了外包供应商。外包的风险就于如 果操作不当,容易变成“假外包真派遣”。 (1)寻找有相应资质的外包提供商(关键看经营范围); (2)不对服务人员进行管理; (3)明确提供服务人员,以便被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企业“无需”缴纳社保的劳动关系类型是:小时工劳动关系。小时工 最低工资标准已包括用人单位及劳动者本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 费。小时工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系其自行缴纳,用人单位只需负担工 伤保险的缴纳。
▲企业“不能”缴纳社保的劳动关系是:建立双重劳动关系的人员。因 原用人单位已参保,现用人单位无法重复缴纳社保,但现用人单位存在工伤 赔偿风险。
三、应对策略及风险分析
(五)内包
即公司内部分裂出一部分人员,分别成立小微企业(或个体户 ),并以小微企业(或个体户)的名义承接企业分配的业务。员工 在小微企业内部可以是缴纳社保发放工资的员工,也可以是享受小 微分红的股东(合伙人)。但是,由于此种情况需要企业内部组织 重启,将涉及员工的劳动关系处理、内部业务职能拆分、组织结构 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缜密的筹划和准备方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