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实证分析实证经济学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

2、规范分析规范经济学回答了“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1)价值判断——规范分析设立评判标准,对结果好坏做出判断;实证分析只描述经济运行过程,不做出好坏的判断。

(2)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研究“是什么”(3)是否具有客观性——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结论受价值判断影响;实证分析有客观性。

联系: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以规范分析为指导;实证分析的结果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最终目的,规范分析的结论是实证分析的出发点。

3、经济学分析方法静态分析: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

例:均衡价格决定模型。

比较静态分析:考察当原有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的位置。

例:均衡价格决定模型,外生变量变化引起供给或需求曲线移动。

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例:蛛网模型。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1、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表示在一定时期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引起该商品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决定因素:需求曲线斜率、价格、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沿曲线变化。

收入弹性系数分类:影响因素:商品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的比重、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2)需求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4)供给价格弹性:某种商品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影响因素:生产的难易程度、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成本变化、时间差异、厂商生产能力、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2、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1)需求角度:耐用品/非耐用品非耐用品:长期需求弹性大于短期需求弹性,消费习惯的改变需要较长时间。

耐用品:短期需求弹性大于长期需求弹性,消费者拥有这类商品的总量大于每年的产量,消费者打算拥有的总量的一个小变化会引起购买水平的大幅度变化。

(2)供给角度:再生性供给/非再生性供给非再生性供给:长期供给价格弹性大于短期供给价格弹性。

短期生产能力制约,需要时间调整生产。

再生性供给:短期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长期供给价格弹性。

这些商品在价格上升的时候可以作为供给的一部分被重复利用。

例:金属的再生供给。

4、市场机制:市场运行中的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极其调节功能。

具有自发性、灵活性、事后性、微观性的特点。

市场机制自动作用到供求相等,即市场出清。

过剩/短缺。

5、蛛网模型:(1)概念: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是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证明了在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

(2)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假定商品本期产量取决于前一期的价格,即供给函数为Q=f(Pt-1)(3)分类:根据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不同,蛛网模型分为“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封闭型蛛网”(4)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情况,但这个模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6、恩格尔定律: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反映恩格尔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公式:用弹性概念表述恩格尔定律:对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目前对恩格尔定律的表述:(1)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下降。

(2)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家庭住宅建设和家务经营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体不变。

(3)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服装、交通、娱乐、教育、卫生保健等支出和储蓄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上升。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1、无差异曲线:概念: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图形:基本特征:(1)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在同一座标平面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2)同一坐标平面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证明)(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2、边际替代率MRS: 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每得到额外一单位商品后必须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当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下移时,边际替代率递减。

当存在一个递减的边际替代率时,偏好是凸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概念: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这种商品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原因: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这种商品的愿望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3)几何意义:MRS是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3、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度量了从消费一种商品的一个额外数量中所获得的额外的满足。

边际效用具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越来越多,额外数量的消费给效用带来的增加越来愈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哦,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获得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例:吃包子。

(2)公式表示:(3)原因: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由于人们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影响,商品对人们的刺蒺藜和重要程度下降。

4、边际相等原则为了获得效用最大化,消费者所消费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比值应该相等。

即,消费者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同时,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当消费品具有递增的边际效用时,商品的使用量越大,边际效用也越大,如果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把所有预算用于购买该商品,这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现只可能相交而不能相切,不满足MRS=Pa/Pb。

边际相等原则不成立。

5、生活成本指数:(1)理想生活成本指数:计算要以多少成本以当前价格购买一个商品组合才能达到在基期以基期价格消费的一个商品组合所达到的相同的效用水平。

(2)拉氏指数:以当期价格购买一个基期选定的商品组合的成本相对于以基期的价格购买同一商品组合的成本的比值。

(3)帕氏指数:计算以现期价格购买当期选定的一个商品组合的成本除以用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的成本的商。

6、消费者均衡(1)概念: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

即消费这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增加也不想减少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2)基数效用论均衡条件:假设货币收入水平固定不变,商品价格已知,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比相等。

MU/P=λ。

(3)序数效用论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偏好决定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预算线。

只有既定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才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MRS=P1/P2。

第四章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1、价格-消费曲线(图)——推导个人需求曲线——区分替代品和互补品(1)概念: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当消费者在选择X、Y两种商品时,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使预算线发生旋转,导致消费者均衡点发生变化,连接各个不同消费者均衡点的曲线便是价格-消费曲线。

(2)推导个人需求曲线价格-消费曲线上每一个点都是均衡点,价格与需求量一一对应,把每一个价格及对应的需求量绘制到图上,可得到消费者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2、收入-消费曲线(图)——推导恩格尔曲线——区分正常品和劣质品(1)概念: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预算线向外移动,形成了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如果收入水平的变化是连续的,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即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均上升,这两种商品是正常品。

如果收入-消费曲线向后弯曲,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到一定的收入水平后需求量反而下降,这种商品是劣质品。

例:土豆。

(2)推导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图)(1)概念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了变化。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需求曲线形状的影响。

A. 正常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在其共同作用下,总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B. 低档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收入效用小于替代效应,总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C. 吉芬商品:特殊的低档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但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因此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4、补偿预算线(1)概念: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用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2)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这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是,假设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

相关主题