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科专科制度25条

产科专科制度25条

产科专科制度一、爱婴医院工作制度二、产科工作制度三、产科业务培训制度四、宣教室工作制度五、产科门诊工作制度六、高危妊娠门诊管理制度七、产房工作制度八、待产室工作制度九、隔离待产室工作制度十、分娩室工作制度十^一、隔离分娩室工作制度十二、产科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十三、母婴同室管理制度十四、新生儿沐浴室工作制度十五、产儿科医师双查房制度十六、新生儿交接制度十七、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十八、高危孕产妇新生儿(儿)科医师会诊制度十九、孕产妇安全管理制度二十、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二^一、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二十二、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二十三、死胎、死婴管理制度二十四、胎盘处置管理制度二十五、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爱婴医院工作制度1、认真执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标准》,贯彻《爱婴医院十条标准》,倡导对6个月内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以实现婴儿的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

2、加强产科门诊孕期母乳喂养营养指导,使孕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为哺乳做好物质准备。

3、做好入院时产前健康教育,母乳喂养纳入住院告知内容,使孕妇及家属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重要性及可能性,建立产后母乳喂养的决心及信心。

4、做到早开奶。

产后30分钟内开始早期吸吮并再次宣教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介绍母婴同室的好处,增加产妇信心。

剖宫产产妇清醒后半小时内实施早吸吮。

5、坚持母婴同室。

凡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母亲及无特殊医疗护理处理必要的新生儿,应在产后2小时送入母婴同室。

母婴同室的婴儿应与母亲24小时在一起。

实行早吸吮,指导按需哺乳。

6、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指导。

医护人员应掌握母乳喂养有关知识,并不断更新,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技巧,鼓励多吸吮,促进乳汁分泌。

7、新生儿病房仍应坚持母乳喂养,允许母亲亲自喂养病儿。

8、医护人员应随时指导母乳喂养,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如奶胀、奶头疼痛等,并指导将多余的乳汁或不能亲自喂哺孩子时将乳汁挤出,收集后存入奶库,放冰箱内标明收集时间,冷藏母乳2-4 C,可保存24小时。

9、除有医学指征外,禁止给新生儿吃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或饮料。

实行母乳喂养,病房不得出现奶瓶、奶头及奶粉,禁止使用橡皮奶头、奶瓶或之使用奶头作安慰物,禁止任何形式的代乳品喂养宣传。

10、产后42天访视检查产妇时,应检查实施母乳喂养的情况并予以咨询指导。

11、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不得宣传、销售母乳代用品,不得接受奶粉厂商的馈赠。

12、落实岗位责任,将母乳喂养开展情况、环节质控纳入工作质量考核内容。

、产科工作制度1、依法执业,依德行医,遵守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产科各级各类医护人员岗位职责。

认真执行各项医疗、护理、助产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

2、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医疗工作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

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严禁擅离职守。

3、科主任至少每周查房一次。

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主治医师至少每天上午查房1次;住院医师每天早晚查房,危重和术后孕产妇随时巡视。

4、新入院孕产妇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按时查房、书写病程记录,对疑难危急重孕产妇及时组织会诊、讨论,并及时报告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

坚持重大手术审批、术前讨论制度。

做好交接班记录和各项医疗质量登记,严防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5、医疗服务中要认真履行知情告知义务,维护孕产妇的健康权益。

6、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全程监控科室医疗服务质量,对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做好监控记录,重大事件及时上报院质量管理部门。

定期评价医疗安全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7、落实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知情隐瞒不报,视其情节予以处理。

8、认真做好分娩登记、出生缺陷登记、妇幼卫生监测等相关资料的登记、分析、上报。

9、认真作好实习带教、技术培训、指导等工作,注意保护孕产妇隐私。

10、及时完成上级部门的指令性工作。

三、产科业务培训制度1、制定产科业务培训计划,落实三基三严培训及产科适宜新技术培训。

2、采用科内讲座、专题讨论、操作演练、进修汇报等多种形式进行院内培训3、有计划安排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以提高学术水平。

4、全体医护人员,每年应接受母婴保健相关知识培训。

5、科室每年应对每位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考核。

6、建立产科工作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档案。

四、宣教室工作制度1、工作人员遵守医德规范、仪表端庄、衣帽整齐、坚守岗位、佩戴胸卡2、保持宣教室安静、整洁、舒适、温馨,室内设施齐全、完好。

3、认真履行职责,按时播放规定的影像资料。

有宣教教材,宣教室工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

4、宣教室应悬挂母乳喂养的三个十条规定,积极组织孕妇及家属参加孕妇学校,掌握孕产期保健及母乳喂养知识。

5、认真填写各种登记册及评估表,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定期评估宣教效果,并进行改进。

五、产科门诊工作制度1、医务人员遵守医德规范、仪表端庄、衣帽整齐、坚守岗位、佩戴胸卡。

2、诊室清洁卫生,设备仪器摆放整齐完好备用,不得放置与诊疗无关的物品。

3、实行首诊负责制。

首诊医师应全面诊查孕产妇,及时处理,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处理。

4、做好早孕建册登记,开展孕期保健服务,规范填写保健手册、门诊日志。

5、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进行高危评分,对高危孕妇实行专册登记并在保健手册上作高危妊娠标记。

筛查出的高危妊娠孕妇应转入“高危妊娠门诊”诊治。

凡妊娠禁忌者应尽早动员终止妊娠。

6、做好产前检查、遗传咨询及孕期保健、营养、心理健康指导等工作。

7、做好母乳喂养宣教、产后42天健康检查及产后康复工作。

8、做好孕期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

9、严禁对胎儿进行非医学指征的性别鉴定。

六、高危妊娠门诊管理制度1、高危门诊接诊医师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医务人员遵守医德规范,仪表端庄,衣帽整齐,坚守岗位,佩带标识。

3、诊室清洁卫生,设备仪器摆放整齐,完好备用。

不得放置与诊疗无关的物品。

4、准确进行高危评分,认真做好高危妊娠保健指导与咨询,并预约下次就诊时间5、认真做好高危妊娠转诊,充分利用网络等多种形式,及时完成逐级报告、日常监护及定期随访。

6、做好高危孕妇的登记及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

七、产房工作制度1、产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助产人员不得擅自离开产房。

2、产房应严格按照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进行区域划分,标识明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戴产房专用的工作服及口罩、帽子、鞋。

产妇也应更换衣、裤、鞋,方可入产房。

4、检查产妇前后要洗手。

接产或手术时严格遵守外科手卫生制度及无菌操作规范。

5、孕妇分娩时必须有2名以上医务人员参与接生,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6、产房应配备与功能任务相符合的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做到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和更换。

7、严格交接班制度,实行孕产妇床头交接。

接班者应测量血压、胎心,并记录和签名。

8、患传染病的孕产妇应在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待产分娩。

应按隔离技术规范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9、新生儿出生后由助产人员进行常规检查,检查后立即抱给产妇辨认性别,并系好腕带,盖足印,认真核对。

进行早接触、早吸吮。

严禁产科医生对新生儿做出出生缺陷诊断。

出生缺陷应由新生儿科医生诊断,必要时经会诊或由上级医院确诊。

10、接产后,助产人员应及时准确填写产程、分娩经过和新生儿评分情况。

11、分娩后产妇与新生儿在产房观察2小时,由助产人员进行监护,无特殊情况,在家属陪同下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同时检查核对新生儿性别、手腕标识和产妇情况,进行交接,交接时需三方签字确认。

新生儿必须交给产妇或监护人,严禁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交接新生儿。

12、严禁产房工作人员出售胎盘。

严禁死婴、死胎按医疗废弃物处理。

对分娩过程中产生的死胎、死婴,必须填写《死胎、死婴处理知情同意书》,按《殡葬管理条例》处理。

交接环节记录必须完整,并由当事各方签字确认。

13、严禁产科工作人员接收弃婴。

无主弃婴应联系公安、民政等部门,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14、落实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知情隐瞒不报者应承担相应责任。

八、待产室工作制度1、保持室内安静、整洁、舒适、温馨,定期消毒2、严密观察每位产妇的胎心、宫缩与产程进展,并如实做好记录。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3、积极开展导乐服务,做好母乳喂养宣教工作。

4、进行心理护理,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5、严格交接班制度,接班时应测血压、听胎心,并做好记录。

6、及时将符合分娩条件的产妇送入分娩室。

7、患传染病产妇进隔离待产室,应对患传染病的产妇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九、隔离待产室工作制度1、患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待产室待产,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2、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和一次性物品的无害化处理,所有物品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3、隔离待产室除应有正常待产室工作流程外,还应有艾滋病孕产妇分娩处理流程、乙肝孕产妇处理流程、梅毒孕产妇处理流程及患有其他传染病孕产妇处理流程。

4、严密观察每位产妇的胎心、宫缩与产程进展,并如实做好记录。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值班医师。

5、进行心理护理,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6、严格交接班制度,接班时应测血压、听胎心,并做好记录。

7、及时将符合分娩条件的产妇送入隔离分娩室。

十、分娩室工作制度1分娩室应有以下抢救程序:①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程序;②羊水栓塞抢救程序; ③DIC 抢救程序;④子痫抢救程序;⑤心衰抢救程序;⑥心、肺、脑复苏程序;⑦新生儿复苏程序。

2、分娩室应配备与功能任务相符合的物品、药品和急救设备,固定位置,专人保管, 定期检查、维修,及时补充和更换,不得外借。

3、保持分娩室清洁,每日空气消毒,每周大清扫1次,产后及时消毒处理。

4、严密观察产程,指导产妇合理用力。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值班医师。

每位产妇分娩时均应做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

5、产包打开1小时,产妇未分娩者,应更换产包再进行接生。

6、新生儿出生后由助产人员进行常规检查,检查后立即抱给产妇辨认性别,并系好腕带,盖足印,认真核对。

行早接触、早吸吮。

严禁产科医生对新生儿做出出生缺陷诊断。

出生缺陷应由新生儿科医生诊断,必要时经会诊或由上级医院确诊。

7、分娩后产妇与新生儿在产房观察2 小时,由助产人员进行监护,无特殊情况,在家属陪同下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同时检查核对新生儿性别、手腕标识和产妇情况,进行交接,交接时需三方签字确认。

新生儿必须交给产妇或监护人,严禁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交接新生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