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国内各种煤化工装置盈亏情况统计

2016年国内各种煤化工装置盈亏情况统计

2016年国内各种煤化工装置盈亏情况统计煤制烯烃:产业链是否完整决定盈亏不出预料,众多上市煤企发布的2016年业绩公告都是预盈。

2015年亏损高达29.8亿元的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1月17日公告称,预计2016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5亿元到30亿元;2015年亏损高达25.2亿元的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月20日公告称,预计2016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为18亿元到22亿元;2015年盈利为161.44亿元的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月26日公告称,预计2016年实现净利润227亿元,实现大幅增长;山西省属七大煤炭企业相继发布的2016年度业绩预报亦全部实现盈利,预计累计实现净利润22.5亿~26.5亿元左右。

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在煤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盈利能力显然要受到影响。

然而,煤制烯烃似乎不以为然。

2016年,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多措并举生产聚烯烃产品57.96万吨,销售聚烯烃57.47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3亿元,全面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正式运营第一个年头的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制烯烃项目全年生产聚烯烃产品63.2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2.8亿元,利润3.53亿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52亿元;延长石油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甲醇制烯烃装置负荷106%,2016年生产化工产品178.48万吨,其中聚烯烃103.0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实现利润8.45亿元,上缴税费8.73亿元……“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压缩了聚烯烃产品的利润空间,而煤炭价格上涨抬高了煤制烯烃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但在这种双重夹击下,煤制烯烃企业仍然保持了很好的运营。

从市场价来看,利润空间还是有的。

”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国良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烯烃路线都挣钱。

与煤制烯烃仅仅在原料采购方式上有差别的外购甲醇制烯烃就陷入了市场漩涡不得自拔。

“2016年年底前后,甲醇价格都涨到了3000元,3吨甲醇做1吨烯烃,成本大约9000元,可乙烯、丙烯市场价格只有7000~8000元左右,能盈利吗?”一个工程设计人员无奈地说。

据了解,华东地区受到进口货源减少以及2016年年底甲醇制烯烃新装置开工的影响,甲醇货源紧张,价格上涨。

最迅猛的时候从2016年12月初涨到12月16日,华东甲醇从2500元/吨涨到3200元/吨。

特别是春节过后,华东地区甲醇价格坚挺。

因为触及到生存底线,自2017年1月以来,国内外购甲醇制烯烃企业只好开始了一轮检修潮。

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在1月、2月分别检修两次累计16天;山东神达化工有限公司33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2月初检修8天;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1月23日起检修一个月左右;宁波富德能源有限公司甲醇制烯烃装置因下游聚丙烯装置故障降负运行一周左右……截至2016年,国内已投产的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项目总产能达到719万吨。

其中煤经甲醇制烯烃298万吨、甲醇制烯烃287万吨、其他路线(煤制丙烯、甲醇制丙烯等)134万吨。

也就是说,产业链是否完整成了煤制烯烃盈亏的分水岭。

煤制油:税后必亏,免税后微利2016年,我国已形成的煤制油产能超过300万吨,其中直接液化153万吨、间接液化148万吨。

但对煤制油企业来说,除了高煤价、低油价,还有一个高昂的税负。

结果,2016年煤制油全行业普遍亏损无疑。

根据上市公司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半年度报告,截至2016年6月30日,该企业16万吨/年煤制油项目装置保持安全稳定运行164.3天,无非计划停车,累计生产各类油品和化工品9.18万吨,销售各类油品和化工品9.0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46亿元,实现净利润-2062.66万元。

而据相关负责人透露,下半年经营状况虽有所改善,但是因为煤价的大幅上涨和上半年亏损的情况,全年业绩最理想状况也只能是微利。

而2015年该项目净利润0.105亿元,也是微利。

2016年,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所用原料无烟块煤价格已翻番。

为降低原料成本,公司将原料中兰炭掺用比例提升至50%。

而掺用的兰炭原料也不便宜,从年初的280元/吨到10月已涨至430元/吨。

公司还通过大用户直供电谈判使企业生产用电较一般工业用电低0.07元/千瓦时。

尽管如此,原料煤及电力成本仍占到煤基费托合成油综合成本的60%。

在油品价格低位运行的2016年,亏损局面难以逆转。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12万吨/年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多产中间馏分油装置全年共计生产各类油品10.9万吨,产销两旺,虽比2015年减亏9533万元,但仍亏损了1723万元。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50万吨/年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自2010年投产至今,已经连续稳定运行近7年,累计缴纳税费20.6亿元。

2016年全年公司缴纳税费1.6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9亿元。

但是,2016年公司需缴纳消费税5.62亿元,缴税后全年亏损4.33亿元。

其他如神华集团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项目、兖矿陕西榆林未来能源化工公司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等代表性项目盈利情况都不乐观。

个别大型煤制油项目由于各类税费占营业收入50%以上,亏损上亿元。

据测算,煤制油示范项目柴油综合税负为36.82%,石脑油综合税负为58.98%。

由于原料价格低,可抵扣增值税较低,煤制油产品实际承担的增值税率远高于石油基产品。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指出,在2016年的煤价和税收政策下,煤制油企业每生产1吨柴油,亏损是1392元,每生产1吨石脑油亏损是1836元。

煤制油企业现在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

随着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的投产,煤制油产业的税负问题更为显著。

“我们算过一笔帐,400万吨煤制油项目投产以后,消费税占吨油品的比例,占到成本的40%~45%,是影响煤制油成本最大的因素。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焦洪桥说。

有业内人士测算过,如果要缴纳消费税,煤制油的盈利平衡点是65美元/桶;如果免征消费税,煤制油的盈利平衡点则是50美元/桶。

也就是说,消费税减免政策直接决定了煤制油项目的存亡。

据传,2017年年初,国家7部委研究同意给予煤制油示范项目消费税免征5年的优惠政策。

果真如此,那么煤制油企业可以说是终于看到了曙光。

煤制天然气:成本居高不下,亏损如影随行截至2016年,我国已投产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共3个,分别为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气有限公司克旗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和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伊犁55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

已投产项目的产能总规模为31.1亿立方米/年(大唐克旗13.35亿方、新疆庆华13.75亿方,内蒙古汇能4亿方)。

根据业内人士测算,以规模为4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例,建设成本大约为200.9亿元,煤价格为200元/吨,催化剂为55元/千立方米,电为0.6元/度,水耗6.3吨/千立方米,水费5元/吨,最终计算的生产成本为1.54元/立方米。

煤制天然气进入管道运输还需要扣除一定的运输费用和营业税、增值税等。

从目前来看,煤制天然气产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负盈利问题突出。

2016年7月,上市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将包括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在内的4项煤化工资产以1元价格转让给中新能化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年底,大唐集团为中新能化科技有限公司引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

大唐集团之所以忍痛剥离煤化工板块,正是因为努力多年的煤制气项目仍旧无法带来效益。

而2013年12月投产的庆华集团55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13.75亿立方米/年工程表现不错。

装置一直维持高负荷平稳运行,生产负荷达到80%以上,月产量近1亿立方米。

但即使如此,据测算,庆华煤制天然气生产成本价为1.6元/立方米,在发改委2015年11月20日起将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700元后,盈利空间被大大缩减。

内蒙古汇能鄂尔多斯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的一期4亿立方米/年工程于2014年11月投产,并同时配套建成了液化天然气生产线。

该项目自投产以来,产品售价长期在5000元/吨以下徘徊,低于成本价,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亏损主要原因是该项目采用了高热值低硬度低灰分和低含硫优质煤,生产成本远高于其他示范项目。

据知情人透露,目前单体试车已全部完成的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正在等待发改委最后的核准文件。

虽然已做好了投产准备,但是基于高企的原料煤价和中石油垄断性的入网价格,该企业对于未来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

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在煤制气生产成本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达60%,煤炭价格的波动对煤制气的成本影响最大。

根据示范项目运行状况看,煤制气实际生产成本很高,仅低于享受中国政府补贴的进口气。

因此,煤制气在生产成本方面几无优势。

而在销售价格方面,目前管道输送及液化制液化天然气,煤制气的销售价格均高于当地天然气门站价格,竞争力较弱。

煤制乙二醇:有的还在亏损谷底,有的已扭亏为盈最近,被称为煤制乙二醇巨头的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丹化科技)发布的《2016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备受关注。

因为丹化科技同时还发布了一份《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表示“本年度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但受原油及乙二醇价格在报告期内大部分时段都处于低位的影响,使得公司发生经营性亏损。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亿元左右。

”据了解,丹化科技的盈利来源一向主要在于其主营的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

这两份公告说明丹化科技已经连续两年没有盈利了。

再向前追溯,情况也不甚乐观。

自2009年开始,丹化科技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14亿元、-2.94亿元、0.28亿元、-1.74亿元、0.17亿元、-0.31亿元和-1.66亿元。

这份差强人意的成绩单,很容易被归结为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的问题。

有媒体援引相关人士的分析认为,与石油工艺路线为原料的乙二醇相比,煤制乙二醇成分比较复杂,部分杂质目前暂时无法检测出来。

同时,这些杂质将直接导致涤纶的色泽、色牢度等指标不能保证。

为数极少的聚酯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通常只会采购10%~20%的煤制乙二醇,与石油法乙二醇混合使用。

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完全使用煤制乙二醇。

对此,丹化科技在2017年2月25日专门发布了《澄清公告》,声明公司2016年度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基本无库存。

公司的乙二醇产品质量和石化基乙二醇基本没有区别,纯度99.8%以上,优等品率达到100%,2016年度有80%的产品被聚酯行业所使用,在某聚酯厂最高掺用比例达到50%以上,未产生色泽、色牢度等指标不正常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