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实验学校2019年春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20,每题1.5分,21—45,每题1分,共55分)1、达到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①该系统处于幼年到成熟的过渡阶段②该系统内生物种类及其数量比例相对稳定③有完整的营养结构和典型的食物链关系④能量和物质的收支大体相同⑤能量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而波动⑥有一定限度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
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
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3、“稻田养鱼”这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在许多地方得到推广。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
最终取得稻、鱼双丰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在遭遇虫害时,一些水稻会释放某些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消灭,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只有捕食一种B.稻田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C.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使用价值D.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4、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5、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 )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B.属于次级消费者C.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6、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B.生物圈有多层次的稳定性是因为有以负反馈为基础的自动调节能力C.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比较高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7、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生态系统( )①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④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⑤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⑥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8、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9、下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利用了其间接价值C.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10、下列对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分析,合理的是( )A.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不是逐级递减的C.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鱼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D.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只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1、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 )A.和的数量保持“”型增长B.与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C.、和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D.的食性和营养级发生改变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一定高B.—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利用,逐级递减的1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 )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C.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含氮的无机化合物被植物利用14、如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⑤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长期保持稳定C.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15、鱼类在遭受捕食后,受损的表皮会释放出大量的报警信息素,警告其他个体作出反捕食反应。
例如白斑狗鱼捕食过胖头鱥(guì)之后,它的粪便、尿液及分泌物中都可能带有胖头鱥的报警物质,导致其他胖头鱥主动回避这类白斑狗鱼,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胖头鱥的报警物质会吸引其他的白斑狗鱼,从而干扰第一只白斑狗鱼的捕食,胖头鱥可以趁机逃走。
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A.胖头鱥遭受捕食后释放报警信息素并对白斑狗鱼进行标记属于种内互助B.白斑狗鱼的种群密度和在适宜栖息区域内的随机分布属于群落的特征C.报警信息素使同伴回避并干扰第一只白斑狗鱼的捕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采用标志重捕法研究胖头鱥的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16、邻水脐橙闻名中外,生态橙园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生物防治调控橙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等。
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17、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18、下列有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C.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摄入的能量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能量的输入,但无需输入物质19、下面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B.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与能量多级循环利用等原理C.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D.建沼气池和制作生态缸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一样的20、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图1中,分别属于分解者,生产者B.图1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2,3,4,5C.如果发生瘟疫,的数量将不断增加D.在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值代表兔与狼之间能量传递效率,③和④分别是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21、在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
4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
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
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 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 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合小鲫鱼和水稻的生长周期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B.第一个月期间,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浮游动物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C.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从而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第二个月期间,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鱼会大量捕食浮游植物22、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
已知种群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B.种群在第5~7年间个体数下降是由的增加和的减少所致C.和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降低了物种多样性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生物构建了一条食物链C.同等干扰强度下,沙漠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快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24、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是一种全新的养殖方式。
例如在加拿大的芬迪湾,人们用网笼养殖鲑鱼,鲑鱼的排泄物顺水而下,为贝类和海带提供养料。
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贝类是分解者,海带是生产者B.不利于物质循环再生C.的实施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D.笼养鲑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笼养区域的生产者数量更多25、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鱼因污染死亡后,尸体腐烂导致污染加重,更多鱼类死亡,这属于正反馈调节的事例D.流经农田生态系统和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都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26、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
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能力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27、下图为北太平洋海水中无机盐含量、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图。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3代表生产者,2为初级消费者B.经2、3的作用,完成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9月份无机盐的增多是由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D.一年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最多的月份是6月份28、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果树数量,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C.共享单车和电动汽车的使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9、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