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

(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的同一 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 矛盾。
(二)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 认识论(13—20)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是 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13)
2.任何认识命题都包含着丰富的 辩证法因素(14—15)

▪ 个别与一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列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短少精练, 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全文讲了两个大 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 核心;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质 和核心(1——12)
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1)
2.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7)
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8—12)
5.脱离辩证法就没有科学的认识论 (19—20)
三、学习《谈谈辩证法问题》的现 实意义
1.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 握对立。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努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怎样理解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 主义的认识论?
▪ 第一,个别与一般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
▪ 第二,个别和一般之间具有差 别性。
▪ 第三,个别和一般可以相互转 化。
3.认识史的辩证法进一步证明 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16—17)
列宁从哲学史发展的四个圆圈, 用以说明人类认识史不是沿着直线, 而是沿着无限地近似螺旋式的曲线 发展。这四个圆圈是:
第一个“圆圈”,古代:从德谟克 利特到柏拉图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第二个“圆圈”,文艺复兴时代: 笛卡儿对伽桑狄(斯宾诺莎?)。
第三个“圆圈”:霍尔巴哈—黑格 尔(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
第四个“圆圈”:黑格尔—费尔巴 哈—马克思。
4.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进一步证实了 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统一(18)
谈谈辩证法问题
一、历史背景: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哲学笔记》 中的一篇短文,写于1915年。这时正 好是世界大战期间,在战争这么激烈 中,列宁为什么要写这篇短文,来研 究辩证法问题。
▪ 1.为了反对第二国际的社会沙文主 义及其诡辩论
▪ 2.为建立起一个唯物辩证法的完整 严密的科学体系
▪ 二、《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基本思 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