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考复习题(总分150分)一、选择题。
(100分)1.红细胞病理性增高和病理性减少见于什么疾病?答:①原发性红细胞增多或继发于一些疾病的红细胞增多,还有呕吐、多汗、大面积烧伤等相对红细胞增多均属红细胞病理性增高。
②临床上见于各种贫血,主要是由于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寿命缩短以及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
同时骨髓造血功能减退也是引起红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
2.哪种疟原虫最常见多个环状体?检查恶性疟原虫病人外周血可查到什么?答:恶性疟原虫最常见多个环状体。
检查恶性疟原虫病人外周血可查到被寄生的红细胞有粗大的紫褐色茂氏点。
答:上消化道出血5.尿蛋白试带法测定主要对尿中哪种蛋白质敏感?尿试带法是检测尿中哪种白细胞酯酶?答:尿蛋白试带法测定主要对尿中清蛋白(A L b)敏感。
尿试带法是检测尿中中性粒细胞酯酶。
6.临床上采集的三管脑脊液分别用于什么检测?答:第一管细菌学检测,第二管生化和免疫学检测,第三管常规检测。
7.临床上高度怀疑肠蛔虫感染又查不到虫卵时应用什么检测方法?答:应用成虫抗原皮内实验(免疫学检查)检测方法。
8.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有哪些?答:肝脏、脾脏、淋巴结、骨髓、胸腺9.真菌的定义及特点。
答:真菌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
它具有典型的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以腐生或寄生方式摄取营养,细胞壁含几个质和(或)纤维素,有完善的细胞器,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繁殖。
10.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哪些?答: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冠状病毒。
11.挑刺实验主要用于检测哪一型超敏反应?答:Ⅰ型超敏反应。
12.在什么情况下细胞内钾向细胞外钾转移,引起高钾血症?(多选)答:大面积烧伤,组织细胞大量破坏,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入血。
代谢性酸中毒,血浆H离子往细胞内转移,细胞内的钾转移到细胞外。
于此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H离子增加,泌钾减少,使钾潴留于体内。
13.革兰染液成分有哪些?答:结晶紫,卢戈碘液,95%酒精,稀释复红。
14.可以进行细胞内核酸定位或基因表达的核酸杂交技术是什么?用来提高杂交速率的方法有哪些?预杂交的目的是什么?答:可以进行细胞内核酸定位或基因表达的核酸杂交技术是原位杂交。
用来提高杂交速率的方法有:预杂交的目的有两个,用溶液平衡薄膜并封闭那些探针可能和薄膜发生非特异性杂交的部位。
15.从细胞或组织中分离D N A时常使用蔗糖溶液,其目的是什么?答:16.什么是凝集、沉淀、直接凝集、自凝?答:凝集: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抗原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沉淀: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的沉淀现象。
直接凝集: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自凝:与一般间接血凝试验不同之处为反应中的红细胞是未经致敏的受检者新鲜红细胞,主要试剂材料为抗人O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能与无论何种血型的红细胞结合,但不引起凝集反应,这种抗体与另一特异性抗体连接成的双功能抗体可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如与特异性抗原连接,则可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
反应中的标本为受检者的全血。
17.前带、后带的概念是什么?答:在等价带的前后,由于抗体和抗原过量,形成的沉淀物少,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体或抗原,这种现象称为带现象。
当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
18.单克隆抗体特性有哪些?答:高度特异性、高度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弱凝集反应和不呈现沉淀反应、对环境敏感性。
19.免疫学检测技术中定量测定抗原的方法有哪些?答:单向扩散试验(最常用)、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放射分析、火箭免疫电泳、荧光免疫分析、E L I S A。
20.放射免疫技术中最常用的标记物是哪一种?答:碘12521.什么是放射免疫分析?答:R I A是以放射性核素作示踪剂的标记免疫分析方法,它具有的高度灵敏性、特异性和精确性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激素、多肽等含量微少物质的超微量分析。
22.溶血空斑实验主要用来检测何种细胞功能?答:B细胞。
23.C H50试验的定义和用途?答:由于补体活化途径的不同,应用不同的激活物可活化不同的补体途径。
业已建立的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都是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为判断终点,故称C H50。
主要用于补体总活性检测项目。
24.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哪些共同特征?答:⑴可以有诱因,也可以无诱因,但多数病因不清。
无诱因者多称为“自发”性或“特发”性。
⑵患者以女性居多,并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有所增加。
⑶有遗传趋向,已发现有些特定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⑷血清中有自身抗体或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细胞的致敏T淋巴细胞。
自身免疫病中有交叉和重叠现象。
⑸疾病的重叠现象,即一个病人可同时患一种以上的自身免疫病。
⑹一般病程较长,多迁延为慢性。
病程中病情发展和缓解常反复交替,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自身免疫调节紊乱程度密切相关。
⑺病理损伤的局部可发现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⑻免疫抑制剂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⑼病理特征为免疫炎症,且损伤范围与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抗原分布一致。
⑽用相同抗原可在动物中可受制相似疾病模型。
⑾易伴发于免疫缺陷病或恶性肿瘤。
25.在临床上能辅助诊断卵巢癌的标志物有哪些?答:首选C A125,补充C E A、H C G、C A72—4。
26.目前A N A总的筛选试验最常用的是什么方法?答:间接免疫荧光法(I I F)。
27.E L I S A双抗体夹心法的概念?答: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连接于固相载体的抗体和酶标抗体可分别与待检标本中被测抗原上两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结合,形成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
由于反应系统中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的量相对于待测抗原时过量的。
因此复合物的形成量与待检抗原的含量成正比。
测定复合物中酶作用于加入的底物后生成的有色物质量,即可确定待检抗原的含量。
28.缺乏V i t B12及叶酸所引起的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是什么?答:巨幼细胞性贫血(M g A)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细胞D N 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骨髓三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性贫血,也称脱氧核苷酸合成障碍性贫血。
29.糖化血清(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哪些时间段的血糖平均水平?答:糖化血清蛋白;2—3周,糖化血红蛋白3个月。
30.哪种贫血不会出现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升高?答:再障,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
31.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的定义是什么?应如何操作?答:定义: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当水渗透至红细胞内部达一定程度时,红细胞发生膨胀破裂。
根据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红细胞溶血的情况反映红细胞其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反映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性。
比值愈小,红细胞抵抗力愈小,渗透脆性增加;反之抵抗力增大,渗透脆性降低。
32.再障的诊断标准有哪些?答: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②一般无肝脾肿大;③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低下或重度低下(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④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⑤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再障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不同类型的A A治疗原则和预后不同。
诊断A A后,应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综合分析进行分型。
33.患者男,60岁,全血细胞减少,皮肋下1C M骨髓增生活跃,红系和粒系有明显病态造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答:白血病。
34.一般情况下区分粪便中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肠道杆菌最有价值的生化实验室什么?答:β—半乳糖苷酶。
35.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厌氧培养基的概念及种类?答: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最常用的是肉浸润液,俗称肉汤,主要成分含牛肉浸液和蛋白胨。
基础培养基广泛用于细菌的增菌,也是制备其他培养基的基础成分。
鉴别培养基:利用细菌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能力及代谢产物的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作用底物和指示剂,观察细菌生长过程中分解底物所释放的不同产物,通过指示剂的反应不同来鉴别细菌。
例如糖发酵管、克氏双糖铁琼脂(K I A)、伊红亚甲蓝琼脂和动力—吲哚—尿素(M I U)培养基等。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目的是抑制标本中的杂菌生长,有助于对所选择的细菌种类的生长。
例如培养肠道致病菌的S S琼脂,其中的胆盐能抑制革兰阳性菌,枸橼酸钠和煌绿能抑制大肠埃希菌,因而使致病的沙门菌,志贺菌容易被分离到。
中国蓝,麦康凯、伊红亚甲蓝琼脂是选择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可加入葡萄糖、血液、生长因子等特殊成分,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和需要特殊生长因子的细菌生长,最常用的是血琼脂平板、巧克力血平板等。
厌氧培养基:是培养专性厌氧菌的培养基,除含营养成分外,还加入还原剂以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如疱肉培养基、巯基乙醇酸钠培养基等。
36.能确切区别沙门菌、志贺菌的实验是什么?答:伤寒沙门菌在K I A培养基上的表现与志贺菌相似,鉴别点是伤寒沙门菌硫化氢和动力阳性,能与沙门菌因子血清(O A-F、O9、V i)凝集而不与志贺菌属因子血清凝集。
37.淋病奈瑟菌生物学特性有哪些?答:①形态:奈瑟菌属细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形似双肾或咖啡豆样,凹面相对,无动力,无芽孢,某些菌种形成荚膜。
②培养特性:需氧生长,初次分离需5%—7%二氧化碳和高湿度刺激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5—37℃,低于30℃不生长,血琼脂平板或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呈光滑、湿润、透明或半透明,直径1—2C M的不溶血、圆形、灰蓝色菌落,卵黄琼脂平板上位无色光滑、湿润、奶油状的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轻度或中度浑浊生长,无菌膜。
③生化特性: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除延长奈瑟菌外),对糖分解能力,硝酸盐还原能力和D N A合成酶不同,常作为菌种间的鉴别依据。
④抵抗力:奈瑟菌属细菌对寒冷、干燥和热的抵抗力弱。
38.风湿热的辅助诊断应采用什么方法?答:抗链球菌溶素O抗体检测。
39.一女大学生自述:咳嗽,低热,痰中有血丝,疲乏无力,盗汗,痰标本应采血什么染色方法?(抗酸染色)40.哪些微生物无细胞壁?(细菌L型)41.性病淋巴肉芽肿的病原体是什么?(沙眼衣原体L1、L2、L3血清型)42.常用于检查血液和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的染色方法是什么?答: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色,直接荧光检测法。
43.在我国流行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什么?(肠道病毒71型)44.鉴定破伤风梭菌主要特殊形态的根据是什么?答:本菌细长,有周鞭毛,能运动,无荚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