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细管电泳优秀课件 (2)

毛细管电泳优秀课件 (2)


似分子筛的作用
——试样分子按大小分离。
蛋白质、DNA等的 m/z与分子大小无关,CZE模式很难 分离,采用CGE能获得良好分离,DAN排序的重要手段
无胶筛分技术:采用低粘度的线性聚合物溶液代
替高粘度交联聚丙烯酰胺。柱便宜、易制备。
3、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 ,MEKC)
(1)缓冲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其浓度达到临界浓度, 形成一疏水内核、外部带负电的胶束(假固定相)。
➢ 电渗流速度是电泳流速度的5-7倍,混合物 中所有的组份随电渗流朝一个方向迁移。
➢ 流出顺序:①正离子②中性粒子③负离子
电 泳 过 程 中 不 但 可 以 按 类 分 离 , 除 中 性
粒子外,同种类离子由于受到的电场力大 小不一样也同时被相互分离。
五、主要分离模式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 毛细管离子分析
(2)电泳流和电渗流的方 向相反,且ν电渗流>ν电泳 ,电 场力的作用下负电胶束以较 慢的速度向负极移动;
3、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 ,MEKC)
(3)中性分子在胶束相和溶液(水相)间分配,疏 水性强的组分与胶束结合的较牢,流出时间长;
(4)可用来分离中性物质。 (5)色谱与电泳分离模式的结合。
4、 毛细管电色谱 CEC
在毛细管壁上键合或涂渍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 液,以电渗流为流动相,试样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 为分离机理的电动色谱过程
固定相:依HPLC理论和经验选择,反相应用多 缓冲液:水溶液或有机溶液。
常用甲醇-水、乙睛-水等
六、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器
1.高压电源
(1)0~30 kV 稳定、连续可调的直流电源 (2)电场强度程序控制系统 (3)电源极性易转换
毛细管电泳
一、电泳的含义
电泳: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的带电质点在
电场力作用下向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的过程。
由于不同离子所带电荷及性质的不同,迁移速 率不同,可实现分离。
1937年,蒂塞利乌斯( Tiselius,瑞典) 第一次用 自由溶液电泳从人血清提取的蛋白混合液分离出白蛋
白和α、β、γ球蛋白;194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2. 毛细管柱
➢要求:电绝缘、紫外/可见光透明且富有弹性 ➢材料:石英(各项性能好)、玻璃 ➢规格:内径20~75 um,外径350~400um;长度<=1m
3.缓冲液池
要求 ➢化学惰性 ➢机械稳定性好
——玻璃瓶
4. 检测器
➢要求:具有极高灵敏度,可柱上或柱端检测
类型 紫外-可见 荧光 激光诱导荧光 电导
特点:
A、分离效率高:104理论塔板数,接近GC 空心管,无固定液,H = B/u;流型不同
B、 分离速度快:优于LC,接近GC C、进样量少:nL
四、分离过程
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 电渗:溶剂在电场作用下的单向流动
•正溶质离子所受的力:电场力 + 电渗力 •负溶质离子所受的力:电场力 电渗力 •中性分子所受的力:电渗力
检测限/mol 10-13~10-15 10-15~10-17 10-18~10-20 10-18~10-19
特点 加二极管阵列,光谱信息 灵敏度高,样品需衍生 灵敏度极高,样品需衍生 离子灵敏,需专用的装置
5、进样方式
进样量:毛细管长度的1%-2%;纳升级、非常小
1. 流体力学进样方式 进样端加压、出口端抽真空、虹吸进样
2. 电动进样方式 毛细管一端插入样品瓶,加电压
3. 扩散进样 试样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分离柱端口处。
七、 应用 1、离子分析
2、药物分析
采用MEKC模式, 鉴定违禁药物; 效果优于HPLG法
3、氨基酸分析
4、蛋白质分析
1、毛细管区带电泳 CZE
带电粒子的迁移速度=电泳和电渗流速度的矢量和。 •正溶质离子所受的力:电场力 + 电渗力 •负溶质离子所受的力:电场力 电渗力 •中性分子所受的力:电渗力 ➢流出顺序:①正离子②中性粒子③负离子
最基本、应用广的分离模式
2、毛细管凝胶电泳 CGE
将聚丙烯酰胺等在毛细管柱内交联生成凝胶,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经典电泳分析
利用电泳现象对某些化学或生物物质进行分离分 析的方法和技术叫电泳法或电泳技术。
按形状分类: U型管电泳、柱状电泳、板电泳
按载体分类: 滤纸电泳、琼脂电泳、聚丙烯酰胺电泳、自由电泳
缺点:操作烦琐,分离效率低,定量困难,无法与其 他分析相比。
三、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
技术上的重要改进:
➢ 采用了0.05mm内径的毛细管 ➢ 采用了高达数千伏的电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