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

银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

银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行项目融资业务操作,促进项目融资业务合规、健康发展,有效管理项目融资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等监管规定及本行有关授信制度,特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项目融资,是指符合以下特征的贷款:
(一)贷款用途通常是用于建造一个或一组大型生产装置、基础设施、房地产项目或其他项目,包括对在建或已建项目的再融资。

(二)借款人通常是为建设、经营该项目或为该项目融资而专门组建的企事业法人,包括主要从事该项目建设、经营或融资的既有企事业法人。

(三)还款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该项目产生的销售收入、补贴收入或其他收入,一般不具备其他还款来源。

第三条对项目融资遵循审慎原则,根据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进度做好贷款发放和分期还款安排,对项目实施全流程管理,并遵守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及我行关于固定资产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对项目融资,应按本行统一授信和集团客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将项目融资纳入对借款人及借款人所在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额度管理。

第二章项目融资业务操作
第五条借款人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借款人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
(二)借款人在我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
(三)借款人及主要股东信用状况良好,无欺诈、恶意逃废债等不良信用记录,无因严重违法违规被政府部门行政处罚或公开谴责的记录;
(四)借款人不得为被节能减排主管部门列入耗能、污染问题突出且整改不力的“黑名单”客户;
(五)我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融资项目基本条件:
(一)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国土、环保及节能减排、资源、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他相关政策和我行的信贷准入要求与投向政策;
(二)项目已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
(三)需要申请使用土地的项目已依法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并已经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取得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四)已经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规定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五)建筑工程开工前,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并采取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
(六)项目资本金比例符合国家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规定和我行有关规定;
(七)项目其他各项资金来源明确并已得到落实;
(八)申请外汇项目贷款以及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项目贷款应符合国家外汇管理局及本行相关规定。

申请外汇项目贷款,还应持有有效的外汇用途证明或登记文件;
(九)借款用途及还款来源明确、合法;
(十)项目符合我行其他相关要求。

第七条借款人除按我行调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应提供的资料外,还应提供如下资料:
(一)借款人为新设项目法人的,应提供其主要股东经财政部门核准或会计(审计)事务所审计的前三个年度的审计报告、近期财务报表;
(二)借款人的投资资格和资质证明资料,如为新设项目法人,应提供其主要股东与所投资项目相适应的主体资格和经营资质证明资料;
(三)反映借款人该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情况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
(四)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
(五)企业自筹和其他建设资金筹措方案以及资金来源已落实的证明材料;
(六)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部门分别出具的关于城市规划、项目用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明确意见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七)拟争取政府补助、转贷、贴息的项目,需提供符
合政府相关政策的证明材料;
(八)按我行规定应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八条项目融资的风险识别
项目融资业务评估应对项目偿债能力进行科学、合理、审慎的分析与判断,重点从项目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和还款来源可靠性等方面评估项目风险,充分考虑政策变化、市场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审慎预测项目的未来收益和现金流。

根据项目建设期、经营期不同的风险特征,充分识别和评估融资项目中存在的建设期风险和经营期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筹资风险、完工风险、产品市场风险、超支风险、原材料风险、营运风险、汇率风险、环保风险和其他相关风险。

第九条中介机构参与项目融资
必要时,各分支机构可委托或者要求借款人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独立中介机构为项目提供法律、税务、保险、技术、环保和监理等方面的专业意见或服务。

第十条项目融资的审查评估
对项目融资业务进行审查评估,要以偿债能力分析为核心,重点从项目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和还款来源可靠性等方面评估项目风险,充分考虑政策变化、市场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审慎预测项目的未来收益和现金流。

第十一条项目融资额度
分行应综合考虑项目风险水平、资本金比例、项目实际需要和我行风险承受能力、资金实力、综合收益等因素,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