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生物有限公司######年######月目录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2 项目提出的背景1.3项目承办单位概况1.4 可行性研究工作过程1.5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 社会意义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与项目建设规模3.1 项目产品的市场调查3.2 项目产品的竞争能力预测3.3 本项目的建设规模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 原料与资源条件4.2 厂址的选择4.3 厂址的建设条件第五章技术工艺和设备选择5.1 项目生产规模的确定5.2 技术工艺方案5.3 设备选型5.4 总图与运输5.5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第六章环境保护、节能及工业卫生6.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6.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6.3 综合利用及治理方案6.4 绿化6.5 节能第七章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7.1 企业组织及工作制度7.2 劳动定员7.3 人员培训第八章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安排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1 投资估算的依据9.2 投资估算9.3 流动资金估算9.4项目工程建设计划9.5 资金筹措计划第十章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10.1 经营成本10.2 收入预期10.3 项目财务分析第十一章项目实施风险评价第十二章结论12.1经济效益可观12.2生态效益突出12.3社会效益显著第一章项目概述为了促进里王振生态农业发展,尽快形成绿色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们结合里王振实际,研究编制了《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报告》。
现将项目报告内容概述如下:1.1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1.1.3 建设性质:新建1.1.4 项目主管单位:####################1.1.5 项目建设单位:################生物有限公司1.1.6 建设期限、建设内容建设时间:2014年1月——2014年12月建设内容:建设发酵车间(含发酵池):2400㎡建设包装车间:600㎡建设成品库房:2400㎡建设配套房: 600㎡建设生产线: 3条1.1.7 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申报单位:########生物有限公司法人代表:########################1.1.8 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总投资:1110万元资金投向:固定资产投资71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1.1.9 资金筹措申请上级专项扶持资金:500万元。
企业自筹: 610万元1.1.10 主要技术经济指1.1.11 标1.1.121.建设年生产1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线10条。
3.解决50万头标准猪粪便环境污染问题6.解决15万亩稻草焚烧难题1.1.13 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1.1.10.1 以三联化肥有限公司为项目核心区建设生物有机肥生产基地,在里王振范围内以“订单农业”方式辐射种植面积25万亩,年收购绿色黄谷6万吨。
1.1.10.2 项目实现年产值12000万元,可创利税2630万元,年净利润837万元,直接带动农民17500人增收,农户年均增收500元以上(以每头猪节约环境治理费5元计算)。
农户使用生物有机肥产品增产10-15%,实现增收100元/亩,种植增收6000万元,带动农户10.58万户。
1.1.10.3 企业每年吸纳300个农村劳动力,月均工资1600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1《土建部分采用投资指标估算法:按李明地区同类建筑造价和1995年《####市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再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测算制定。
1.2.2安装工程:采用####市建设委员会1995年《####市安装工程计价定额》及相关文件规定测算。
1.2.3设备价格:按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价格资料另加运杂费等费用计算,材料价格按大王镇现行材料预算价格计算。
1.2.4其它费用:各项地方性税费,不可预见费用,勘察设计费按有关文件规定计算。
生物菌、腐熟剂等原材料费用,按成本价计算。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目前畜牧业已成为里王振的辅助产业,以生猪、家禽和肉牛羊为主的生产基地正在形成,同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不仅可以缓解我县化肥资源的短缺,提升地力,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提高产量,还可以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生态农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技术先进,实用可靠,项目承担单位在生物有机肥生产方面已经具备良好基础,有基地、有技术、已经在李明地区试销售近3年时间,得到了农户广泛地认可。
同时项目能够切实地为农户带来增收前景、为地方增加税收,项目建设可行。
1.4 项目建议1.4.1 因有机肥的成本高于化肥,虽然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或远高于一般农产品,但农民意识的转变,仍需要培训和时间,建议政府对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并协调相关部门对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粪便收集进行规范化管理。
1.4.2 里王振作出了“农业强县”的规划,本项目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可以解决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问题,大面积使用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我县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出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议政府将生物有机肥的推广,纳入政府农业规划,将生产使用生物肥与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绿色里王振结合起来,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使生物有机肥最大限度地在农业、林业生产中得到直接利用。
1.4.3 建议政府加快生态农业规划进程,加快示范区建设,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降低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强度,促进农村面源污染的进一步治理。
1.4.4 本项目属于解决我县环境污染的项目,建议政府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将建厂用地作为农用地对待,给予优惠。
2 项目环境情况2.1 自然资源概况2.1.1地理地貌里王振地处三明东,距三明21公里。
幅员面积1815平方公里,全县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属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
2.1.2气候条件里王振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历年平均降雨量1161.9毫米,历年平均气温19.2℃,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104.4小时,无霜285天。
2.1.3 灌溉条件里王振属湘江溪河自流灌溉,境内有24条主要河流,大小排灌沟渠1470条,2671公里,大小型水库11个,山平塘85口,机沉井80座,电力提灌站60座,灌溉面积27.3万亩。
2.1.4 耕地及土壤全县耕地面积49.38万亩,其中田38.1万亩,地11.28万亩。
境内大部分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耕层质地为壤土,结构性好,熟化度高,供肥力强,宜种性广,矿物养分含量较丰富。
2.1.5 人口与经济里王振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万人,农村劳动力15万人。
2013全县农业生产总值19.7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1元。
2.1.6 交通与能源里王振交通发达,205国道和福银高速公路、鹰厦铁路、向浦高速铁路贯穿全境。
村村通水泥路,电力有保障,村村通电话。
2.2 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通过引导和政策扶持,我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
2013,我县已出栏生猪130万头、牛3万头、羊9万只、其它畜禽家畜823万只。
其中,生猪已成为我县的特色产业。
就生猪养殖情况来看,我县规模以上(存栏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有22家,都没有污染治理设施,仅个别养殖场进行了粪便干湿分离;存栏100-500头的养殖场500多家,仅有10%左右的有贮粪池,且容积不足,绝大多数为直排;其它小规模家庭养殖基本都是直排。
若达到年出栏生猪300万头的目标,畜禽粪便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畜禽养殖污染会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2.3 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2.3.1 畜禽养殖业方面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的逐渐扩大,畜禽养殖特点发生如下变化:即由过去的分散经营、饲养头数少、主要分布在农区转变为现在的集中经营、饲养头数多、分布在城市郊区或集镇区。
由于养殖规模、养殖方式和分布区域发生了变化,导致畜禽养殖污染呈现总量增加、程度加剧和范围扩大的趋势。
一是畜禽粪便产生量很大。
据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23个规模化畜禽养殖集中的省、市调查显示,我国2003年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31亿吨,是工业固体废物的2.4倍数,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仅COD一项就达11613万吨,已远远超过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物的COD之和,而在我县显得更为突出。
随着我县“311”工程的实施,畜禽产业将得到快速的发展,畜禽总量将急剧增加,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将快素增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对我是环境治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二是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相当严重。
由于畜禽养殖场基本没有综合利用和污水治理设施,畜禽粪便及污水任意排放现象普遍。
大量畜禽粪便及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加剧了河流的富营养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畜禽粪便产生和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县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2.3.2 种植业方面70年代以后,因化肥具有便于贮运、施用简单、见效快的优点,加上畜禽养殖特点的演变和务农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畜禽粪含水量大、恶臭、带来处理、运输、施用的不方便,更加剧了畜禽粪直接还田的难度,致使在广大农村肥料施用由畜禽肥为主转变为化肥占主导地位,这不仅使土壤板结,土质逐年下降,而且也使畜禽粪由宝变为废弃物,失去了应用的出路,使其从“利”变成了“害”,发生了质的变化。
同时,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量使用也对水质、环境等带来了潜在威胁。
农产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有毒残留成份越来越高,农产品品质逐步下降,市场竞争力也随之减弱,与众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后,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形成尖锐的矛盾。
有的农民没有环保意识,稻草焚烧也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2.4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里王振农科所拥有高、中、初级职称农业技术人员130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58人,初级职称59人。
形成了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为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 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对环境的污染里王振是大王镇的生猪养殖牵头县,实施的“311”工程,将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增长,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将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1 氮和磷的污染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比如,肉仔鸡粪便中含食入氮的50%、食入磷的55%;生长猪排出食入氮、磷的80%-85%。
这给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据测算,一个万头猪场,每年至少向猪场周围排污3万t,其中含约107t的氮和31t的磷,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壤后,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含量过高会使土地失去生产价值,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