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
2013年6月7日,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扩展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因此我们此次参观以博物馆内的《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为主。

在一系列的安检措施以及在馆内的大致参观后,我们进入了《复兴之路》的展厅。

一踏进展厅,我们就被眼前那些历史场景及珍贵历史文物吸引了。

虽然历史课从小学直到现在都存在于我的生活中,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和感触,但是这个展览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些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前仆后继、英勇抗争、不懈努力的人们的伟大,让我决心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场景图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的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进行的各种探索,以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该展览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照时间顺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近代历史由衰落到昌盛的复兴之路。

从鸦片战争至今的一百七十年左右的时间,相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不过沧海一粟,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太多。

17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兴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

而与此同时,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闭关自守、危机四伏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此后得以印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探索民族和国家的出路。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这些运动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因各种局限都没有成功。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三民主义旗帜,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果实,资产阶级革命派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此后,以民主、科学为基本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依靠和发动工农群众,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掀起大革命高潮。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他们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中国站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这让我十分叹服。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经过14年浴血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这段历史沉痛而又令人鼓舞,看到那些抗战时期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历史照片我心中十分悲愤,但是想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我又十分激动,这是团结的力量,中华民族总能在苦难中屹立不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
族人民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至此,我认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选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此后,各代领导集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努力。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谱写了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壮丽史诗。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了各种历史性转变。

中国近现代历史昭示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沉重的历史固然让人反思,更重要却是要在反思中吸取教训并不断前进。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绩。

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是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一句话。

中国的复兴之路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完善自我,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

这就是我对此次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的全部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